(一)运动前的准备
1.场地选择
选择安全的滑冰场地,尽量不要选择自然结冰的湖泊、江河、水塘滑冰,尤其是不要选择尚未冻实或已经开始融化的有窟窿、裂纹或裂缝的冰面,以防冰面断裂而发生事故,而应选择管理规范的冰冻结实的正规经营场所,并检查场地,看是否平滑,避开那些凹凸不平处。
2.着装准备
理想的服装应当在保暖防寒的同时,又能保证汗液的正常挥发。因此,多层的轻质服装比一件只有厚度和体积的服装具有更好效果,像保暖内衣、羊毛衫以及羽绒服。另外合适的帽子和手套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使头部和手保暖,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保护人体免受外力的冲击。另外,滑冰的时候身上不要带尖锐或易碎物品,如指甲剪、小刀等尖锐物品和易碎玻璃瓶等,以防摔倒后扎伤自己。
3.护具检查
冰上运动之前要戴上护膝、护腕,摔倒时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检查冰刀与鞋连接得是否牢固,鞋带是否结实,冰刀的内刃和外刃是否锋利,固定的螺丝是否拧紧。
4.热身运动
准备活动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升肌肉的温度和体温,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关节及韧带的柔韧性和活动范围,增加身体的适应性。
(二)运动中的防范
1.遵守规则
以滑冰为例,在标准场地,初学者应滑内圈。运动过程中忌做危险动作或妨碍他人的动作,如在冰场上与大家滑行方向相反,既妨碍他人又危险。
2.自我保护
初学滑冰者,不可性急莽撞,学习应循序渐进,特别要注意保持身体重心平衡,避免向后摔倒而摔坏腰椎和后脑。在滑冰人多时,要注意力集中,避免相撞。
摔倒时,切忌不要挣扎,顺应自然,当要向前或向两侧摔倒时,要主动屈膝下蹲,用双手撑地缓冲,减小摔倒的力量;当要向后摔倒时,也要主动屈膝下蹲,降低重心,尽量让臀部先着地,并注意保护尾骨处,同时低头团身,避免头部向后仰磕地;摔倒时应尽量避免直臂单手撑地,这样很容易损伤手腕。
3.适时休息
冰上运动通常是下肢和踝关节较为吃力,身体过度疲劳溜滑时便很难保持平衡,容易摔倒。因此滑冰时最好每隔15~30分钟休息一次,休息时应穿好防寒外衣,把鞋带解开,使脚上血液循环通畅,更好地消除脚部疲劳,同时防止生冻疮。此外,在寒冷的环境里活动,身体的热量损失较大,因此滑冰的时间不可过长。
(三)运动后的恢复
1.劳逸结合
出现运动性疲劳以后,可以立即做放松活动促进疲劳的消失,也可以用增加睡眠时间的方法以达到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效果。(www.xing528.com)
1)放松整理活动
有效的放松整理活动不仅可以使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从剧烈运动的状态逐渐过渡到安静状态,还可以促进肌肉放松,是消除运动性疲劳、促进体力恢复的一种有效的主动恢复手段。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两种:
慢跑和呼吸体操:其目的主要是改善血液循环,加速下肢血液回流,促进代谢产物的消除。
肌肉、韧带拉伸等放松练习:这种方法对减轻肌肉酸痛和僵硬、促进肌肉中乳酸的清除有良好作用。
2)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消除疲劳的好方法。人体在睡眠时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最低,机体的合成代谢最旺盛,有利于体内能量的蓄积。成年人在运动期间,每天应保证8~9小时的睡眠时间。青少年运动员则要延长至每天10小时的睡眠时间。
2.物理治疗
1)温水浴、桑拿浴
温水浴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有利于疲劳肌肉的物质代谢,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消除疲劳方法。水温不宜过高,以40℃左右为宜,时间为10分钟左右,勿超过20分钟,以免加重疲劳。
桑拿浴是利用高温高湿的环境,加速血液循环,使人体大量排汗,从而使体内的代谢产物能及时排出体外。桑拿浴时间不宜过长,每次停留5分钟左右,最好与温水浴交替进行,反复4~5次。桑拿浴一般不要在运动结束后即刻进行,以免造成脱水和加重疲劳。运动结束后,休息一段时间,补充足够的水和营养物质后进行桑拿浴,效果将较好。
2)按摩
按摩可以通过对人体的机械刺激,改善神经反射以及神经、体液调节而影响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调节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功能、缓解大脑的紧张与疲劳,并可改善由运动性疲劳造成的免疫功能下降的状况。按摩的应用范围很广,在运动前、运动后均可进行,但以消除运动性疲劳为主要目的的按摩均在运动后进行,按摩时间根据疲劳程度而定,一般在30~60分钟之间。
如能用水浴按摩则效果更好,水浴按摩是在温水浴时用0.5个大气压断续水柱冲击,时间约20分钟,水浴按摩后应休息15~20分钟后再离开。
运动疲劳时在血液中积有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吸氧可促进乳酸氧化,对消除疲劳有很好的效果。负离子能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组织氧化,也有利于疲劳的消除。但对出现运动性疲劳后,用高压氧治疗是否可以促进延迟性肌肉酸痛消除,目前尚有争议。
3.营养补充
运动中产生疲劳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能量供应不足,运动中各种营养物质消耗增加,运动中和运动后应适时、及时地予以补充,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抗疲劳能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运动时,应注意补充能量和维生素,尤其是糖、维生素C及维生素B1,夏季或出汗较多时,应补充盐与水。食品应富有营养和易于消化,并尽量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但不同性质的运动项目需要不同营养。速度性的项目应含较多易吸收的糖、维生素B1和维生素C及较多的蛋白质和磷;耐力性的项目要多供给糖以增加糖原储备,同时还要增加维生素B1、维生素C和磷;力量性的项目需要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B2。
另有研究表明,在运动性疲劳时中枢神经系统中某些脑区的血清素(5—HT)和相关代谢产物的浓度增高,它的升高与血液中游离色氨酸(F—Trp)的增加明显相关,而血液中的F—Trp又是与支链氨基酸(BCAA)竞争进入血脑屏障的,所以研究者提出只有在血液中F—Trp与BCAA比例增加时,脑内的5—HT才可能增加而引发疲劳。如果在运动中补充足够的氨基酸或者BCAA,就可以降低F—Trp与BCAA的比例,从而减少脑内5—HT生成,以延缓中枢性疲劳的产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