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活思辨:交朋友与共同选择友谊

中学生活思辨:交朋友与共同选择友谊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靠”字,道出了朋友的重要和必要。该交怎样的朋友?朋友不能少结交须胜己朋友,是指彼此有交情的人。同道交真朋与共择益友人们常说,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明天:“与奸佞之人相交,似入墨池,身上必染污迹;与端方之人相交,如临佳境,心地必受熏陶。”也就是说,交友要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中学生活思辨:交朋友与共同选择友谊

友谊的培植)

★人伴贤良智转高。  ——余简夫

★交友之旨无他,在彼善长于我,则我效习之;我善于彼则我教习之。是学而即教,教而即学,两者互资矣  ——【意大利】利玛窦

鲁迅说:“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不给人面子,就伤到了他的精神纲领,很难用是非来衡量了。而充分地尊重别人,在中国文化里是给别人很多面子,给了面子,按照鲁迅的说法就抓住了辫子,所有事情迎刃而解。  ——冯仑

★有人请你帮忙,原指望你帮十分,结果你只帮了七分,对方便觉得你不仗义,非但不感谢你,反而觉得你欠他三分。很多人间恩怨,皆出于此。  ——孟非

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和许多人打交道。不过,彼此多为匆匆过客,“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真正影响你的利益得失、左右你的思想感情的,多是你亲近的那些人,如父母、爱人、孩子,老师、领导、朋友等,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一个“靠”字,道出了朋友的重要和必要。人们不禁要问:人为什么要交朋友?该交怎样的朋友?又应当如何去结交朋友?

朋友不能少 结交须胜己

朋友,是指彼此有交情的人。现代社会中,“朋友”是个高频词,有人觉得说得来的、玩得来的就叫朋友,偶尔见过一面,或者同席共宴过,连姓名都说不出,也互称“朋友”;有人则认为朋友是精神层面的,在事业上共同奋斗,在困难时伸出援手,在沉沦时分担痛苦;还有人觉得职场或生意场上都少不了朋友鼎力相助,把有利益互惠的人当作朋友;再有一些人则把能促进自己进步的人视作朋友,哪怕对方是竞争对手甚至是曾经的宿敌。总之,交友观不同,对“朋友”的定义也就不同。

看来“朋友”之中,既有“同道”的同志、战友知己,也有“同利” 的同事、伙计、盟友,还有“同乐”的球友、棋友、牌友等等。朋友不能一概而论,对此古人早有研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朋友分为三类:一类是出于自身的利益或用处而考虑的;一类是出自快乐的目的;一类是最完善的友谊,即有相似美德的好人之间结成的朋友。我国东晋时代的将军苏浚总结交友经验,认为朋友中既有“道义相砥,过失相规” 的“畏友”,“缓急可共,生死可托”的“密友”,也有“甘言如饴,游戏征逐”的“昵友”,甚至还有“利则相攘,患则相倾”的“贼友”。

人生于世,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不能没有朋友,因为人有一种“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本能。需要友谊,需要心灵的沟通和真诚的互助,是每个正常人的愿望。在求学问道的过程中,必须有朋友的相互砥砺、资益,才能成就学问,所以,《礼记·学记》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朋友在一起,讲学论道,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在人生旅途上,当我们心灵空虚时,需要能给我们填充活力的人;当我们孤立无援时,需要能伸出援手的人;在我们悲伤心冷时,需要能够抚平心灵创伤的人;当然,在我们喜事临门的时候,也需要能够分享喜悦的人。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冤家少堵墙。”捍卫生命的尊严,实现生命的价值,需要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少不了亲朋好友的倾力相助。

有人曾经说,人生不能缺少九类朋友:一是激励你看到自己优点,提醒你看到自身不足的朋友;二是维护你,并能在别人面前称赞你的朋友;三是与你兴趣相近的朋友;四是能把你介绍给志同道合者的朋友;五是能让你全身心放松的朋友;六是能让你有机会接触新观点、新事物的朋友;七是帮助你理清工作和生活思路的朋友;八是有了好消息总是在第一时间告诉你并与你分享喜悦的朋友;九是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向你伸出援手的朋友。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之谈。当然,这“九类朋友”可能是一帮朋友,也可能是几个朋友,甚至有幸遇到集诸多优点于一身的一个知心朋友。

友情诚然是可贵的。不过,生活常识也告诉我们:真正的知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人各有己,即使朋友“十全”,也不可能替你包揽一切,大事要事最终还是得靠自己去承担。独自面对纷繁的世界,交朋结友要走正道,近君子,远小人;追求实现自己的梦想,立身处世还得牢记,助人就是助己,自助者方得天助。总之,“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语)。

同道交真朋 与共择益友

人们常说,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明天:“与奸佞之人相交,似入墨池,身上必染污迹;与端方之人相交,如临佳境,心地必受熏陶。”所以,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交友之道,首要的是择善而交,不能不分对象,不辨良莠。

孟子云:“友也者,友其德也。”也就是说,交友要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我国古代出现过许多交友的典范。尽管时代在变迁,但先贤那种重情、重信、重义的品格,轻财、轻权、轻色的节操,仍然值得我们珍重和学习。

第一,要结交真朋。什么是“真朋”呢?真朋友是能够与你交心而不谋求你付出的诚实的朋友,“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蒲松龄语)。真诚的友谊贵在坦诚相见、互相勉励,或道同相助、学问相成,或品德相亲、气节相感,或然诺相信、才技相合。真朋友之间有共同的利益、理想和志向,志趣相投,互为“人镜”,互补提升,合作共赢。总之,志同道合的真朋,“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一而共济,始终如一”(欧阳修语)。但是,现实生活中某些人为了达到谋利自肥的目的,往往以“利”结交,表面上肝胆相照,休戚与共,实际上则暗中算计,拖人下水。生活经验表明,交什么样的朋友,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和命运:好的朋友可以让你事业步步高升;而坏的朋友则可能让你步入歧途,甚至危及性命。

第二,要结交益友。何谓“益友”?孔子曾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就是说,选择正直诚实、胸怀宽阔、见多识广的人做朋友,才能有所裨益;而选择谄媚奉承、当面恭维背后诽谤,喜欢夸夸其谈的人做朋友,那只会给自己带来祸害。

辨析“益友”“损友”,得听其言,观其行,察其德。其言行尚“道” 的,不论是“畏友”“密友”,都可以算是“益友”,其中能相善其群、爱人如己的可以深交;如果是重“利”的,功利心往往溢于言表,有事而来,有求而待,表面上挺殷勤,心底里却另有盘算,此类人多为“昵友”“贼友”,平时为蝇头小利不惜与人反目,一旦朋友背时,势必落井下石,撇清干系,对这种“损友”,理当疏而远之。

真正的朋友,受得了世态炎凉的波折,经得起生死关头的考验。那种初次见面就亲热得不得了的,未必是真友、益友,很可能遇上了“见面熟”。当你遇到挫折,甚至将要掉进深渊时,他未必会赶紧伸手拉住你;当你有点得意忘形,甚至头脑发热误入歧途时,他未必会直言相劝挽救你。人生有起落,职场有沉浮。取友,当取那种智可以砥砺,行可以辅弼,错有心指正的朋友。司马迁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六个“一”,全在人生的关节点上。所以,对贫贱之交、患难之友,不仅终生不可忘怀,而且要始终一以契之。

相交淡如水 真情共春秋

结交朋友,首先要自知自爱,关键是真诚相待。

一、自知自爱

一个人交什么样的朋友,既折射出人格品位,也反映出他的自知之明。友谊是条双向道。你希望交上好友,首先要有力求上进的自爱之心,使自己成为友人眼中的好人。

从交友的角度来讲,自知自爱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并去做向往目标的重要事情,这样才能在交往中不至于迷失自己。人生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交往圈子,不同的朋友,要努力寻找的是有共同语言、共同爱好,可以真情交往或建立某种合作的同道中人,进而培植友谊。(www.xing528.com)

二是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注意修炼自己的性格品质。实践表明,拥有良好个性品质、有更多亲和力的人,被群体或他人接纳喜欢的程度更高。反之,个性品质不良的人,则容易受到同伴的拒绝和排斥;缺乏独立性的人,有志者也通常不屑与之交往。

三是提升自己的心理理解能力。人心隔肚皮,知面难知心。推测他人的心理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社会交往行为。一个人的心理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他在同伴中的被接纳地位。拥有积极、理解的心态,有利于友谊的形成和发展。

四是提升自己的品位,增强吸引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交朋结友,自然会顾及趣味相投、操守相类、情感相通、学养相配。另外,诱惑力有一种磁性效应,想要寻找胜过自己的知己,就必须具备某种神秘感或某种别人难以具备的能力。

二、真诚相待

相交贵相知,相知源真诚。友谊带来的暖意让我们感性,但建立、维护和发展友谊却需要理性,必须用心去做,真诚交往。

(1)利益系纽带,道合增友情

以利益为纽带而往来,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普遍模式,但朋友关系仅仅建立在“同利”的基础上,这种关系就必定随利益的变化而变化,一旦朋友之间出现竞争关系或其他利益冲突时,嫉妒、恐惧、失望等情绪就自然会介入其中,关系就会变得复杂,出现“见利而争先,利尽而交疏”,甚至“反相贼害”。所以,交友贵在志同道合。

“道不同不相为谋。”真正的朋友,即便是在职场上也要讲职场的规矩,就好像生活中的朋友忌讳彼此之间传闲话一样。在职场上,要弄清楚哪些是朋友之间可以聊的,哪些话出于职业化的角度是不能说的。人们常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友谊”,建立非利益化的朋友关系是很不容易的。也许你越是以职业化的态度去和同事打交道,反而越有可能交到非利益化的朋友,因为那更有可能源于真正的欣赏和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生活中,如果想朋友交得长远,界限是一定要有的。当我们设立自己的界线时,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也应当尊重别人的感受,接纳别人的意见;我们既可以和别人感情很亲密,同时也应该有清醒的自我感,保持同别人分开的自由;我们既可以适当地对人家说不,也可以接受别人适度的拒绝。

遇到什么样的人,多半是机缘巧合,但与谁做朋友,是自己来决定的。如果你看重利益,吸引的是利益主义者;如果你看重友情,重情义的人自然会在你身边出现。当然,无论哪条路都会有波折,这也是让你不断坚定自己的价值信仰的过程。

(2)互信是基石,互助是关键

鲁迅说:“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真诚、尊重、平等、守信、互助,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更是结交朋友之道。

真诚。真诚不仅意味着在对方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还包括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感受,做负责任的沟通。比如,感觉到对方的缺点与错误时,坦诚讲明利害,好言相劝;在你觉得无法答应对方的要求时,坦白地拒绝对方并恰当地说明原因。

尊重。人性中最深刻的需求是得到尊重,如果不懂得维护别人的自尊,即便是密友也会芥蒂暗结。时空距离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过于亲密必然会压抑个性。交往时应破除控制心理,否则会伤害对方。要与朋友亲密而有间,以便彼此欣赏和学习,这样,失落了也不至于哀伤,即使分手也会心存感激,坦然接受事实。

平等。友谊根植于平等的土壤,如果一方总是高高在上或者诚惶诚恐,对方就会感觉很不舒服。真正的朋友会把对方看作是和自己一样的生命,从而积极沟通,在理解和包容中求同存异,努力解决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使友谊变得越来越坚固。

守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朋友之间互为精神上的支柱,志同道合是亲近的因素,相互信任则是深厚友谊的基石。常言说“朋友有信”,答应别人的事要兑现,如果经过再三努力仍没有做到,则应诚恳地说明原因,表达歉意互助。好的友情必然互相给予,自然有礼尚往来。但朋友之间真诚互助,物质交往要掌握好“度”,否则关系就会变质。“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间重在精神交往,珍惜友情,付出爱心,同时也获得一种美好的真情;多谈些优雅、有趣的事情,交流思想,增加智慧,这有利于相互提升境界和品位。

童年青春期的友情清纯真挚,往往留下深刻的记忆。但年轻时广交朋友,难免鱼龙混杂。随着阅历渐增,我们自然会对友情重新审视。朋友并非多多益善,滥交朋友,会在应酬中毁掉生活,有些愤世嫉俗者无休止抱怨,足以把人拖进沉沦的深渊,有的甚至居心不良,打着关心的幌子拖你下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曾经的朋友变成陌路、对手、愤恨的人。于是,终于理解什么叫知己难求。面对现实,我们一方面需要摆脱有害的友情,让那些浮泛之交自然淘汰,与那些世事变迁证实的“宵小”断交,另一方面则倍加珍视那些在困难时伸出援手,在沉沦时分担痛苦的友谊,与那些经过岁月洗刷的朋友相伴,分享人生春秋的迷人璀璨。

格言警语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论语·子罕》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

★只有那些有共同利害关系的才是朋友。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生死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  ——苏浚

★凡艰困之时,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曾国藩

★经过悉心培养的青年人易于感受的第一个情感,不是爱情而是友谊。  ——【法】卢梭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鲁迅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美】爱因斯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