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方向)
★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法】罗曼·罗兰
★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 ——【美】爱因斯坦
生活,是人们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内容广泛,事务纷繁,变局难测,因此,“世上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条生活的道路”(索尔仁琴尼语)。
也许你会问:“我的人生将走向何处”?那就不得不注意到泰戈尔说的“生命的存在,就是踩着一个个瞬间而走完人生旅程”,就不能不珍视自己的每一个脚印。
实践表明,人生的过程虽然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很大影响,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只要我们始终把正生活的航向,使人生的任何一个小点都指向着生命的整体价值,那就能构成一种自我实现的巨大力量。
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古往今来,每个时代都有许多人以自己的一生,拓展着生活的范围,向人们提示着人生的真正意义,并且以他们的智慧、精神和道德力量,表明人所独有的尊严,其中的杰出者因为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而获得永生。
然而,并非人人都能把握住生活的方向,而成为当之无愧的人类成员。在对待生活的问题上,社会上也有不少的昏愦个人,他们对周遭的事物漫不经心,对自己的人生不加省察,不去了解为什么活着,该怎样活着,任由最琐屑无聊的事情占据头脑,浑噩、懵懂地虚掷光阴,把一切活动停留在动物性生命最低限度的表达上。
有的把寻求肉体感官享乐看作是人的本性,认定人生的唯一目的,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是为了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他们抓住“现在” 这个实实在在的时间“及时行乐”,满足肉体实实在在的欲望,从而陷入了享乐主义的泥潭。
有的缺少对社会的理解和自身的清晰定位,从“人的本质是自私的” 观点出发,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只讲个人利益,不顾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一事当前,只替自己打算,一味地追求自我设计,自我实现,随时都有可能掉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深渊。
有的缺少对人生意义的真正思考,认为人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社会地位的高低,或拥有金钱与财富的多少。他们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利害关系,难免为满足邪恶的贪欲和权势欲铤而走险,作奸犯科,腐化堕落。
在人生误区中迷失了自己的人们,有的为名所累,有的为利所驱,有的享乐至上,有的以丑为美。他们要么追逐潮流,以表面的时髦掩盖精神上的荒芜贫瘠;要么玩世不恭,以嘲弄一切价值的态度进行着人性的自我剥夺;或者更有甚者做出反社会、反人类的选择,在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
人度过一生的方式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生活告诉我们,正确地认识人生,人会走向光明与幸福;如果看错人生,则难免陷入困境,甚至掉进痛苦的深渊。
数千年前,当人们运思的兴奋点还在大自然上的时候,哲人苏格拉底就已经看到了人自身精神问题的重要性,对人自身发生了兴趣,他终其一生探索人生问题、启示人们以学会生活为己任,并在法庭申辩时说出了震撼人心的千古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揭示了人类面临的一个永恒任务: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实现一个由有益的活动和丰富的体验而充实起来的人生。
精神上的诞生不可或缺
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无数问题,重大的问题如生活意义问题,以及“我希望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等等,只要是人就无法回避。由于人的禀赋与境遇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每个人必须自己去寻求答案,并以自己的方式做出回答。所以,人在生活中需要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我,在精神上不断成长。
把享乐主义作为一种人生的终极意义去信奉,这是基于对生活的肤浅理解而产生的一种人生目的上的愚昧。人生是短暂的,人生应该享乐的观点,本身并没有错,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享乐和如何获得这些享乐。
不同方式的享乐,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迥然不同。从长远、发展和时光流逝的结果看,那种挥霍金钱换取的肉体享乐完全是一种不结果实的花朵,因为它有现在而无将来,有片刻的占有而无永恒的价值。这种享乐既没有个人创造力的发现与生命潜能的发挥,又没有对他人的帮助和对社会的贡献。这种自毁式的享乐,只能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某种欲望的奴隶,并在其满足中堕落。
真正的快乐是先进行劳动而后获得享受,虚假的快乐则是享乐过后要付出代价。沉湎于享乐的人,既不想在享乐前付出艰辛,又不想在享乐后付出代价,就必然陷入无法两全、无可解脱的矛盾之中,这正如萨迪(13世纪波斯诗人)告诫的那样:“一旦羡慕浮世的荣华,便是跌在蜜里的苍蝇,永难自拔。”人只要保持起码的理性,就应该与享乐主义保持距离,把握住享受的度,不忘勤劳与奋斗,不忘创造和奉献。
“人的本质自私”的观点,是导致“自我中心”价值取向的思想根源。这种观点的失足之处在于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对立,并将作为经济范畴的个人利益与作为伦理范畴的个人主义相混淆。(www.xing528.com)
人在现实中生活,不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就无法生存,社会也将失掉存在的基础。社会成员追求自身利益,以及社会对其成员利益的满足,不仅不是个人主义,相反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个人主义” 的问题,出在“主义”上:个人主义者视集体利益为个人利益的否定方面,把私利凌驾于他人和集体利益之上,这怎么能作为社会生活的原则呢?同样追求个人利益,大多数人不是仍然信奉集体主义吗?只不过他们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出发,辩证地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需要强调,“自我中心”的价值取向存在着一种危险,即在一定条件下滑向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是社会丑恶现象的根源,是一切犯罪行为的原动力。“自我中心”的思想行为理所当然地为人们所鄙视和憎恶,为法律和公正舆论所不容,在社会生活中是难以行通的。若一意孤行,终将被社会所淘汰。
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古老话题中不乏做“人上人”的说教:飞黄腾达,富甲一方,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然而,现代社会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们能够清醒地认知并且有能力捍卫那些属于自己的权利。在现代人的心目中,金钱与权势并不是人生价值的象征,他们真正推崇的是那些为社会做出有益贡献的人。
现实的人都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生活在天地和宇宙之中,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和他人的惠赐,没有理由不回报社会。那些只是仅仅为自己活着的人,实在是很难找到生存的意义和理由的。
一个人离开母体来到世界,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诞生,这种诞生只是使人具备了生活的可能性。人还必须经过一次发现和认识自我的社会学意义上的诞生,才会对自身有深刻的审视和清醒的自知。也就是说,只有当人精神上诞生了的时候,他才能真正进入生活并开始在生活中挑战自我、更新自我,才有可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抵御各种迷人的诱惑,越过那些由偏见和迷信筑起的愚人之塔,摆脱自身活动的盲目性与被动,从而选择正确的生活道路,实现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自我。
要始终把正人生前进的方向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成长,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所处的位置,而是你努力的方向。方向对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能修成正果;方向错了,害己又坑人,只能留下苦涩。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我们更需要有人生的方向感和行动力。
怎样来把正人生前进的方向呢?目标的选择、价值的判断和行动的意志,都离不开思想力,因此,努力掌握科学知识和提升思想素质,是把正人生方向的基本保证。具体到生活道路的选择,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关于立身与处世
立身,要谋大局,顾长远,整体上把握。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社会大环境及其限定条件是个人难以掌控的。巴金说:“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就必须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态度,从而被社会认同并参与社会正常化生活;必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并能以自己的一技之长进行诚实劳动,获取适当的报酬来养活自己。总之,不仅要对自己、对家人负责,还应当承担起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为社会做贡献。
处世,要重使命、担责任,忠实于自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维克多·弗兰克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来到这世上都负有独特的使命。我们活在世上,也许是为了子女,也许是为了爱情,也许是为了一个不能实现的目标,但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不要让梦想破灭。”弗兰克曾经身陷纳粹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目睹了很多人的死去:有的是被杀害的,有的则是因过度绝望而自杀的,但弗兰克却在这座“死亡工厂”里顽强地活了下来,也许是他对自身“使命” 与“责任”的觉悟带来的神力在支撑着吧。人生最美是过程。要诚实和坦然地面对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的潜能,坚定地走自己的人生之路,真正为自己创造充实、丰富和美好的人生。
(二)关于做人与做事
做人与做事,堪称人类亘古不变的两大主题,也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所以,把正人生前进的方向,自然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做人,要存善心,讲道德,做一个好人。正如索尔仁琴尼所说,“善与恶的界限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穿过”,现实中世事难料,人生无常。尽管做人不容易,我们还是要选择做个好人,凭良心做事,及时行善。不管生活道路多么艰难,始终要靠本领谋生,希望别人好,感念别人好,帮助别人好,遇事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不管对方领不领情,都心甘情愿地去做,权当为自己留路,为家庭积福。
做事,要讲方法,求意义,促精神成长。做人离不开做事。要把事情做好,就得求真务实,讲究方法。做事亦即做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注重做事的精神意义,讲求做人的境界。做事时,如果被浮躁的功利心态所羁绊,把事情及相关的利益看作唯一目的,就必定会患得患失,充满焦虑和算计;如果把精神上的收获看得更重要,视做事为灵魂修炼和完善的手段,那么,做事时反而有一种从容的心态和博大的气象。这正如哲人周国平所言:“一个人倘若经常跳出来看一看人生的全景,真正看清事物的大小和价值的主次,就不太会被那些渺小的事物和次要的价值绊倒。”
格言警语
★少年得志,这正是人生的不幸。从内部来说,它会使他恃才自傲并阻碍他的成材;从外部来说,他干什么事都会引起众人的妒忌。 ——【日】佐藤春夫
★17~33岁是青年人逐渐了解自己、在成人世界立足的时期。这个阶段若能实现四大梦想:找到人生的多元价值、找到指引人生的良师益友、找到终身的职业或事业、寻求到爱(爱情、友情、伙伴情),将毕生受益。 ——吴静吉
观点评析
很多人以为自己活好就行了,据说这叫消极自由,也是对社会的贡献。但他们忘记了,在目前这样一个阶层人际关系依存度极高的社会里生活,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跟他人有关。把自私叫消极自由的说法是不成立的,这种自私的人生就是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余世存
(原载《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第3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