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说过:“老师就是他所教授的知识。一个数学教师不仅仅是碰巧教授数学的某个人。一个真正的数学教师是一位体现了数学、生活在数学中的教师,从一个很强意义上说,他就是数学的某个人。”[5]试想,体现了数学、生活在数学中,能是纯粹的认知事件吗?这种境界至少包含了一个数学教师对于数学的痴迷与深爱,并包含着一个数学教师的数学天赋。实践中最优秀的教育者,基本上都是体现学科知识、生活在学科知识中的人。这样的教育者,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言教者,而成为一个身教者,他的教育效率和效果可想而知。
自古以来,优秀教师都表现出对所教学科和内容的热爱,并在唤起学生对学科的热爱中获得满足。教师对学科的爱和投入会显著地影响学生对学科的态度。实践证明,那些在学科教学中体验到意义、价值、激动和欢乐的教师,会向学生传达出一种强有力的邀请意愿,邀请学生也来分享这种体验,从而使学生相信学习的内在价值。
痴迷与深爱所教学科,能够使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体验到意义、价值、激动和欢乐,这就是教师学科素养的表现。就其内容而言,学科素养包括教师对学科知识之外或潜藏于学科知识之中的学科文化、学科精神、学科观念、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系统把握和感悟。就学科知识本身而言,素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材的深刻理解
深刻者,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也。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确实如此,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首先在于他能够独立钻研和分析教材,并把教材编写意图看透,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髄内涵。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深入浅出”。教师把教材钻得深,悟出来的道理就透彻,这样讲起课来就简单,能够讲到点子上。正所谓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教师一句精辟的话,常能久久萦绕于学生的脑海,令他们终生难忘。
与深刻相对立的是肤浅,肤浅的实质是智慧的缺失。肤浅就像二十七八摄氏度的水,既没有沸水那样烫人,也没有寒冰那样刺骨。因此,你不要指望从肤浅者的教学中去寻找刻骨铭心的印象。
2.对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有独到的见解(www.xing528.com)
独到者,独具慧眼也。对教材常常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他们的课如同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一项发明,是独一无二的创造。学生听这样的课就像是在欣赏一片风景。
从心理学角度说,独到的见解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之一就是首创性。首创性只承认第一,无视第二,拒绝雷同和模仿。特点之二是独创性。独创性是思维最宝贵的品质,任何新见解、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都是独创性思维的产物。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正是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
独到的对立面是平庸,平庸的特征是从众。平常只肯定别人肯定的,也只否认别人否认的。你想从平庸者的教学中讨到开窍的钥匙,往往是徒劳的。
3.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
广博者,知识广阔博大也。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一粟。的确,名师不仅应该是他那一门学科领域的专家,也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他都应该有所涉猎。努力开拓知识面,深挖知识层,这样才有可能口含灵珠、游刃有余,讲起课来才能纵横捭阖、左右逢源、随手拾来、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吐语不凡,令学生流连忘返。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在汲取人类文明史的丰富营养后,厚积薄发的艺术精品,能收到让学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
与广博相对立的是单薄、干瘪,知识贫乏的教师讲起课来干巴巴的,他们不善举例和比喻,不善联系和联想,不能把知识扩展和深化。枯燥乏味是其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