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人类认识成果的知识蕴含着对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乃至整个精神世界具有启迪作用的普适性的或“假定性的”意义。这种普适性的或“假定性的”意义的存在,使学生通过知识习得建立价值观成为可能。学科知识除了上述基本表现形式外,还应有以下知识点的结构。学科知识不是学科各个知识点的简单排列和堆积,而是一个有结构的有机整体。它不仅是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科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源泉和基础。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任何知识都具有内在结构,即知识的内在构成。现代认识论告诉我们,知识具有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一是符号表征。作为人类的认识成果,任何知识都是以特定的符号作为表征的。符号所表征的是人类关于世界的认识所达到的程度或状态,即“关于世界的知识”。认识论立场中的知识其实反映的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是以理论化的符号形式呈现的。

二是逻辑形式。知识的逻辑形式是指人认知世界的方式,具体包括知识构成的逻辑过程和逻辑思维形式。任何知识的形成,都经历了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分类类比与比较、系统化与综合化等逻辑思维过程,都包含着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如果说符号表征表明的是人对世界的具体看法或认识结果,那么,逻辑形式则体现的是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过程。没有逻辑形式的知识是不存在的。

三是内在联系。知识的意义是其内具的促进人的思想、精神和能力发展的力量,是知识与人的发展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作为人类认识成果的知识蕴含着对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乃至整个精神世界具有启迪作用的普适性的或“假定性的”意义。这种普适性的或“假定性的”意义的存在,使学生通过知识习得建立价值观成为可能。

知识的内在结构中,符号是知识的外在表达形式,是知识的存在形式,即符号存在。离开了符号,任何人都不可能生产或创造知识,也不可能理解知识。而逻辑形式是知识构成的规则或法则,逻辑形式是人的认识成果系统化、结构化的纽带和桥梁,是认识的方法论系统,没有了特定的逻辑形式,同样不能构成知识。意义是知识的内核,是内隐于符号的规律系统和价值系统。只有把握住符号、逻辑形式、意义之间的内在关联,才能从整体上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学科知识除了上述基本表现形式外,还应有以下知识点的结构。

学科知识不是学科各个知识点的简单排列和堆积,而是一个有结构的有机整体。正如《化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化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从化学学科知识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化,而内容的结构化则是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www.xing528.com)

所谓结构,简单说就是事物的联系,它表现为组织形式和构成秩序。我们知道,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而这恰恰是由整体内部各个要素间的有机联系所决定的。知识间的这种内在联系是客观存在的,它体现在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以及人类认识科学知识的序列之中,教学内容必须以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再现这种联系。对此,我们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一步理解。在静态方面,学科知识应该形成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网络,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将知识“竖成线,横成片”,或“由点构成线,由线构成面”,从而形成由点、线、面筑成的立体式的整体知识结构网络。这样做,不但有助于记忆,而且使学习变得容易。在动态方面,学科知识应该形成一个自我再生力强的开放系统,以充分发挥学科知识结构区别于科学知识结构的特有功能。为此,教材教法必须合理地设置蕴含关系,使前后内容互相蕴含、自然推演,为学生提供一个由已知到未知的通路。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处于运动中的思维网络,从而使他们深刻领会概念的实质,掌握蕴含在概念关系中的各种思维模式。

传统的教学过于关注“知识点”,这样的教学可称之为“细节教学”或“细节教育”。整体虽然由细节构成,但是,如果学习者过于关注知识点的细节,就可能导致整个教学活动的失败。因为“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教学者或指导者常常不由分说地将整个‘细节’引入烦琐的讲解、讨论之中,或者进入那些填空、简答、名词解释、多项选择等形式的频繁的练习或考试中。‘细节’一旦被不恰当地突出为‘焦点’之后,学生常常会因此陷入‘怯场’‘焦虑’等低迷的情结”。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智慧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碎片化的孤立的知识是没有价值的。学者鲍鹏山曾指出:“当知识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

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通过微信、QQ、微博等网络信息交流平台进行阅读,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对此,有位网友的观点值得借鉴,碎片化知识通过连续的新鲜内容,不断刺激你的大脑,让你始终处于“啊!又知道了新的东西”的喜悦中,从而难以自拔,这也就是我们难以抑制刷微博、刷朋友圈的缘故,因为我们只需要付出很少,就可以沉浸在“获得了新东西”的刺激里面。但是,这些获得的信息,因为它们缺少跟其他信息的联系,因此难以被我们提取,而提取得少的内容,会被提取得多的内容挤压在记忆的底部。因此,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极其容易被我们遗忘。你以为你得到了很多,但其实你什么都没有得到。

值得强调的是,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容易使人们养成用孤立的眼光去看问题的习惯,最终会弱化人们对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要记住,即使你拿回无数粒知识的沙砾,也只能聚成一片沙漠而已,而人们爱看的,是沙砾集合成的金字塔——有组织的知识才有核心竞争力。教育心理学把学习定位为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也是这个道理。没经过学生组织的知识,没有纳入学生认知结构的知识,都不能被学生真正地理解和吸收。

因此,从狭义上讲,学科知识包括学科事实、学科术语、学科符号、学科概念、学科命题、学科原理等“可视的内容”(学科的表层结构);从广义上讲,学科知识还包括学科方法、学科思想、学科观念、学科精神等“隐性的内容”(学科的深层结构),也即学科本质。它不仅是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科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源泉和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