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也是一个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态度及其表现。一个人怎么认识世界,怎样去改造这个世界,集中反映了一个人在智力、学识上的素养。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可以把思维方式看作人的认识定势和认识运行模式的总和。从个体的角度分析,思维方式是个体思维的层次(深度)、结构(类型)、方向(思路)的综合表现,是一个人认知素质的核心。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克洛威尔所说,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发现新的思维方法。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分析,思维方式反映了学生认识事物的立场和视角,也决定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具体的行动,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具有根本的制约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都能在思维方式上找到根源。当前,学生思维方式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对立化(简单化、绝对化)和封闭化(模式化、僵化、固化)上。
对立化思维是一种非此即彼、非好即坏的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以这种思维方式来看待和分析事物,往往容易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事物置于互不相容的两极,其结果就是割裂了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将问题简单化、形式化、绝对化,从而影响相关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要改变相互割裂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必须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基础,确立一种关联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学生如果认识问题单一化、绝对化,如果对与错、正与反、爱与恨、肯定与否定、拥护与赞成持一种看法、一种态度,不会从联系的角度辩证地看待事物,不会从不同角度(包括相反的角度)认识、分析问题,进行全面的论证,不仅思维会变得单一、片面,视野也会变得狭隘。(www.xing528.com)
封闭式思维是一种走“套路”的思维模式,即用既有的套路和模式来解释和分析所有的认识对象和问题。从哲学角度讲,它就是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即它是一种先在地设定对象的本质,然后用此种本质来解释对象的存在和发展的思维模式。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具有决定性、预设性、确定性等特性。生命是一种开放性、生成性的存在,人的思维也应该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这是人的能力得以不断发展的内在机制。思维一旦模式化、格式化,创新性就减弱了,能力发展也就停止了。不少学者批评我们的学生没有个性,“感觉好学生就是一个模式(培养)出来的,都是乖孩子,听话,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位中国科学家发出质疑:“现在,我们一不缺钱,二不缺仪器设备,三不缺勤奋努力,为什么到头来原创性成果还是比不过别人?”[4]这个问题的根源也是思维方式的问题,还是要从基础教育或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去找问题。思维的模式化、格式化导致原创思维的欠缺和丧失。在应试教育中,学生只会解题,不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只会解常规题,不会解非常规题;只会求同,不会求异。学校和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升到奠定学生能力、关乎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当前,教育改革应当从这三点着力:第一,要注重科学精神和客观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用事实进行论证、用逻辑进行推理的思维能力。孔子一生以“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要求自己。“毋意”是指做事不能凭空猜测、主观臆断,一切应以事实为依据;“毋必”是指凡事不能绝对肯定或否定,所谓事无绝对,应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非常明显地体现了辩证思想;“毋固”是指不能拘泥固执,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一味地固执只能使自己偏离正确的轨道;“毋我”是指不要自以为是。第二,要注重批判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即注重培养学生独立、个性、新颖的思维和想象能力。第三,要注重把单向思维的培养改为双向思维的培养。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我国多年来偏重的演绎思维的培养变成演绎与归纳两种思维并重的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