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教养与素养区别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教养与素养区别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使人成其为人,人的很多素养都是教育的产物,都是通过教育与训练之后形成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实际上,我们平常所说的教养也就是个人的修养和涵养。人的素养更多的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育出来的。教出来的人多半只有外在的知识和技能,育出来的才是内在的能力和品格。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教养与素养区别

从学理角度讲,教养即接受到教育后形成的素养。尽管某些人先天就是“超人”级别的人物,但一个人的天赋如果得不到后天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尤其不能发展成为具有优良素养的人。教育使人成其为人,人的很多素养都是教育的产物,都是通过教育与训练之后形成的。

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典《大学》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1]

大学: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代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明明德: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明德,即光明正大的德性。

亲民:程颐说“亲”当作“新”,即革新、自新。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至善:最完善的境界。(www.xing528.com)

知止:知道目的地。

其主要意思是: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人的思想修养与道德品质的形成,从小学孩童时代习性而来。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向新,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沉静,沉静才能够心神安定,心神安定才能够思虑详审,思虑详审才能够有所收获。

康德在其《论教育学》一书中强调,“人是唯一必须受教育的被造物”,而且“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除了教育从他身上所造就出来的东西外,他什么都不是”。[2]卢梭也指出:“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3]因此,人的一生成长经历如发展历史,所有的才力,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接受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总之,在现实社会中,“人”的定义早已不单单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两腿直立行走的动物,更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也是要善于创造与改造人类社会的动物,而这都需要通过教育和修炼才能成长起来。

我们平常所说的教养,强调的不是“教”,而是“养”,广义上指的是人的整体的全部素养,狭义上指的是人的道德品质。实际上,我们平常所说的教养也就是个人的修养和涵养。尽管如此,我们这里主要强调的仍是教养的本义,即教育出来的素养。字面上是“教养”,实质上应该是“育养”。人的素养更多的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育出来的。当前在一些学校素质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教得多”而“育得少”。教出来的人多半只有外在的知识和技能,育出来的才是内在的能力和品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