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底泥氟释放机制分析-底泥氟长期释放机制研究

底泥氟释放机制分析-底泥氟长期释放机制研究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Ca2+对F-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图7.6F-—Ca2+回归曲线图7.7F-—Mg2+回归曲线对F-—Mg2+的回归分析表明,Mg2+对F-的影响不显著。因为MgF2的溶度积大于Mg2的溶度积,并且吉林省西部大部分湖泊呈微碱性或碱性,OH-含量较高,有利于Mg2的生成;另外,和的浓度远大于F-,等离子抑制了F-与Mg2+的结合,故使F-与Mg2+难于结合生成MgF2沉淀,特别是pH值高的湖泊更是如此,因此Mg2+的含量变化对氟的释放影响较小。

底泥氟释放机制分析-底泥氟长期释放机制研究

1.F-—Ca2+和F-—Mg2+回归分析

对F-—Ca2+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较差,见图7.6和图7.7。Ca2+对F-的影响是不显著的。虽然CaF2(KSP=1.46×10-10)的溶度积小于CaCO3(KSP=4.96×10-9)的溶度积,但是由于的浓度远大于F-等离子抑制了F-与Ca2+的结合,故使F-与Ca2+难于结合生成CaF2沉淀,特别在碱性大的湖泊更是如此,因此Ca2+的浓度变化对氟释放的影响不明显。

图7.6 F-—Ca2+回归曲线

图7.7 F-—Mg2+回归曲线

对F-—Mg2+的回归分析表明,Mg2+对F-的影响不显著(图7.7)。因为MgF2(KSP=7.42×10-11)的溶度积大于Mg(OH)2(KSP=5.61×10-12)的溶度积,并且吉林省西部大部分湖泊呈微碱性或碱性,OH-含量较高,有利于Mg(OH)2的生成;另外,的浓度远大于F-等离子抑制了F-与Mg2+的结合,故使F-与Mg2+难于结合生成MgF2沉淀,特别是pH值高的湖泊更是如此,因此Mg2+的含量变化对氟的释放影响较小。

Ca2+和Mg2+含量变化对F-的释放影响不显著的另外原因为:①由于吉林西部湖泡矿化度一般很高,当矿化度高时Ca2+和Mg2+的含量很小;②湖泡的径流条件差别很大,如月亮泡和大布苏泡。月亮泡水源补充为水质较好的洮儿河的河水和嫩江洪水,并且补给充足,仅由于近年补给较小,并不断蒸发浓缩使氟含量很高。

由上分析可知,在吉林西部碱性或偏碱性的湖泊中,Ca2+和Mg2+含量的大小不能反应出水中氟浓度的变化趋势。

2.F-—Na++K+回归分析

对F-—Na++K+选择直线关系的回归分析,相关系数r=0.764,F检验值=25.58,查表可知,F-—Na++K+回归是显著相关的(图7.8)。回归方程

y(F-)=0.0118x+0.784(www.xing528.com)

F-与Na++K+呈正相关,当Na++K+增大时,上覆水体中的氟的含量将增加,因为水中氟特别是以F-形式存在的氟,易与Na+结合成溶解度极高的NaF,使氟在上覆水体中富集和迁移,并且可以达到很高的浓度。

图7.8 F-—Na++K+回归曲线

图7.9 F-—Cl-回归曲线

3.F-—Cl-回归分析

对F-—Cl-选择直线关系的回归分析,相关系数r=0.945,F检验值=164.50,查表可知,F-—Cl-回归是显著相关的(图7.9)。回归方程为F-与Cl-呈正相关,当Cl-增大时,上覆水体中的氟的含量将增加,因为水中Cl-会从氟的络合物中将F-置换出来,使其进出上覆水体,特别是在偏碱性和氯离子浓度高的条件下,如

y(F-)=0.0016x+2.6213

根据以上分析发现,上覆水体氟浓度与K++Na+和Cl-离子浓度都呈显著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