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魏时空观对占卜方法与政治关系的影响

北魏时空观对占卜方法与政治关系的影响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再考察表6-5的第2条的日食时间、日占卜辞和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可见把纪元408年8月8日发生的日食时间,向后推迟5天是有特别的政治意图。[54]可以看出“日六甲蚀”的占卜方法,就是根据发生日食的干支日,对应这套卜辞的干支日进行预占和解读。那么第9条的日占卜辞与北魏的政治文化有怎样的关系呢?这就需要考察《魏书·天象志一》涉及的干支日,以及天文官占卜这次日食结果时,出现的几个历史人物与北魏末年的政治形势。

北魏时空观对占卜方法与政治关系的影响

下面再考察表6-5的第2条的日食时间、日占卜辞和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魏书·天象志一》记载:“天赐五年七月戊戌朔,日有蚀之。占曰‘后死’。六年七月,夫人刘氏薨,后谥为宣穆皇后。”[47]根据《日食表》的研究成果,天赐五年七月戊戌朔为纪元408年8月13日,但是当天并没有发生过日食,距离这天较近的408年8月8日,为道武帝天赐五年七月癸巳日,发生了一次食分为1.05的日全食。那么这两次日食是否拥有内在联系呢?《春秋·潜潭巴》记载:“癸巳日蚀,在阳位者权不行。”[48]这里没有“刘氏薨”的卜辞结果。《春秋·潜潭巴》记载:“戊戌日蚀,有殃,主后死。”这里面有北魏占卜“刘氏薨”的相关卜辞,即“后死”的结果。可见把纪元408年8月8日发生的日食时间,向后推迟5天是有特别的政治意图。然而道武帝为什么这样迫切地需要“主后死”的卜辞,“后死”对于当时的北魏又有怎样的政治意义呢?《魏书·太宗纪》记载:“初,帝母刘贵人赐死,太祖告帝(明元帝)曰:‘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后与国政,使外家为乱。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49]由于道武帝服用过多剂量的五石散,[50]天赐六年病情反复发作,[51]他担心自己死去以后外戚会干预朝政,于是仿效汉武帝杀钩弋夫人的做法,赐明元帝其母刘后死。韩国学者朴汉济先生认为北魏的这种子贵母死制度,无非是为了加强皇权统治。[52]然而鉴于刘后并无大过无法找到合适的借口,于是为了确保社稷平安便假借日食诛杀刘后。此外,根据《魏书·天象志二》记载:“(天赐元年)四月甲午(404年5月2日),月掩轩辕第四星。占曰:女主恶之。六年七月,夫人刘氏薨。”[53]这条月占资料也说明道武帝要借助天象诛杀刘后。

第6条记载日食发生在太平真君十年六月庚寅日,但是根据《日食表》,当日日食并没有出现,鉴于这条卜辞涉及北魏军事家崔浩被诛杀的政治事件,因此本书将在第七章专门讨论这个天象问题。下面在考察第9条的日占卜辞之前,先看一套《京氏占》“日六甲蚀”的卜辞内容:“甲子日蚀,北夷欲杀,中臣有谋。不者,大水在东方。乙丑日蚀,诸侯之臣欲弑其君。在西北兵行不胜,后有小兵。五谷颇虫伤。丙寅日蚀,司待欲弑君,后有小旱在东南。丁卯日蚀,诸侯欲弑君,在北方,后有蝗虫之殃。戊辰日蚀,同姓近臣欲弑君,后有地动,变在东南。己巳日蚀,婚家欲弑君,后有诸侯谋后在西南。庚午日蚀。司徒欲弑其主,兵必行,后有大旱在南方。辛未日蚀,司空欲弑君,后有大虫在东方。壬申日蚀,诸候相弑,在东北方,后有小兵,寇盗并行。癸酉日蚀,上强,天下谋兵,不出其年,大兵行始于西方。……甲辰日蚀,王后爵命绝,后有水。乙巳日蚀,诸侯上侵以自益,近臣盗窃以为积,天子不知,日为之蚀。丙午日蚀,亲戚争嗣,同姓欲弑其主,后有大旱,在南方。丁未日蚀,执政欲弑,司徒不肖,后有虫,地震动。戊申日蚀,臣欲弑君,意在王位,后必有小水。己酉日蚀,西夷欲弑君,后有大兵,必西行。庚戌日蚀,司观之卿欲杀,有小旱。辛亥日蚀,司马之大夫欲弑君,反受其殃,后有虫害。壬子日蚀,诸侯同姓任政者欲弑其君,大夫害。癸丑日蚀,寇盗行,兵恐,君王目为不明。甲寅日蚀,同姓大臣欲弑其君,后有旱。乙卯日蚀,必有专政欲杀,不出三年,身被其诛,后有大虫。丙辰日蚀,帝命之极,武王乃得。丁巳日蚀,天乃去恶依圣人,后有小兵。戊午日蚀,有婚家执政,贼由妻始,后有旱。己未日蚀,臣不安居,君阴谋,欲侵,后地大动。庚申日蚀,骨肉相贼,后有水。辛酉日蚀,昆弟相杀,更有国家,后有兵大行,三年不息。壬戌日蚀,诸侯欲杀,在西南。癸亥日蚀,天下命终极,圣人更起,不可救止,后大雨水。”[54]可以看出“日六甲蚀”的占卜方法,就是根据发生日食的干支日,对应这套卜辞的干支日进行预占和解读。

那么第9条的日占卜辞与北魏的政治文化有怎样的关系呢?《魏书·天象志一》记载:“(永安二年)十月己酉朔,日从地下蚀出,十五分蚀七,亏从西南角起。占曰:‘西夷欲杀,后有大兵,必西行。’三年四月丁卯,坞州刺史尒朱天光讨擒万俟丑奴、萧宝夤于孜定,送京师斩之。”[55]关于这次日食的时间,《魏书·天象志一》记载为魏庄帝永安二年十月己酉日,如果换算成现代历法是公元529年11月17日。那么这天是否发生过日食呢?根据表6-5显示,公元529年共计发生过两次日食,也就是529年1月26日和529年7月21日,[56]均不是《魏书·天象志一》记载的529年11月17日,可以说,11月17日这天根本就没有发生过日食。因此可以断定第9条的日食记载,很可能是人为捏造的天象数据。但是问题在于,杜撰日食时间为什么必须选在“己酉日”呢?它与“日六甲蚀”的日占卜辞又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这就需要考察《魏书·天象志一》涉及的干支日,以及天文官占卜这次日食结果时,出现的几个历史人物与北魏末年的政治形势。

《魏书·尒朱天光传》记载:“建义元年(528)夏,万俟丑奴僭大号,朝廷忧之。”[57]万俟丑奴是北魏末年关陇起义军领袖,由于他领导的这支军队不断发展壮大,北魏朝廷对此事非常忧虑。《魏书·孝庄帝纪》记载:“(永安二年)九月……万俟丑奴攻东秦城,陷之,杀刺史高子朗。”[58]当他杀死刺史高子朗以后,占领了泾水、渭水一带的广大地区。其后投降北魏的南齐萧宝夤也投奔了万俟丑奴,这使整个朝廷产生了巨大震动。由于北魏末年内忧外患不断,或许在这样的政治前提下,借助天意打破这样的不利局面,成为北魏政权战胜敌人的宗教信念。葛兆光先生认为有时社会出现的“祥瑞”或“灾异”等异常现象,可以充当时势转化的象征。[59]按照这次日食的时间推算,万俟丑奴杀害刺史高子朗在永安二年九月,恰逢永安二年十月初一为己酉日,尽管这天没有发生日食,但是“日六甲蚀”的己酉日的日占卜辞对北魏政权极为有利。即“京房曰:己酉日蚀,西夷欲弑君,后有大兵,必西行”。关于“西夷欲弑君”这句话,有造反或以下犯上的嫌疑,万俟丑奴正是当时的起义军领袖,地理位置处在首都洛阳的西部,比较符合这条卜辞的具体方位。“有大兵,必西行”意味着将有军队向西进攻这支起义军队。其后随着万俟丑奴战事失利,最终被尒朱天光擒获。《魏书·天象志一》对此记载:“(永安)三年四月丁卯,坞州刺史尒朱天光讨擒万俟丑奴、萧宝夤于孜定,送京师斩之。”关于万俟丑奴被杀的结局,其他纪传也有相同描述。《魏书·尒朱天光传》记载:“(尒朱)天光遣(贺拔)岳轻骑急追,明日,及(万俟)丑奴于平凉长平坑,一战擒之。天光明便共逼高平,城内执送萧宝夤而降。”[60]尽管尒朱天光战胜了这支起义军,但是国力已经日渐衰微。当这次日食发生后的第五年,北魏政权最终走向分裂,公元534年东魏政权建立,公元535年西魏政权建立。(www.xing528.com)

通过这条卜辞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尽管没有发生日食,但是统治者为了达到某个政治目的,便授意负责占卜官吏主观杜撰日食时间,并在“日六甲蚀”中寻找适合政治形势的卜辞内容。换言之,秦汉以前日食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示,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和日占卜辞体系的逐渐成熟,日食本身并不能左右未来的政治走向,历代天文官总结的日占卜辞,上升为指导国家政治方向的理论工具。可以说这套卜辞体系是时空(日食)和卜辞(政治)的结合,对于上层统治阶级来说,即使没有这个日食(时空)存在,也会重视卜辞理论带来的政治指导作用。虽然日占卜辞是一种经验总结,但是毕竟属于人为的主观编撰的,它并不是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所以迄今为止依然无法证明,天象与人事之间拥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发生日食和相关的干支日,并不会直接影响到北魏政权统治,更不可能通过日占卜辞理论,寻找到解决国家政治危机的有效办法,日占卜辞理论只能成为统治者的思想工具。

那么北魏使用的“日六甲蚀”是怎样形成的?这应该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由于中国古代一直采用干支纪时法,不论是大的年度时间单位,还是月份、日期,甚至最小的卯时、辰时之类的时辰单位,都采用同一种干支纪时法。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干支的文化传承应该非常久远,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就已经出现了用干支日记载占卜天象以及时间的文献资料。[61]关于它的基本含义,以及主要用途,有很多学者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比如卢央先生认为:“它是一套符号体系,在中国古代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计时和记方位,因此它主要是时间和空间的符号。”[62]这样记载时间和空间的方式,在中国古代一直得到延续。如:“癸亥卜,贞兄庚……兄己……”[63]其中的“癸亥”应该指占卜的日期,这样的记载形式延续到后世。降至春秋时期,用干支日记载日期的基本形式与发生日食的时间已经结合在一起了。《春秋》记载:“(隐公)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64]这说明用干支日记载日食时,时间与空间已经自然地组合起来了。曲安京先生认为至少从春秋时期开始,用干支纪日就从来没有间断过。[65]可见干支纪日与日食时间结合得更为紧密了。所以汉代以后,天人感应成为政治建设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继而产生了《京氏占》和《春秋·潜潭巴》的“日六甲蚀”的日占卜辞体系。因此,《魏书·天象志一》保留的13条“日六甲蚀”的卜辞内容,是对发生日食的干支日进行的占卜方法,它对于北魏的政治人事的发展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实际上“日六甲蚀”的卜辞体系,也可以说是时间与空间的理论组合。从时间上来看,一个干支日为24小时,从空间上来看,地球已经自转了一周,太阳运动大约有1度左右的距离。这种时空观的结合形式,无疑增加了日占卜辞的逻辑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