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魏时空观研究:德运次序完善为鲜卑大臣们默认国号

北魏时空观研究:德运次序完善为鲜卑大臣们默认国号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只有德运次序和国名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完善,才能够在国号的问题上让鲜卑大臣们默认此事。《魏书·太祖纪》记载:“十有二月己丑,帝临天文殿,太尉、司徒进玺绶,百官咸称万岁。……尚书崔玄伯等奏从土德,服色尚黄。”

北魏时空观研究:德运次序完善为鲜卑大臣们默认国号

由于很多大臣反对改国号为“魏”,这就导致在朝廷内颁布新国号时,遭到很多大臣强烈抵触,于是道武帝拓跋珪下诏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由此也引出北魏的五德运次问题。因为只有德运次序和国名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完善,才能够在国号的问题上让鲜卑大臣们默认此事。

魏书·太祖纪》记载:“(天兴元年)六月丙子……诏曰:昔朕远祖,总御幽都,控制遐国,虽践王位,未定九州。逮于朕躬,处百代之季,天下分裂,诸华乏主。民俗虽殊,抚之在德,故躬率六军,扫平中土,凶逆荡除,遐迩率服。宜仍先号,以为魏焉。布告天下,咸知朕意。”[32]拓跋珪认为自己才是皇权基业的创建者,此前的代部并不能被看作国家,所以他才使用最高行政权强行推动国号改易。而且其中的“宜仍先号,以为魏焉”说明此前拟定的国号没有被鲜卑大臣们接受,在引发很多争议的过程中,降至天兴元年才正式确立国号为“魏”,这还是道武帝拓跋珪采用行政干预的政治手段才勉强通过。因此从登国元年四月至天兴元年六月经过大约12年的努力,其间还有向东晋使者通报北魏国号之事,才把拓跋珪的“魏”王与北“魏”国号联系在一起。(www.xing528.com)

由于国号为“魏”就有承袭曹魏正统性的政治含义,而曹魏以黄帝为祖先并崇尚“土德”,这就导致道武帝拓跋珪在确定国号以后,还要在崇尚服色、考证祖先、典章制度和祥瑞征兆方面,寻找与曹魏相关联的诸多内容。道武帝和大臣们开始意识到北魏的德运问题。《魏书·太祖纪》记载:“(天兴元年)十有二月己丑,帝临天文殿,太尉司徒进玺绶,百官咸称万岁。……尚书崔玄伯等奏从土德,服色尚黄。”[33]这说明天兴元年六月确定国号时,还没有思考出五德顺次问题,经过半年的建国筹备工作,才最终拟定出北魏崇尚“土德”。对于负责建国筹备工作的崔玄伯,北魏统治者在他故去多年以后,依然给予其崇高的政治待遇。《魏书·崔玄伯传》记载:“泰常三年(418年)夏,玄伯病笃。太宗遣侍中宜都公穆观就受遗言,更遣侍臣问疾,一夜数返。及卒,下诏痛惜,赠司空,谥文贞公。丧礼一依安城王叔录俊故事。诏群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自亲王以外,尽令拜送。太和中,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玄伯配飨庙庭。”[34]崔玄伯晚年弥留之际,太宗明元帝派官员多次探望,甚至一夜数次了解病情,由此可见明元帝对崔玄伯的重视程度。崔玄伯病故以后还追赠官号和谥号,群臣和附属国的大臣们都参与葬礼,礼制规格仅次于王侯级别,当高祖孝文帝追录先朝功臣时,还让崔玄伯“配飨庙庭”,足可见对他的尊崇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