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文化运动领导人对论战总结中国现代哲学史

新文化运动领导人对论战总结中国现代哲学史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参加“论战”的人很多,发表的文章也不少。上海亚东图书馆把这些文章收集起来,编为一个集子,名为《科学与人生观》,又请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胡适和陈独秀作序。他们的序,实际上就是新文化运动对于这个论战的总结。他们两人对于他们的序文,又彼此互提意见,这些意见进一步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右翼和左翼的分歧。陈独秀的序文首先指出,在这次“论战”中,丁文江好像是战胜了张君劢,其实,丁文江是最大的失败者。

新文化运动领导人对论战总结中国现代哲学史

当时参加“论战”的人很多,发表的文章也不少。上海亚东图书馆把这些文章收集起来,编为一个集子,名为《科学人生观》,又请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胡适陈独秀作序。他们的序,实际上就是新文化运动对于这个论战的总结。他们两人对于他们的序文,又彼此互提意见,这些意见进一步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右翼和左翼的分歧。

胡适认为,在这次“论战”中,拥护科学的人们的“绝大的弱点”是仅只抽象地辩论科学可以解决人生观的问题,而没有具体地提出一个科学的人生观。胡适提出了一个他自以为是科学的人生观,称为“自然主义的人生观”。

陈独秀的序文首先指出,在这次“论战”中,丁文江好像是战胜了张君劢,其实,丁文江是最大的失败者。陈独秀说:“只可惜一班攻击张君劢、梁启超的人们,表面上好像是得了胜利,其实并没有攻破敌人的大本营,不过打散了几个支队,有的还是表面上在那里开战,暗中却已经投降了。就是主将丁文江大攻击张君劢唯心的见解,其实他自己也是五十步笑百步,这是因为有一种可以攻破敌人大本营的武器,他们素来不相信,因此不肯用。”(《科学与人生观》上册,陈序第1~2页)那种“武器”是什么?陈独秀说:“我们相信只有客观的物质原因可以变动社会,可以解释历史,可以支配人生观,这便是‘唯物的历史观’。”(《科学与人生观》上册,陈序第11页)

陈独秀的意思是说,不必再讲什么“自然主义的人生观”了,已经有了一种正确的人生观,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的历史观”。(www.xing528.com)

在这一点上,胡适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说:“独秀说的是一种‘历史观’,而我们讨论的是‘人生观’。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于宇宙万物和人类的见解;历史观是‘解释历史’的一种见解,是一个人对于历史的见解。历史观只是人生观的一部分。”(《科学与人生观》上册,胡序第30页)他又说:“然而独秀终是一个不彻底的唯物论者。他一面说‘心即是物之一种表现’,一面又把‘物质的’一个字解成‘经济的’。”(《科学与人生观》上册,胡序第31页)胡适接着说:“我个人至今还只能说‘唯物(经济)史观至多只能解释大部分的问题。’独秀希望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可惜我不能进这一步了。”(《科学与人生观》上册,胡序第32页)

陈独秀回答说:“社会是人组织的,历史是社会现象之纪录,‘唯物的历史观’是我们的根本思想,名为历史观,其实不限于历史,并应用于人生观及社会观。适之说:‘独秀说的是一种历史观(我明明说“只有客观的物质原因可以变动社会,可以解释历史,可以支配人生观”,何尝专指历史?)而我们讨论的是人生观。’”又指出:“适之好像于唯物史观的理论还不大清楚,因此发生了许多误会,兹不得不略加说明。第一,唯物史观所谓客观的物质原因,在人类社会,自然以经济(即生产方法)为骨干。第二,唯物史观所谓客观的物质原因,是指物质的本因而言;由物而发生之心的现象,当然不包括在内。世界上无论如何彻底的唯物论者,断不能不承认有心的现象即精神现象这种事实(我不知适之所想像之彻底的唯物论是怎样?);唯物史观的哲学者也并不是不重视思想、文化、宗教道德、教育等心的现象之存在,惟只承认他们都是经济的基础上面之建筑物,而非基础之本身;这是因为唯物史观的哲学者,是主张:经济——(统率着并列的)制度、宗教、思想、政治、道德、文化、教育之一元论,而非如(并列的)经济、宗教、思想、政治、道德、文化、教育之多元论。这本是适之和我们争论之焦点。”(《答适之》,《科学与人生观》上册,胡序附录第36~38页)

陈独秀对于唯物史观的说明,言简意赅,可见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融会贯通。新文化运动的左翼和右翼的分歧,主要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态度。经过陈独秀和胡适的互提意见,这种分歧就更明确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