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胡适引进美国实验主义-中国现代哲学史

胡适引进美国实验主义-中国现代哲学史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引进西方近代哲学到中国的工作中,严复是引进英国经验派的首要人物,王国维和蔡元培是引进欧洲大陆派理性主义的首要人物。胡适在美国留学时,这些萌芽已经发展成熟,可以称为美国哲学了。胡适适逢其会,就成为引进美国哲学到中国的首要人物。美国哲学的主流,就是实用主义,亦称实验主义,这是英国经验派发展的一个支流。达尔文只是把这个原则应用到生物学,实验主义则把这个原则推广到观念上,指出人类观念也有适或不适的问题。

胡适引进美国实验主义-中国现代哲学史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人。1910年到美国留学,先在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学习,1912年转至该校文学院。1915年9月至1917年5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学习,该系系主任为杜威。1917年通过博士学位考试。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国驻美大使,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离职往南京,后往美国,1958年到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胡适文存》一、二、三集,《四十自述》,《胡适文选》,《胡适论学近著》一、二集等。

在引进西方近代哲学到中国的工作中,严复是引进英国经验派的首要人物,王国维和蔡元培是引进欧洲大陆派理性主义的首要人物。其时,美国哲学尚在萌芽,还不能独树一帜,自立门户。胡适在美国留学时,这些萌芽已经发展成熟,可以称为美国哲学了。胡适适逢其会,就成为引进美国哲学到中国的首要人物。美国哲学的主流,就是实用主义,亦称实验主义,这是英国经验派发展的一个支流。胡适有一篇文章:《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说明美国哲学的起源及其在当时世界哲学中的地位。

在这篇文章中,胡适着重指出达尔文的《物种由来》在哲学上的意义。他说:“达尔文的主要观念是:‘物类起于自然的选择,起于生存竞争里最适宜的种族的保存。’他的几部书,都只是用无数的证据与事例来证明这一个大原则。在哲学史上,这个观念是一个革命的观念。”(《胡适文存》二集卷二,第233页)“达尔文不但证明‘类’是变的,而且指出‘类’所以变的道理。这个思想上的大革命,在哲学上有几种重要的影响。最明显的是打破了有意志的天帝观念。”(《胡适文存》二集卷二,第234~235页)在这段话的前面,胡适曾引用1859年《物种由来》刚出版之际,赫胥黎在《泰晤士报》上作“书评”的最后一节,说:“达尔文先生最忌空想,就同自然最怕虚空一样(‘自然最怕虚空’Nature abhors a vacuum.乃是谚语)。他搜求事例的殷勤,就同一个宪法学者搜求例案一样。他提出的原则,都可以用观察与实验来证明的。他要我们跟着走的路,不是一条用理想的蜘蛛网丝织成的云路,乃是一条用事实砌成的大桥。那么,这条桥可以使我们渡过许多知识界的陷坑:可以引我们到一个所在,那个所在没有那些妖艳动人而不生育的魔女——叫做最后之因的——设下的陷人坑。”(《胡适文存》二集卷二,第231~232页)胡适在此文的第六部分中指出:“许多哲学史家都不提起赫胥黎,这是大错的。他们只认得那些奥妙的‘哲学家的问题’,不认得那惊天动地的‘人的问题’!如果他们稍有一点历史眼光,他们应该知道二千五百年的思想史上,没有一次的思想革命比1860~1890年的思想革命更激烈的。一部哲学史里,康德占四十页。而达尔文只有一个名字,而赫胥黎连名字都没有,那是决不能使我心服的。”(《胡适文存》二集卷二,第271页)胡适的这篇文章,就是一部现代世界哲学史。在他的这部哲学史里,他把达尔文和赫胥黎推到他们应有的高度,把他们的地位推到应有的高度,这是哲学史工作中的一个大进步。

据胡适说:“美国人莱特(Wright)要想把达尔文的学说和一般的哲学研究,连贯起来。这个莱特在美国康桥办了一个‘玄学会’,这个会便是实验主义的发源之地。”(《胡适文存》二集卷二,第246页)美国人本来是从英国移民到这个新大陆的。他们来的时候,也带来了旧大陆的思想。土生土长的美国哲学是实验主义。实验主义的出发点是想“把达尔文的学说和一般的哲学研究连贯起来”。实验主义的第一代创始人是皮尔士,第二代创始人是詹姆士,他们和达尔文的学说有一脉相传的联系。这个“一脉”是什么呢?他们自己没有说,胡适也没有说。我认为,这个“一脉”就是“适者生存”那个原则。达尔文只是把这个原则应用到生物学,实验主义则把这个原则推广到观念上,指出人类观念也有适或不适的问题。胡适引皮尔士的话说:“一个观念的意义完全在那观念在人生行为上所发生的效果。凡试验不出什么效果来的东西,必定不能影响人生行为。所以我们如果能完全求出承认某种观念时有那么些效果,不承认他时又有那么些效果,如此我们就是这个观念的完全意义了。除掉这些效果之外,更无别种意义。这就是我所主张的实验主义。”(《胡适文存》二集卷二,第246~247页)这就是说,有意义的观念是“适者”,无意义的观念是“不适者”。无意义的观念用不着说,说了也是白说,等于废话。胡适也解释说:“他(指皮尔士)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说,一切有意义的思想都会发生实际上的效果。这种效果便是那思想的意义。若问那思想有无意义或有什么意义,只消求出那思想能发生何种实际的效果;只消问若承认他时有什么效果,若不承认他时又有什么效果。若不论认他或不认他,都不发生什么影响,都没有实际上的分别,那就可说:这个思想全无意义,不过胡说的废话。”(《胡适文存》二集卷二,第247页)

实验主义第二代创始人是詹姆士,他是一个心理学家,有一部哲学著作是《信仰的心愿》,就是讨论观念的“适”或“不适”的问题的。他承认观念的“适”或“不适”决定于“有意义”或“无意义”,不过,他不泛论一般的观点,而只限于一个观念,上帝的观念。科学家们不承认上帝的存在,因为宗教家们不能“拿证据来”,赫胥黎的“存疑主义”就是科学家们的思想的代表。詹姆士认为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科学家们和相信科学的人们,“上帝”这个观念固然没有什么意义,但对于有些人们,这个观念还是有意义的。譬如,宗教家们和相信宗教的人们,觉得如果他们相信“上帝”的存在,他们就可以得到上帝的保佑,平安、愉快,这就是“上帝”这个观念对于他们的意义。对于他们,“上帝”这个观念就是“适者”,而非“不适者”。这个“适”或“不适”的标准,就不是客观的事物,而是主观的心愿。照这个说法,宗教和科学可以并行不悖,人们可以各照着自己的心愿,走他们自己认为有意义的路。这是詹姆士对于宗教的让步。在科学和宗教的对立与斗争中,詹姆士想用一种“和稀泥”的办法调和折衷。胡适也批评说:“实验主义本来是一种方法,一种评判观念与信仰的方法;到了詹姆士手里,方法变松了,有时不免成了一种辩护信仰的方法了。”(《胡适文存》二集卷二,第257页)

实验主义第三代创始人,也是奠基者,是杜威。据胡适说:“杜威把詹姆士论实验主义的话,总括起来,作为实验主义的三个意义:第一,实验主义是一种方法;第二,是一种真理论;第三,是一种实在论。”杜威引詹姆士的话来说明这三种意义如下:“(1)方法论。詹姆士总论实验主义的方法是‘要把注意之点从最先的物事移到最后的物事;从通则移到事实,从范畴移到效果。’(2)真理论。‘凡真理都是我们能消化受用的;能考验的,能用旁证证明的,能稽核查实的。凡假的都是不能如此的。’‘如果一个观念能把我们一部分的经验引渡到别一部分的经验,连贯的满意,办理的妥贴,把复杂的变简单了,把烦难的变容易了。——如果这个观念能做到这步田地,他便“真”到这步田地,便含有那么多的真理。’(3)实在论。‘理性主义以为实在(Reality)是现成的,永远完全的;实验主义以为实在还在制造之中,将来造到什么样子便是什么样子。’‘实在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胡适文存》二集卷二,第258~259页)

本节在上文说,实验主义的目的是评论观念的“适”或“不适”。这个看法,正可以说明杜威所提的这三点。他指出实验主义是方法论,其内容就是评论观念的“适”与“不适”。“适”与“不适”,以什么为标准呢?这就把问题推到第二点和第三点。经过杜威的说明,詹姆士就不仅是一种信仰的辩护人,而确切是实验主义的第二代创始人。

杜威最着重的第一点,是说实验主义是一种方法。他把这种方法的应用分析为三点:“(甲)用来规定事物(Objects)的意义,(乙)用来规定观念(Ideas)的意义,(丙)用来规定一切信仰的意义。”(《胡适文存》二集卷二,第269页)在这三个规定的过程中,某一观念、某一信仰的“适”或“不适”,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了。(www.xing528.com)

杜威有一部很流行的著作,名为《思维术》,胡适曾经把这部书作为一种逻辑学来宣传,其实,这并不是讲逻辑的书。照这部书的名字所表示的,它是讲人的一般思想的过程。照胡适的说明:“凡是有条理的理想,大概都可以分作五步:(1)感觉困难;(2)寻出疑难所在;(3)暗示的涌现;(4)评判各种暗示的解决,假定一个最适用的解决;(5)证实(就是困难的解决)。”(《胡适文存》二集卷二,第263页)

杜威有一部哲学著作,题为《哲学的改造》,胡适引了这部书的一大段以后,解释说:“经验的活用,就是理性,就是智慧,此外更没有什么别的理性。人遇到困难时,他自然要寻求应付的方法,当此时候,他的过去的经验知识里,应需要的征召,涌出一些暗示的意思来。经验好像一个检查官,用当前的需要做标准,一项一项的把这些暗示都审查过,把那些不相干的都发放回去,单留下一个最中用的;再用当前的需要做试金石,叫那个留下的假设去实地试验,用试验的成败定他的价值。这一长串连贯的作用,——从感觉困难到解决困难,——都只是经验的活用。若说‘既有作用,必还有一个作用者’,于是去建立一个主持经验的理性:那就是为宇宙建立一个主宰宇宙的上帝的故智了!”(《胡适文存》二集卷二,第268~269页)一个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也正如人们的普通的思想的发展过程,开始于经验,终于经验。从开始到终结,就是经验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胡适又引了杜威在《创造的智慧》中的一段话,并解释说:“杜威觉得哲学史上有许多问题都是哲学家作茧自缚的问题,本来就不成问题。现在更用不着解决了。我们只好‘不了了之’。他(杜威)说:‘如果哲学不弄那些“哲学家的问题”了,如果哲学变成解决“人的问题”的哲学方法了,那时候便是哲学光复的日子到了。’”(《胡适文存》二集卷二,第270页)

照胡适所解释的,杜威的哲学思想是一种极端的经验主义。照这个说法,人的思想和行动都限于他的经验之内,在他的经验之外,是不是还有一个独立的客观的世界,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所以,也就不必问了,不成问题了。杜威用这个标准评论传统的哲学观念,看其“适”或“不适”,那就发现大多数是“不适”的,现在用不着讨论了。这就是他的哲学改造的中心思想。

胡适的哲学思想并没有出乎杜威之外,也没有重要的发挥,他的工作主要是把杜威的哲学思想引入中国。

胡适说:“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先生。”(《胡适文选》,第3页)他于杜威之外,又提到赫胥黎,这倒是把他自己的思想同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联系起来了。本书第六册讲到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少年的胡适正处在这部书在中国发生很大影响的时期,当时的知识分子都知道“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天演公例”,胡适的名字正是从这个“公例”得来的。

对于实验主义,胡适又作了一个总结。他说:杜威先生“只给了我们一个哲学方法,使我们用这个方法去解决我们自己的特别问题。他的哲学方法,总名叫做‘实验主义’;分开来可作两步说:(1)历史的方法——‘祖孙的方法’。他从来不把一个制度或学说看做一个孤立的东西,总把他看做一个中段:一头是他所以发生的原因,一头是他自己发生的效果;上头有他的祖父,下面有他的子孙。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这个方法的应用,一方面是很忠厚宽恕的,因为他处处指出一个制度或学说所以发生的原因,指出他的历史的背景,故能了解他在历史上占的地位与价值,故不致有过分的苛责。一方面,这个方法又是最严厉的,最带有革命性质的,因为他处处拿一个学说或制度所发生的结果来评判他本身的价值,故最公平,又最厉害。这种方法是一切带有评判(Critical)精神的运动的一个重要武器。(2)实验的方法……”。关于“实验的方法”上面已经讲了很多,不重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