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革命时期有两次革命,第一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两次革命在时间上是有先后的,但是,第二次革命的初期和第一次革命的末期,在时间上是交叉的。在交叉时期,两个革命势力有联合和合作,其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其在文化上的表现是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两个革命势力发动起来的,所以在一开始,内部就有两个主要派别。其间主要的不同,在于承认或不承认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贫穷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接受或不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政治上和学术上的指导思想。承认和接受的一派是新文化运动的左翼,不承认、不接受的一派是新文化运动的右翼。
陈独秀说:“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之必然的产物,无论是功是罪,都不应该专归到那几个人;可是蔡先生、适之和我,乃是当时在思想言论上负主要责任的人。”(《蔡孑民先生逝世后感言》,《蔡元培先生纪念集》,第71页)陈独秀的这段话,说的正是新文化运动内部的左翼和右翼。他自己是左翼,胡适是右翼,蔡元培兼容并包,对于左、右两翼一视同仁地为他们创造条件,开辟道路。(www.xing528.com)
由蔡元培的这种态度,人们会想到他是调和妥协、和稀泥;其实,并不是这样。这样的调和妥协,必定出现在左、右两翼之后,然后才能取而调和妥协之;必定先有“稀泥”,然后才能取而“和”之。调和妥协的出发点是别人的意见,而不是客观事实,一开始就落在第二乘,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在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的地位出现在左翼、右翼之前,而居于其上,这就说明他的作用不是调和妥协、和稀泥。上面所引陈独秀的那段话的上文说:“一般的说来,蔡先生乃是一位无可无不可的老好人;然有时有关大节的事或是他已下决心的事,都很倔强的坚持着,不肯通融,虽然态度还很温和,这是他老先生可令人佩服的第一点。”“无可无不可的老好人”正是调和妥协、和稀泥的人,蔡元培在表面上似乎是这样的人,其实,他是有原则的。遇到有关原则的事,他坚持原则,决不调和妥协,不管不同的意见是从左或从右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