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比较研究: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的创作效果

比较研究: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的创作效果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29年7月,烧炭党人在那不勒斯举行武装起义,一度取得了政权。例如,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贝尔托》,无论是从结构还是音乐的写作风格来看,都与罗西尼等人的风格十分接近。《纳布科》取材于《圣经》。威尔第决定创作歌剧《纳布科》,用音乐来激发意大利人民的爱国热情,用音乐来鼓舞意大利人民的民族解放斗志。

比较研究: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的创作效果

图1 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威尔

朱塞佩·威尔第(图1),一生共创作了26部歌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被誉为“意大利歌剧之王”。他以意大利歌剧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为命脉,挽救并改革了意大利歌剧,创造了意大利民族现实主义的音乐戏剧艺术,使意大利歌剧在世界音乐史上留下了炫目的一页。威尔第以自己的歌剧作品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有“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

18世纪意大利的歌剧创作以喜歌剧最为繁盛,正是喜歌剧作曲家奇马罗萨(Domenico Cimarosa,1749—1801)和帕伊谢洛(Giovanni Paisiello,1740—1816)的全盛时期。奇马罗萨的喜歌剧《秘密婚礼》和帕伊谢洛的喜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也是当时最受人们欢迎的喜歌剧,他们是当时意大利乐坛的两颗耀眼的明珠。

繁荣期过后,意大利喜歌剧日趋没落。人们开始逐渐喜欢描写人间情爱、音乐华丽的歌剧,罗西尼(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1792—1868) (图2)的歌剧以其独特的华丽抒情风格风靡整个欧洲,歌剧《坦克雷迪》和《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深受人们的喜爱,罗西尼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音乐家。

罗西尼致力于意大利歌剧的复兴和改革,尤其在他成名以后,更是建立起一整套歌剧的写作模式。他用丰富的配器和精雕细琢的音乐旋律,改造了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音乐语言,创立了有利于快速创作出作品的曲式,使歌剧与以往较为自由和即兴的特点分离,走向一种较为严谨规范而又有章可循的创作模式。

图2 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罗西尼

多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1797—1848)(图3)与贝利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图4)两位大师的创作更加细腻、精巧、抒情、炫技。他们的歌剧作品承上启下,不仅使意大利歌剧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也促进了“美声”歌唱技术的成熟与完善,这一时期被誉为“美声唱法的全盛时期”。

图3 意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

图4 意大利作曲家贝利尼

威尔第于1813年出生在意大利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布塞托(Busseto),家境贫寒。这个时代是意大利人民饱受外来统治和压迫、没有自由的年代。1494年,法国查理八世进军意大利之后,法国对意大利进行了长达近四个世纪的占领,意大利人民一直处在被统治和压迫中,一直在反抗外来统治并争取民族独立解放。19世纪初,受法国大革命的强烈影响,意大利的民族独立运动空前激烈。1829年7月,烧炭党人在那不勒斯举行武装起义,一度取得了政权。1831年,被放逐到法国马赛的烧炭党人成立了以马志尼为首的青年意大利党,先后在数个城市和地区举行了武装起义,但都因统治者的残酷镇压而失败。这些斗争活动一直延续到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从罗马撤军,意大利人民才获得自由和独立。

威尔第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思想和行动。他不仅是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一名支持者,还是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一名直接参与者,他用自己的歌剧作品及革命歌曲来鼓舞人民起来斗争。他的歌剧作品在民族解放独立运动中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甚至可以说起到了有力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作用。

威尔第最初创作的几部歌剧作品都带有罗西尼等歌剧名家的风格色彩。例如,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贝尔托》,无论是从结构还是音乐的写作风格来看,都与罗西尼等人的风格十分接近。

谱例1:

我们可以感觉到,威尔第在歌剧创作过程中继承了罗西尼等歌剧创作传统,同时也在寻觅探索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威尔第充分发挥了乐队的作用,他的作品中的管弦乐突破了声乐伴奏的功能,管弦乐不再只是衬托。管弦乐和声乐旋律一起,共同表达各种情绪,表现戏剧情景,渲染舞台形象,丰富旋律层次,增强音乐力量,使作品更饱满、更具有戏剧性。

《一日国王》是威尔第的第二部歌剧,但是《一日国王》没有获得观众的认可,首次演出就宣告失败,威尔第为此闷闷不乐。刚开始,威尔第一直没有创作出让观众叫好的作品,歌剧创作事业在刚刚起步时就跌入低谷,他为此陷入了郁闷的境地,心灰意冷,信心全无。偏偏祸不单行,威尔第的妻子玛格丽特·巴列兹和一双儿女相继染病身亡,这一巨大变故,让威尔第感到天塌下来了,对生活感到无比绝望。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打击让威尔第的精神濒临崩溃,他决定放弃歌剧创作。但斯卡拉歌剧院的经理梅勒里对威尔第的才华十分赏识,坚信威尔第有歌剧音乐创作天赋,是个难得的歌剧音乐人才。就在威尔第心灰意冷决定放弃歌剧创作的时候,梅勒里以威尔第与斯卡拉歌剧院有合作约定为由,逼迫他重新振作精神拿起纸笔,继续创作歌剧,并把诗人索莱拉写的《纳布科》脚本交给威尔第。

《纳布科》取材于《圣经》。原脚本叙述的故事是巴比伦国王纳布科率军攻打犹太人,犹太人在战斗中大败,纳布科率领军队占领了犹太人的首都耶路撒冷,并把犹太人俘虏到巴比伦,聚集在圣殿中,犹太人过着被奴役、被压迫的生活。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犹太人民不甘心被入侵者奴役、压迫,他们发出了“你可以奴役我的身体,但你不可以奴役我的思想、奴役我的精神”的怒吼,他们奋起抗争,渴望民族解放并早日回到家乡。纳布科最终被深深触动,大发慈悲,让犹太人重获自由。故事中还穿插了巴比伦公主与耶路撒冷王子之间的曲折爱情,还有纳布科与养女公主阿碧凯利之间的矛盾冲突,情节跌宕起伏,感人至深。

脚本中犹太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寻求民族独立解放的强烈愿望深深地打动了威尔第,因为此时的意大利正在被奥地利侵略和统治,意大利民众和犹太民众一样,都在侵略者的铁蹄下挣扎。

威尔第从犹太人的悲惨境遇联想到自己祖国和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惨状,又联想到自己家乡父老兄弟的苦难,他情难自抑,产生强烈共鸣,更加痛恨奥地利侵略者。威尔第决定创作歌剧《纳布科》,用音乐来激发意大利人民的爱国热情,用音乐来鼓舞意大利人民的民族解放斗志。

威尔第把自己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侵略意大利的奥地利人的强烈仇恨全部倾注到这部歌剧的音乐创作中。这种浓烈的情绪融化在每一个音符里。当观众坐在歌剧院聆听的时候,这种爱国主义情绪几乎是扑面而来的。(www.xing528.com)

于是,威尔第第一部引起巨大反响的歌剧,也是他创作生涯中的第三部歌剧《纳布科》(图5、图6)诞生了。

图5 威尔第歌剧《纳布科》剧照之一

威尔第因此一举成名,这部歌剧是他的成名作。

歌剧《纳布科》是一段恢宏的历史传奇,再现了巴比伦人与犹太人势力交锋的英雄史诗,故事反映了意大利人民追求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的呼声,整部歌剧自始至终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

图6 威尔第歌剧《纳布科》剧照之二

1841年秋,威尔第完成了歌剧《纳布科》的手稿,1842年3月9日,首次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公开演出,观众深深地被剧中犹太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剧中《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选段,演员唱出了“你可以奴役我的身体,但你不可以奴役我的思想、奴役我的精神”的心声,表达了犹太人对民族解放的强烈渴望。剧中的合唱曲《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旋律明朗,气势雄伟,热情奔放,表达了犹太人渴望民族解放、渴望自由幸福的心声。威尔第的创作才华以及心里涌动的不灭的抗争信念和民族解放的激情在这部剧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这首合唱曲也唱出了意大利人对民族解放独立、人民自由幸福的强烈渴望,承载着意大利人对民族解放运动的信心和希望,赢得了意大利民众的喜爱。这支合唱曲至今都是意大利流行的爱国歌曲之一。

《纳布科》首次演出后,褒赞之声不绝于耳,听众纷纷热烈赞赏,评论家都给予了正面评价,呼声盖过了当时已出名的多尼采蒂和贝利尼。饱受奥地利统治压迫的意大利同胞们听到音乐的召唤,压抑已久的内心产生巨大的反响和共鸣。据记载,当时观众欣赏完歌剧后异常兴奋,受到鼓舞,从剧院出来后狂热地上街游行,甚至肇事宣泄高亢的情绪,当局不得已出动警察镇压。

《纳布科》首演获得成功后,重新奠定了威尔第歌剧音乐创作事业的基础,也再次点燃了他对歌剧音乐创作的热情。威尔第自己也说过,这部歌剧才是他艺术生涯的开始,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纳布科》以不同的版本出现在世界歌剧舞台上,成为全球各大顶级剧院长演不衰的保留剧目。

威尔第说过:“我首先是一个意大利人!在这样的天空下,难道我能够写出《特里斯坦》那样的歌剧吗?”没错,在轰轰烈烈的民族独立解放浪潮中,人们不可能还陶醉在罗西尼、贝利尼营造的缠绵爱情氛围中,华丽和柔情已不合时宜,人们需要的是激情、自强和斗争的热情。威尔第歌剧蕴含着爱国民主运动的精神,助长了人们的爱国热情,激发了人们的民族主义情绪。他紧接着在《伦巴底人》《福斯卡里父子》《麦克白》《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等爱国主义歌剧作品中继续表现出强烈的革命斗争意识,借历史故事和政治事件表达他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思想。他因此获得“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

1850年至1860年,是威尔第呼应法国浪漫主义思潮的创作时期,他紧密结合戏剧、文学,创作出《茶花女》(图7、图8)、《弄臣》(图9、图10)、《游吟诗人》(图11)、《假面舞会》《命运的力量》等作品,这也是威尔第作品日臻成熟的时期,这些作品至今仍受到观众的喜爱。认真分析这些作品就会发现,这些作品的主题都是“谋杀”“死亡”“复仇”,充满着血腥味,这与意大利当时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威尔第通过这些歌剧的创作,比较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不同层面的人物,比如他描写宫廷中强颜欢笑的弄臣,描写灯红酒绿掩饰下的妓女,揭示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对人性刻画得特别深刻和细腻,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音乐风格。

自1862年创作完成《命运的力量》以后,威尔第的歌剧作品数量明显减少,但每一部歌剧都极具分量,像《阿依达》《奥赛罗》(图12)都是分量很重的歌剧。他曾经是激烈的革命战士,也当过议员。和全体意大利人民一样,威尔第一直对国家充满希望,但是新的意大利王国并未能将他所希望的“复兴运动”的崇高理想付诸实践,这也是威尔第创作热情削减、后期作品数量明显减少的原因。即使这样,他一生共创作了26部歌剧,他从不盲目地去尝试或试验新的歌剧创作手法,他着力在意大利传统歌剧的基础上把意大利歌剧打造成近乎完美的艺术形式。

图7 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在天津大剧院的演出剧照之一

图8 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在天津大剧院的演出剧照之二

图9 威尔第歌剧《弄臣》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剧照之一

图10 威尔第歌剧《弄臣》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剧照之二

图11 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剧照

图12 威尔第歌剧《奥赛罗》演出剧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