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重定义

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重定义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中层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做“大气层”,把决策层战略的大部分热量都折射和损耗掉,要么做“放大镜”,把执行的光芒聚焦于一点。遵循“放大镜”原理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

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重定义

问题:如何理解“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

张雷:我对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理解是,学校组织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评价系统的制度及运行逻辑的布局设计,是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文化价值的隐性表达,也是以教师、学生、家长为代表的各种办学力量在学校组织设计中的地位的直接呈现。

这里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要解决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问题。这对于公办学校尤为迫切,对于民办学校内部治理也十分关键。解决了这个问题,校长才可以探索更加适合教育本质的教师成长方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二是要解决学校的核心价值观问题。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说到底反映的是学校是谁的、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些基本价值观如果模糊不清,就会造成教育角色的偏差和错位。

张宏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是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在管理体制方面,要对各种主体的责任、权力进行明确的定位,形成相互支撑、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内部结构。其中,有负责学校发展方向的决策机构,有负责落实的执行机构,有负责纠偏的监督机构,有代表教职工利益的民意机构,有负责方针、政策、法规在学校落实的党组织机构,这五个机构权责明确、相互制衡,才构成合理的学校管理体制。(www.xing528.com)

运行机制包括制度和运行的程序。制度主要解决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的问题,程序主要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沈海夫: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一方面在于提高执行力,另一方面在于提高监督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中层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做“大气层”,把决策层战略的大部分热量都折射和损耗掉,要么做“放大镜”,把执行的光芒聚焦于一点。遵循“放大镜”原理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在现实中,很多学校中层管理者的工作状态是“有管无理”,甚至“无管无理”。这个“理”是指“梳理”,没有“梳理”就没有反思,也就没有效率的提高。中层干部只有不断增强领悟力,时刻思索学校的战略目标、办学思路等,并将其与自身的工作重点、部门目标密切结合,才能使工作卓有成效。

李志欣:完善学校内部治理机构的关键是要真正落实校长负责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多数校长无法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去组建一套行政班子、学术班子。受体制的约束,学校副校长乃至中层干部的任命往往集中于上级的教育行政部门,这样校长就只能削足适履,即使不满意也无可奈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