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意味加工和塑造,而意味着引导生长和成熟。加工与塑造强调外在的力量,引导学生自身生长和成熟则重视内在的可能和自为。学生是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生存本领,获得生活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的人——这是西下池小学的学生观。
学校在看待学生方面达成了以下几条共识:
1.让孩子自己去找兴趣点,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快乐。如果你想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好的办法是你先做起来。
2.每位学生都是个性独特的人,要把成长的权利交给学生。
3.不能指责学生“你咋和别人不一样”。
4.差异就是财富,应该珍惜开发。利用差异,顺势发展适合学生的教育。
5.绝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怎么样,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www.xing528.com)
这样的学生观,决定了课堂文化。西下池小学的生态课堂有这样几条标准: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自由地质疑问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本,而以学生生命发展为本;学生学习兴趣浓,课堂气氛轻松……
以下是一节四年级数学公开课上的场景:
教室前后都站有前来听课的老师。同学们正在给讲台上的小主持人鼓掌。接下来有一个小组派了3名同学上讲台讲解小黑板上出示的应用题。
他们有分工:一个同学号召大家来攻关,一个同学在黑板上随机记录,还有一个同学总结。第一个同学先把题目读了一遍,然后直接问:“哪个同学知道怎么算?”台下立即有人站起来发言,更多的学生是在6人小组里探讨……
这个小组讲解总结后,小主持人让大家点评。大家虽争先恐后,却自然有序。有趣的是,在拓展训练环节,学生一时卡壳,老师想解围发言,一个同学却说:“您先等等。”老师按照既定的课堂规则,只好坐了下来。
对于这一环节,李艳丽特别欣赏:我们的课堂提倡真教育,提倡把教学变成心心相印的活动。我们在对外开放的公开课上照样批评学生,这就是真实性。真实比精彩重要,真实是通向精彩的第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