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在本质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天然渊源。“成物—成思—成己”哲学文化观从思想观念、人生境界等哲学“本根”层面引导和塑造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思路与方式,同时,“成物—成思—成己”哲学文化观也与我国大力倡导的“大国工匠精神”互为契合。其具体的逻辑演进路径为:
(1)“成物”教育。将传授工科大学生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并运用于设计与构建工程物的教育过程视为“成物”教育。“成物”教育是基础,它注重工程教育的设计理念和物化成果,所以要强调“真”与“美”的理念:一方面工科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工程技术专业知识,掌握过硬的工程技能和工程本领;另一方面,要“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产品”,既保证产品的高品质,也适应人们对于美的需求。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当人们的视野转向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也就进入了创造活动的“实验室”,美是一切创造的源泉和一切实践的标准,所以,美育将是“成物”教育的刚需。
(2)“成思”教育。将大学生在工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渐融入创新思维与工程责任伦理道德之“思”(思想意识)的教育过程视为“成思”教育。“成思”教育是关键,它既注重开发工科大学生的思维潜力、拓展其创新能力,也重视发展其对于工程安全观和责任伦理意识,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开拓工科大学生的理论视野。“只有眼界开阔,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仅仅懂‘理工’的人,只能成为‘师’,而成不了‘大师’”[17]。
(3)“成己”教育。将贯穿于高等工程教育整个过程的“追求人生境界和生命自觉”视为“成己”教育。“成己”教育是核心,关乎大学生身心境界的提升,即“观天地、察身物、悟己心、体大一”[18]。其中,所谓“大一”就是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境界;“体大一”就要使大学生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中,将提升人生境界和生命自觉的意识、观念和精神主动地与工程事业联系起来,在工程技术的学习与实践中产生“物(工程物)我(认知主体)合一”的心理体验,进而将这种体验渗透到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作为工科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宝贵精神财富,服务于民众、服务于社会。(www.xing528.com)
基于上述分析,“成物—成思—成己”与高等工程教育互相契合,通过渐次展开的逻辑演进过程得以呈现。这个过程以“成物”(传授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并运用于设计与构建工程物)为起点,培养“成思”(培养创新思维与工程责任伦理道德意识)之习,臻于“成己”(体悟人生境界和生命自觉、塑造完善的人格结构)之目标。其基本思路如图10-1所示:
图10-1 “成己—成思—成物”基本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