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工程都存在潜在的风险,没有风险就没有创新。但是风险有时无法事先判断,这是由工程主体的理性局限所致。“所有的行动都是在情境中进行的,对于任何一位既定的行动者来说,这些情境都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因素,这些因素既非行动者本人一手造成的,他也不能充分地控制这些因素”[20]。一方面,现代工程不仅要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而且要满足宜居、舒适的生活高标准要求;另一方面,人类对世界尚存许多认知空白,工程主体受限于现有理性水平,以目前的认知能力尚无法对在建或建成工程项目在未来可能出现的一切后果做到“绝对全面”的工程评估,这是目前人力所无法克服的“自身局限性”,也就是所谓“工程异化的不可完全预知性”。有学者认为:“工程异化结果的出现是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最终结果出现之前,任何关于后果方面的预计,均呈现为多种可能性之一。任何事前预料也只能是对于可能性的具体描述,而可能性辩证地讲来,也就是不可能性”[21]。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NAE)院长沃尔夫(William Wulf)指出,“人类越来越难以预见自己构建的系统的所有行为,这种不可预见性有三个来源:一是复杂性(complexity),就是系统具有突现特性,很难预见众多要素之间复杂互动的结果;二是混沌系统(chaotic system),即使拥有一个关于系统的良好的数学模型,它仍可能是混沌的;三是离散系统(discrete system),在这里,数学描述是不连续的,输入的微小变化就可能带来输出结果的巨变。在这三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预见系统的所有行为包括灾难性后果”[22]。(www.xing528.com)
从社会建构论的角度,工程活动是在社会建构的框架内实施完成的,工程必须同社会建立更加密切的互动联系,汲取来自社会各界与工程有关的尽可能全面的信息,不断增长工程新知识,拓展对工程的认知范围。当然,由于主观与客观及人力不可抗拒等因素的影响,在现阶段,工程异化及其导致的工程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和消除。因此,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意识到在工程系统中异化要素的客观存在,更加审慎地看待并尽量规避工程风险发生的种种隐患,使工程异化和工程事故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