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程事故的常态性研究:人文视角下的理论与实践

工程事故的常态性研究:人文视角下的理论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典型的重大工程事故包括:美国堪萨斯城凯悦酒店的人行天桥坍塌导致113人死亡,这是美国建筑史上因结构失误而导致的最为严重的建筑事故。美国土木工程师、工程社会学与工程哲学问题研究专家亨利·波卓斯基认为,“工程设计的目的是避免事故,但真正无事故的设计是不存在的。……仅仅因要求存在冲突,使任何设计成为‘要求的合理结果’是完全不可能的,其合乎逻辑的结果是不可能的事”[15]。

任何事物都有缺憾,这一点尤为明显地反映在致力于“追求质量、减少错误”的工程产品的设计与建造领域。“对于产品的完整性,工程师实际所知道的比他们认为自己知道的要少。……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产品、程序、系统都会出故障”[10]。工程规划与设计、工程建设施工、工程物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先天缺陷”(例如开工条件的不完备)或“后天不足”(例如工程物的维护)都有可能导致工程失败继而发生工程事故,工程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存在发生工程事故“连锁反应”的可能性。“有人认为工程进步已经导致工程事故风险的缓解,但看起来似乎并非如此”[11]。

按照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的提出者贝克(Ulrich Beck)的观点,“工程风险成为社会的常规状态(constant condition),工程灾难的发生表明工程风险是难以估算的,而工程师的职业承诺也很难兑现”[12]。从现实情况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部门、人员、资金越来越多,管理工作愈发复杂,工程事故的发生也愈发频繁,因工程质量、工程设计、工程的结构性问题、工程建成后的使用、维护、管理以及保养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所引发的工程事故的严重程度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任何工程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各个阶段工作及各阶段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安全生产有着极大的影响”[13],据有关资料显示,二十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死人最多的是水库大坝崩溃,最高纪录达3.7万人,至于住宅、商店、旅馆、学校、厂房、道路、桥梁等等的坍塌,伤亡多为一位数、二位数,列入世纪事故的4起均在百人以上,最多死亡458人”[14]。典型的重大工程事故包括:

美国堪萨斯城凯悦酒店的人行天桥坍塌(1981年7月17日)导致113人死亡,这是美国建筑史上因结构失误而导致的最为严重的建筑事故。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桥面一处支撑元件在实际建造时被人为改动导致在设计上发生严重错误,从墙壁到立柱之间的廊道距离过长,而当时的设计能力与建造水平又无法确保这条廊道上同时大量站人所产生的巨大压力(此宗案例分析在后文详述)。

汉城(今首尔)百货大楼坍塌(1995年6月29日)导致458人死亡,这起工程事故发生在号称“购物消费天堂”的汉城三丰百货商场,导致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建筑方在施工时为了节省成本,把设计中的钢筋水泥柱换成砖柱,大楼建成后,为达到进一步美化的效果,又经过多次装修,从而一再增加建筑物的重量。发生事故之前就出现过震动和漏水状况,事发当天更是出现楼板开裂下沉现象,但均未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最终酿成这起工程建筑史上的重大悲剧。

马尔巴塞水坝崩溃(1959年12月2日)导致387人死亡。马尔巴塞水库位于法国瓦尔省,1954年建成,建成之初十分坚固。在1959年11月,这座水坝遭遇特大暴雨致使水库水位上升,有关部门决定打开泄洪闸以降低水位,在当天夜里21点左右,由于水流太过迅猛,导致大坝中部开裂,储存的库水随之喷涌而出并迅速向下游而去,城市基础设施、铁路、房屋等等被大量冲毁,死亡387人,100人失踪。导致这起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选址不当,大坝地址位于地质破碎带,地基本来不牢固,囿于当时的建设水平和施工条件,未采取专门的加固措施,由于暴雨侵袭,大坝底部的基岩在水的作用下发生移位,导致大坝左岸边墩错位震动坝体,在暴雨和库水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将大坝中部拉开一道裂口并越拉越大。

魁北克大桥(建造周期30年,施工期间两次垮塌),第一次垮塌发生于1907年,导致75人丧生;第二次发生于1916年,是在桥的中跨合龙时,起吊设备构件断裂,导致13人死亡。根据加拿大皇家专门委员会的调查结论,造成这两起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1)设计问题。关键部件(主桥墩的压杆失稳)设计不合理,这是根本性的错误;

(2)管理问题。对已经存在的且能看见的问题(弦杆等关键杆件在架设过程中产生了弯曲)管理方及总工程师没有及时采取补救应急措施,建设施工各方的权责不明确,对于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明确而有效的监督;(www.xing528.com)

(3)资金问题。资金缺乏与桥梁结构安全出现矛盾,项目部竟然以降低安全性来解决资金紧张问题;

(4)技术能力及基础理论问题。在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施工水平尚不成熟、力学知识等基础理论知识尚不完备,尚无全面的能力设计建造这种大跨度结构和大规模工程的情况下,项目匆匆上马,其结果可想而知。

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特别重大煤尘爆炸事故(2005年11月27日)导致171人死亡,4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 293万元。导致这起特别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在于违规放炮作业,致使煤仓中的煤炭倾出,使巷道内的积尘飞扬密度达到爆炸极限,放炮造成的火焰引发煤尘爆炸,而导致这一特别重大事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还在于,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部门对于企业长期存在的违规作业所可能导致的事故隐患失察,在日常生产安全巡查过程中,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不力,因此,这起工程事故是一起典型的企业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

这类重大工程事故案例还有很多,它们时刻提醒我们,一方面,导致工程事故的原因很多,包括管理水平落后、技术水平低下、工程人员责任心缺失、施工部门之间沟通欠佳,等等;另一方面,在已经尽力维护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工程仍然存在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美国土木工程师、工程社会学与工程哲学问题研究专家亨利·波卓斯基(Henry Petrosk)认为,“工程设计的目的是避免事故,但真正无事故的设计是不存在的。……仅仅因要求存在冲突,使任何设计成为‘要求的合理结果’是完全不可能的,其合乎逻辑的结果是不可能的事”[15]。

通常情况下,任何一项工程的规划者、设计者与施工单位都会综合考虑安全、环保、耐用、外观、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并优先考虑安全问题。但事实上,要同时满足所有的要求和条件,从实践上来看是不可能的,毕竟工程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和纸面上的讨论方案,它最终要通过实体的形式得以完成。因此,只能根据这些要求并结合现有条件,去选择对“这一项”特定工程最需要、最迫切、最现实的若干因素加以针对性的思考、规划和设计,并在具体实施时作为主要的因素加以重点考量。

古往今来,工程的发展过程往往是“失败与成功交织的历史”[16]。成功的工程经验往往受益于失败的工程教训,从人类工程技术发展水平的角度,“工程师没有完全将他们创造的这个世界置于掌控之中”[17]。人类在与自然对话的过程中,充满着反复认识——自我纠错——不断完善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过程,最终实现社会发展目标。就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成功的工程仅仅为一种假设”[18],而失败的工程(工程事故)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成为一种“难以避免”的结果。“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与紧密配合(即相关事件)——这是系统的特征——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事故,……由于系统的上述特征,故障之间的预料外的多重相互作用是不可避免的”[19]。因此,从工程事故的源头寻找事故发生根源是尽可能规避和防范工程事故的有效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