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传统经典哲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其特别重视哲学与实践的关系。1845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1条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即以人的实践活动作为其理论的立足点,努力使之由一种理论精神转化为实践的力量。这句话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将过去的纯思辨哲学转向实践哲学,这是哲学观念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的理论枢纽,是理解全部社会现象最终奥秘的钥匙”[3]。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基于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论)、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自然辩证法)、哲学与社会形态变迁、社会发展的藕合关系等一系列重要理论体系,无一不与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只有从实践的观点,从自然科学和工业的观点才能达到对历史现实的认识;只有认识某一历史时期的工业和生活本身的直接的生产方式,才能正确地认识这一历史时期”[4]。
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人的感性的物质的认识活动。“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下的被恩格斯称之为具有新世界萌芽的天才纲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就确定无疑地把‘实践’作为他的全部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5]。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了真正的实践精神,实践的具体形式主要是生产与建造,而生产与建造则成为从事实践活动的真正的具体的“场域”。
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把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使马克思和恩格斯找到了扬弃以往一切旧哲学并创立新的唯物主义哲学的立足点,这就是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只有在这个立足点上,人的存在的能动性和受动性、自由和必然、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矛盾才能得到合理的理论解决”[6]。工程活动之所以作为一种感性的实践活动,在于这种活动是人从自身的内在尺度出发,通过感性认知的物质力量,与外部对象互动,从而与外部世界的外在尺度尽可能谋求一致。人们的感性活动所取得的认知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是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取得一致的重要标准。
对于工程建设而言,工程实践感性活动的效果最终需要通过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而实现。首先是工程的工具理性,即使用专业的技术、方法、设备和手段来实现工程的物化形态。其次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工程共同体(比如工程设计、规划、建设、施工人员)在工程开展过程中的精神状况、工作态度是否端正、精神是否饱满;另一方面,是否在工程建设中实现了工程设计的意图和目的,是否满足社会的公益需求、经济需求和审美需求,是否符合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增加社会的和谐与美感。
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历史发展构成的实践关系通过工程活动给予说明。马克思指出,“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心理学;对这种心理学人们至今还没有同它与人的本质相联系,而总是仅仅从外在的有用性这种关系来理解,因为在异化范围内活动的人们仅仅把人的普遍存在,宗教或者具有抽象普遍本质的历史,如政治、艺术和文化等等,理解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性和人类活动”[7]。马克思认为,“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相互影响。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8]。这表明,人的实践活动为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统一建立了基础。现代社会中的大型工程建设是展示社会文明程度与物质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比如地标式建筑),人也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展现人的全部本质。“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完成工程活动,并通过工程活动展现自己的精神品格,在由涉及工程活动的一切相关社会人员构成的工程共同体中的每个人正是在工程实践中展现了不同的本质特征(既包括勤恳、敬业、责任感、创新意识,也包括偷工减料、拖延工程进度、工程中的贪污受贿等不道德、触犯法律的行为)。(www.xing528.com)
马克思主义关于工程思想的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从“纯粹”理论哲学走向实践哲学的革命性转变。虽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工程并没有一个体系化的表述,但是,关于工程研究的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反杜林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处处可见马克思关于工程的“思想痕迹”。目前,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工程思想研究的成果非常多,而马克思主义工程思想(实体性工程[10])的研究成果亟待进一步挖掘和研究,例如:
关于工程中的工艺制造技术及其演化。马克思指出,“后一个[生产]形式的物质可能性——不论是工艺条件,还是与其相适应的企业经济结构——都是在前一个形式的范围内创造出来的”[11]。“人们用以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方式……是他们表现自己生活的一定方式……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12]。这表明,在工程活动中,一项工艺成熟的工程技术必然将影响同类工程的建造,这种生产力具有传承性。
关于工程技术水平的完善与提高。马克思认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建造”[13]。这可以理解为:人是具有最高智慧的动物,人具有的创造力使人在工程建设与发展中不断推陈出新,将人的思维能力、代代传承累积而形成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的生产能力(内在尺度)与创造力(美的规律)相互结合,这是任何动物所不具备的能力,从而体现出人对于工程技术进步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精神。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关于英格兰的建筑工程、埃及的治水工程也有详细的工程表述,其中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筑、军事工程建造挖掘下水道、修筑道路、铺砌街道、修建自来水厂蓄水池、修排水渠、建设灌溉工程、平整土地、建造经营建筑物等等。在《反杜林论》中则有关于建筑师如何运用力学原理建造桥梁的具体描述。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