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中庸》第二十七章:修身遵中庸,守身智保德

《大学·中庸》第二十七章:修身遵中庸,守身智保德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温故而知新[11],敦厚以崇礼[12]。《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16]。”威仪,周朝所定的小仪节,又称曲礼。中庸,儒家道德准则,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态度,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容,容身,保全自己。因此君子身处上位而不骄傲,身处下位而不背弃。上面一段是第二十七章。在追求高尚光明的德行时,既要不断地修身还要符合中庸的原则。文章最后又提到了智。儒家一贯主张积极入世,反对消极退隐。

《大学·中庸》第二十七章:修身遵中庸,守身智保德

【原文】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1],发育万物,峻极于天[2]。优优大哉[3]!礼仪三百,威仪三千[4],待其人而后行[5]。故曰:“苟不至德[6],至道不凝焉[7]。”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8],致广大而尽精微[9],极高明而道中庸[10]温故而知新[11],敦厚以崇礼[12]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13],国有道,其言足以兴[14];国无道,其默足以容[15]。《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16]。”其此之谓与!

【注释】

[1]洋洋:浩浩荡荡,广大,丰富,充沛的样子。

[2]峻:高大。

[3]优优:充足有余之意。

[4]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礼仪,周朝所定的大仪节,又称经礼。威仪,周朝所定的小仪节,又称曲礼。三百,三千,是指条数之多。

[5]其人:指圣贤之人。

[6]至德:指圣人最高之德性。

[7]凝:凝聚、集中之意。

[8]尊德性而道问学:尊,恭敬奉持之意。尊德性,朱熹言:“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道问学,朱熹言:“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

[9]致广大而尽精微:致,到。达到广大之地而又能尽到精微之处。

[10]道中庸:行中庸之道。中庸,儒家道德准则,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态度,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11]温故而知新:温,学习。指温习旧知而发现新理。

[12]敦厚以崇礼:敦,加厚。尊重厚道,崇尚礼仪。(www.xing528.com)

[13]倍:同“背”,悖逆。

[14]其言足以兴:他说的话足以振兴国家。

[15]其默足以容:他默而不言,亦足以使自己得以保全。容,容身,保全自己。

[16]“《诗》曰”句:见《诗经·大雅·烝民》篇。明,明白。哲,智慧。意为既明白时势,又洞察是非,保他多安宁。

【译文】

伟大啊,圣人的道!它浩浩荡荡充满天地之间,生成化育万物,它极崇高而上达于天。宽裕而广大啊,这样的礼仪有三百条,威仪有三千条,有待圣人出现来实施。所以说:“如果不是具有完美的德行的人,完美的道就不会凝聚在他身上。”因此君子尊崇德性,而通过好学善问,达到宽广博大的宏观境界,并深入到精微细致的微观境界;达到高尚光明,并遵循中庸之道。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而有新的见解,为人朴实厚道而崇尚礼仪。

因此君子身处上位而不骄傲,身处下位而不背弃。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政治黑暗时他沉默不语足以容身自保。《诗》说:“既明达又智慧,可以保全他的自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朱熹提示】

右第二十七章。

【译文】

上面一段是第二十七章。

【赏析】

文章开篇便盛赞了圣人之道。作者称其像天一样广博浩瀚,能生养万物,是因其道的核心是仁,有了它,天地万物便会在和风细雨中生长。紧接着又讲到圣人之道。只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才能承担道义、实行礼仪。最高的道与最高的德是紧密相连的,但成就高尚的道德极为不易,必须不断地加强修养,所以君子既要尊崇道德又要追求学问,在追求学问时既要追求广博又要尽力穷尽精微之处。在追求高尚光明的德行时,既要不断地修身还要符合中庸的原则。只有不断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才能从中体会到新的知识,既敦厚笃实而又崇尚礼仪,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至高的圣人之道。

文章最后又提到了智。“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儒家一贯主张积极入世,反对消极退隐。但当国家无道,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之时,就要有所变通,保全自己免遭祸患。这也是“智”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