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面一段是第二十三章。本章是对第二十一章“自明诚”的进一步阐释。文中的“曲”指的是贤人以下的人某一方面的善性。只是他们得在“致曲”上下一番功夫,即仔细认真研究细小的事情,通过“内省”,把小事上的“善端”扩展开去,由细微到显著,对善性真诚加以发挥,善行就会充分地表露出来,而且越来越明显。
【原文】
其次致曲[1],曲能有诚。诚则形[2],形则著[3],著则明[4],明则动[5],动则变[6],变则化[7]。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注释】
[1]其次:是次于圣人一等之意,这里说的是贤人。致:推致。曲:局部微细之事。
[2]形:积于中而发于外。
[3]著:显著。
[4]明:光明。
[6]变:改变。
[7]化:感化。(www.xing528.com)
【译文】
那些次于圣人的贤人,把真诚推演到细小事物上,在细小事物上能做到真诚,真诚就会显现出来,显现出来就会渐渐显著,渐渐显著就会彰明,彰明就会感动万物,感动万物就会变革人心,变革人心就能感化民众。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感化民众,化育万物。
【朱熹提示】
右第二十三章。
【译文】
上面一段是第二十三章。
【赏析】
本章是对第二十一章“自明诚”的进一步阐释。
上一章主要是针对“圣人”而言,而本章主要针对的是“普通人”。文中的“曲”指的是贤人以下的人某一方面的善性。作者认为,除了圣人可以助天地之化育外,其他人即普通人也不是毫无作为的。只是他们得在“致曲”上下一番功夫,即仔细认真研究细小的事情,通过“内省”,把小事上的“善端”扩展开去,由细微到显著,对善性真诚加以发挥,善行就会充分地表露出来,而且越来越明显。从而进一步凝聚感动他人的力量,感化他人使之向善,达到化育万物的至诚境界,这样也就达到圣人的水平了。实际上,这样扩充善端从而达到至诚的方法,就是一种个人修身养性的内省功夫,并没有脱离社会实践,所以一直被儒家学者所提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