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中庸第十四章:修身德行的重要性

大学·中庸第十四章:修身德行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2]。在上位,不陵下[3];在下位,不援上[4]。故君子居易以俟命[5],小人行险以徼幸[6]。子曰:“射有似乎君子[7],失诸正鹄[8],反求诸其身。”由偶然的原因而获得成功。故以“正鹄”作为箭靶子中心的代称。所以君子安分守己等待时机,小人则冒险企图获得侥幸。上面一段是第十四章。不抱怨于别人,一如既往地做事,不达目的从自身找原因,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大学·中庸第十四章:修身德行的重要性

【原文】

君子素其位而行[1],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2]

在上位,不陵下[3];在下位,不援上[4]。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5],小人行险以徼幸[6]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7],失诸正鹄[8],反求诸其身。”

【注释】

[1]“君子”句:君子在什么样的地位,就怎样去做。素,平素,向来。

[2]“君子无入”句:君子不论在什么地位,都能够做到悠然自得。入,处于。

[3]“在上位”句:在上位的人不欺凌在下位的人。陵:通“凌”,欺凌。

[4]援:攀援。

[5]居易以俟命:居在应居的地位,安心做事,以待天命。俟(sì),等待。

[6]徼幸:徼,同“侥”。由偶然的原因而获得成功。

[7]射有似乎君子:射箭的道理有如君子的为人。

[8]夫诸正鹄:射不着中心。“正”和“鹄(gǔ)”是两种鸟名,古人在布做成的箭靶子中心画上正的图案,在皮革做成的箭靶子中心画上鹄的图案。故以“正鹄”作为箭靶子中心的代称。(www.xing528.com)

【译文】

君子处在他自己的位置上做他应该做的事,不羡慕本位之外的事物。处于富贵就做富贵者应该做的事,处于贫贱就做贫贱者应该做的事,身在夷狄就做夷人、狄人应该做的事,身在患难中就做患难者应该做的事。这样的话,君子没有什么地方不能泰然处之。

处在上位的人不欺压处在下位的人,处在下位的人也不巴结奉承处在上位的人,只是端正自身不苟求于他人,这样就不会有怨恨之心。上不抱怨天,下不责怪人。所以君子安分守己等待时机,小人则冒险企图获得侥幸。

孔子说:“射箭的道理和君子行道有相似之处:箭没有射中靶心,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

朱熹提示】

右第十四章。

【译文】

上面一段是第十四章。

【赏析】

本章主要讲的是儒家的为己之学,即“名分”的问题。

儒家思想中,等级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主张每个人都要居于自己应有的名分之下,并且都要严格按照这些地位进行行事。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哪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与他的名分不符,那么他说起话来就没人听;说话没人听,那么事情也就办不成。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地位处境来办事,那么社会秩序就安定了。孔子把正名作为一种推行等级规范的手段和方法,是在说明“天命论”的观点,即一个人生下来,他的一生也就注定了,这是自己无法安排的。一个人可能出生在富贵之家,也可能出生在贫贱之家,可能出生在夷狄,也可能正处于患难……无论条件如何,都要做自己该做的事。处富贵不欺负人,处贫贱则不攀附人。不铤而走险,以求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抱怨于别人,一如既往地做事,不达目的从自身找原因,这才是真正的君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就是这个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