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道不远人[1];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2]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3],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4],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5],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6];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7];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8],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9],君子胡不慥慥尔[10]!”
【注释】
[1]道不远人:朱熹注言:“道者,率性而已,固众人之所能知能行者,故常不远于人。”
[2]“《诗》云”句:此见《诗经·豳风·伐柯》。柯,毛亨注:“斧柄也。”伐柯,砍斧柄。则,样子,郑玄注:“法也。”
[3]睨(nì):斜眼观看。
[4]以人治人:以人之道,来治理人。
[5]忠恕:朱熹注云:“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违:离开,去。
[6]“君子”句:君子之道的四个方面,即孝、忠、悌、信四种道德规范,孔丘一个都做不到。
[7]“所求乎子”句:责成我做人子的道理,我却未能以此侍奉父亲。此说是孔子自谦之语。
[8]庸德之行,庸言之谨:庸,作平常解。意为,我只是实践平常的道德,谨守平常的言论。
[9]言顾行,行顾言:所说的话顾到所做的事,所做的事顾到所说的话。(www.xing528.com)
[10]慥慥(zào zào):笃厚忠实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道离人并不远,人在修道过程中故弄玄虚、故作高深,以致道远离了人,这样的道就不能称为中庸之道。《诗》说:‘砍伐树木做斧柄啊砍伐树木做斧柄,斧柄的样式就在眼前。’拿着斧柄来砍伐树木做斧柄,斜起眼睛瞄一下,就觉得新旧斧柄相差还很远。所以君子以人之道治理人,直到人们改正过错为止。
“能做到忠恕,离中庸之道就不远了。不愿意别人施加给自己的事情,也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君子要遵循的道德有四项,我孔丘连一项也不能做到;要求做子女的要孝顺父母,我自己却不能做到这一点;要求做臣下的要忠于国君,我自己却不能为国尽忠;要求做人弟的要尊敬兄长,我自己却不能做到这一点;要求做朋友的要遵守信用,我自己却未能首先这样做。经常按照道德的要求行事,经常说话小心谨慎,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努力自我勉励,有长于他人的地方不敢完全显露,说话时要考虑能不能实行,做事时要考虑是不是言行一致,能够这样做,君子还能不是忠厚诚实的吗?”
【朱熹提示】
右第十三章。
【译文】
上面一段是第十三章。
【赏析】
在本章中,孔子重点谈论了做人的道理。
前文曾提到道不可须臾离开,达到这点的基本条件是“道不远人”。人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都是有自己思想的,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每个人都能知能行。道如同一条宽广大道一样,所有的人都可以行走,但是,如果每个人不从自己的脚下走起,而把道弄得离奇高远,道就无法实践了。孔子提出,人们做事要符合“人道”,那么“人道”是什么?“人道”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忠恕”,即凡是不愿意加在自己身上的东西,就不要强加给别人,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是自己想要通达、立身,就要先让别人通达、立身,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为人还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时刻反省自己,从身边的日常言行做起,不退缩、不极端,能做到符合中庸之道,就是一个笃实的君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