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中庸第七章:孔子谈聪明和智慧的适度问题

大学·中庸第七章:孔子谈聪明和智慧的适度问题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面一段是第七章。本章孔子谈到了聪明、智慧的问题,一些人自以为是,好走极端,不知道适可而止;或者当前进时不前进,当后退躲避时不知后退。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地主阶级兴起并逐渐成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中坚力量。

大学·中庸第七章:孔子谈聪明和智慧的适度问题

【原文】

子曰:“人皆曰予知[1],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2];而莫之知辟也[3]。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4]。”

【注释】

[1]人皆曰予知:人人都说自己聪明。

[2]罟(gǔ):捕鱼鸟的网。擭(huò):捕兽的机关。陷阱:为捕捉野兽而挖掘的坑。

[3]辟(bì):同“避”,避免。

[4]期(jī):一整月。

【译文】

孔子说:“人们都说自己是明智的,但是在利欲的驱使下,他们却像禽兽落入网罟、木笼、陷阱一样不知道躲避。人们都说自己是明智的,但是选择了中庸这一道德准则后,却一个月也坚持不下去。”(www.xing528.com)

朱熹提示】

右第七章。

【译文】

上面一段是第七章。

【赏析】

本章孔子谈到了聪明、智慧的问题,一些人自以为是,好走极端,不知道适可而止;或者当前进时不前进,当后退躲避时不知后退。这种人往往自陷于罗网之中却还不知道。这种人是算不上聪明的,更谈不上具有多么高深的智慧。孔子认为,只有具备了中庸思想,用中庸思想来指导行动,做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这样才是真正具备了智慧。

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地主阶级兴起并逐渐成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中坚力量。他们反对因循守旧,主张推动社会进步,这无疑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他们以中庸为立身、治世之道,但往往由于过于激进或欲壑难填,好胜、攀比的心理作祟,结果使他们背离了适可而止的原则,因此也偏离了中庸之道,知晓却无法做到持守。难怪孔子要批评他们持守中庸之道连很短的时间都坚持不了,其中也不乏淡淡的惋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