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中庸第三章:中庸的道德评价与最高德行

大学·中庸第三章:中庸的道德评价与最高德行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面一段是第三章。孔子认为,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同时也是一种德行,并且是最高的德行。也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所以人们对它通常难以把握。即使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孔子认为他们在气质、作风、德行上都各有所偏,不能在对立的两方面找到平衡点,以达到互相牵制、互为补充,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必须要对他们的品质和德行加以纠正。折中调和,达到平衡,即为中庸。

大学·中庸第三章:中庸的道德评价与最高德行

【原文】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1]!”

【注释】

[1]“子曰”句:子,指孔子。此句见《论语·雍也》篇。原句为: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其:语气词。恐怕,大概的意思。民鲜能久:民,民众,百姓。鲜,很少,少有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中庸之道可以说是最完美的道德标准了,然而人们是很少能够长久地实行它。”

朱熹提示】(www.xing528.com)

右第三章。

【译文】

上面一段是第三章。

【赏析】

本章与《论语·雍也》中“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见矣”一句意思十分接近,而且这是《论语》中唯一明确提到“中庸”一词的句子。孔子认为,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同时也是一种德行,并且是最高的德行。也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所以人们对它通常难以把握。既要不偏不倚,又要无过无不及。在两端中寻找平衡点,在动静中做得恰到好处,这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即使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孔子认为他们在气质、作风、德行上都各有所偏,不能在对立的两方面找到平衡点,以达到互相牵制、互为补充,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必须要对他们的品质和德行加以纠正。

折中调和,达到平衡,即为中庸。这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也是最终目的,世界就是在平衡—不平衡—平衡中不断循环发展的。另外,孔子告诫人们在思想、言论和行为上都不要出现偏激行为,这在现在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