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1],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2]:孝者,所以事君也[3];弟者,所以事长也[4];慈者,所以使众也[5]。
《康诰》曰:“如保赤子[6]。”心诚求之,虽不中[7],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8]。
【注释】
[1]教:教育,教化。
[2]成教:成功地教化,感化。
[3]孝者,所以事君也:儒家认为,人能孝敬亲,就能够侍奉好君,因为君与父是最有尊严的。而且,孝亲是事君的基础。
[4]弟者,所以事长也:弟(tì),通“悌”,指弟对兄应有的尊敬。长,指兄长,这里指尊长。意为,人能敬兄,就自然能敬事尊长。
[5]慈者,所以使众也:意为,人能慈爱下辈,就自然可以役使众人。
[6]如保赤子:《尚书·周书·康诰》篇为“若保赤子”,是周武王告诫康叔的话。意为,保护平民要像保护新落地的婴儿一样。
[7]中(zhòng):中节,符合。
[8]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意为,没有女人先学养儿子的方法而后去嫁人。
【译文】
所以治理国家必先整治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家族不能教育好,而能教育好别人,那是没有的事。所以君子不出家族也能成功地教化邦国。家族中讲求的孝道可以用来侍奉国君,悌道可以用来侍奉尊长,慈道可以用来指挥民众。
《康诰》说:“爱护民众就像母亲爱护初生婴儿一样。”追求内心真诚地爱护民众,虽然不能完全符合,但也不会相差很远。生活中没有见过先学抚养孩子然后才出嫁的女子。
【原文】
一家仁,一国兴仁[1];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2],一国作乱。其机如此[3]。此谓一言偾事[4],一人定国[5]。
尧舜帅天下以仁[6],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7],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8],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9],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10]。故治国在齐其家。
【注释】
[1]仁:古代儒家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许慎《说文·人部》:“仁,亲也。”这里指仁爱。
[2]贪:贪心。戾(lì):乖张,专横暴虐。
[4]偾事:败事。偾(fèn),覆败。
[5]一人:指君主。
[6]尧舜:尧,传说为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号陶唐氏,名放勋,史称唐尧,为儒家推崇的圣君。舜,传说为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继承尧位,姓姚,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为儒家推崇之圣君。帅:通“率”,率领,统帅。
[7]桀:夏代最后一位君主,名履癸,以暴虐著称,为商汤所灭。纣:商代最后一位君主,亦称帝辛,亦为暴君,为周武王所灭。
[8]好(hào):喜爱。
[9]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意为,君子必定先使自己有了善,而后方可求之于人。(www.xing528.com)
[10]“所藏乎”句:意为自己没有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要别人听从,是一定办不到的。恕,儒家伦理准则之一。孔子重恕道,《论语·卫灵公》篇上有言:“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自己不愿做的,也不去劝别人做,应推己及人。喻,使人明白。
舜
【译文】
君主的家族仁爱相亲,整个邦国就会兴起仁爱相亲的风气;君主的家族谦恭礼让,整个邦国就会兴起谦恭礼让的风气;反之,君主一人贪暴,整个邦国就会动乱。事情的关键就是这样,这叫作“君主一句错话能够坏事,君主一人向善可以安国”。
尧、舜用仁爱来统率天下,天下人也跟着实行仁爱;桀、纣用贪暴来统率天下,天下人也跟着变得贪暴;君主号召人民实行仁爱而自己嗜好贪暴,人民是不会听从他的。所以君子自身具有了美德而后才能要求他人修养美德;君子自身不沾染恶习而后才能禁止他人接近恶习。自身有不合于恕道的心念,却能教育别人行恕道,从来没有这样的事。因此治理国家在于整治好自己的家族。
【原文】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1]。”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宜兄宜弟[2]。”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3]。”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4]。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注释】
[1]“桃之夭夭”句:此段出自《诗经·周南·桃夭》篇。夭夭(yāo yāo),美丽,姣好。朱熹言:“夭夭,少好之貌。”蓁蓁(zhēn zhēn),毛亨言:“蓁蓁,至盛貌。”之子于归,这女子要出嫁了。宜其家人,要与一家人和睦。宜,朱熹言:“犹善也。”
[2]宜兄宜弟:此句出自《诗经·小雅·蓼萧》篇。意为和睦兄弟。
[3]“其仪不忒”句:“出自《诗经·曹风·鸤鸠》篇。仪,仪容,威仪。忒(tè),差错。意为,他的态度真端庄,是四方各国的榜样。
[4]“其为父子”句:意为,正因为一家父子兄弟都能相互效法,尔后百姓自然就效法了。
【译文】
《诗》说:“桃树长得多么娇嫩美好,它的叶子光亮碧绿。这个女孩就要出嫁,她一定会与家人和睦相处。”自己的家族和睦相处,然后才可以教育国人。
《诗》说:“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兄弟之间和睦相处了,然后才可以教育国人。
《诗》说:“他的言行举止没什么差错,可以作为四方国家的表率。”做父亲的慈爱,做子女的孝顺,做兄长的友爱,做弟妹的恭敬,他们的言行都值得效法,然后人民才效法他。
这些说明了治理好国家在于整治好家族。
【朱熹提示】
右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
【译文】
上面一段是传文的第九章,是解释“齐家治国”的。
【赏析】
本章着重论述“齐家”对于“治国”的重要性。“齐家”就是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要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就必须把“孝”“悌”“慈”作为维护家庭内部关系的根本道德规范。
中国古代社会是宗法社会,是一个家族统治千百万个家庭的社会。国君的家族十分庞大,家族内部常有纷争,纷争便会导致流血,甚至导致衰败。所以管理好家庭和整个家族是件大事。如果子女做到孝顺父母,兄弟姐妹之家做到互相帮助、友爱,父母做到对子女仁慈热爱,那么家庭内部自然安定团结。用推己及人的恕道,把这种观念推广到社会上,也同样适用。君与臣的关系,君臣与民的关系也用“孝”“悌”“慈”来协调。用“孝”事君,用“悌”事长,用“慈”联系群众,使国家内部的各种关系得以协调发展。后儒把它概括成“推己及人”的原则。现在人们还用这一原则思考,如换位思考,即替别人想一想,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