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1],之其所贱恶而辟焉[2],之其所畏敬而辟焉[3],之其所哀矜而辟焉[4],之其所敖惰而辟焉[5]。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6]。”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注释】
[1]亲爱:自己所亲爱之人。辟(pì):偏激,偏见。
[2]贱恶:看不起别人和厌恶别人。
[3]畏敬:自己所害怕和敬重的人。
[4]哀矜(jīn):可怜别人和恩恤别人。
[5]敖惰:骄傲和懒惰。
[6]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意为,人对于自己的儿子,总是溺爱的,因为溺爱过分而不知儿子的恶处。而对自己所种的苗,虽然已极粗壮,总还是以为不好。
【译文】(www.xing528.com)
所谓整治自己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亲近怜爱的人往往会偏爱,人们对于自己所鄙视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对于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偏敬,人们对于自己所同情的人往往会偏护,人们对于自己所轻视的人往往会偏轻。因此喜欢一个人而知道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而了解他的长处,这样的人天下少有。所以有句俗话这么说:(溺爱子女的)人往往难于知道自己孩子的坏毛病,(贪得无厌的)农夫永远不会认为自己田里的禾苗是长得茁壮的。这就是说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能够整治好家族。
【朱熹提示】
右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
【译文】
上面一段是传文的第八章,是解释“修身齐家”的。
【赏析】
修身与齐家均为“八条目”所述的内容,按本章所论,要“齐家”就必须先修身,因此此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出了身不修的原因,第二部分引用谚语说明身不修不可以齐家。
由于人们的情感有所偏颇,如对于他所亲爱的人就特别喜欢,对于他所讨厌的人就特别厌恶。这种“偏爱”“偏恶”的感情往往不利于家庭成员的团结,推及社会,就不利于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所以我们必须“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必须用儒家的伦理道德标准“孝悌”“忠恕”来约束自己,尽量避免那种“爱、恶、敬、惰”等偏颇感情的流露。一切按“中庸”之道来行事,按“忠恕”来待人,只有这样自身才能得到良好的修养。作者在这里引用和阐发了儒家倡导的中庸思想,以中庸之道作为“修身”的标准和“齐家”的准则,认为人们只有真正领会和贯通中庸思想的实质,才能达到“齐家”的目的。这里也显示出了儒家思想与一般学说的不同,因为它不只局限于个人的内德修养,更注重强调其学说的社会功用性;它并不满足于个人成绩,而是要使天下人都能过上幸福的日子,成为有道德的人,成就天下大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