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康诰》曰[1]:“克明德[2]。”《大甲》曰[3]:“顾天之明命[4]。”《帝典》曰[5]:“克明峻德[6]。”皆自明也[7]。
【注释】
[1]《康诰》:《尚书·周书》的一篇。《尚书》也叫《书经》,原称《书》,是上古文献汇编。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康诰》是周公封康叔时作的文告。
[2]克明德:原句是:“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惧罚。”是周公赞扬文王的话,意在勉励康叔以先考文王为榜样。克,能够。
[3]《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之一篇。
[4]顾天之明命:顾,时常考虑之意。,古“是”字,犹此之意。天之明命,即天所以兴我,我之所以为德之意。《太甲》篇原句为:“伊尹作书曰,先王顾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此是伊尹告诫太甲的话。意为要顾及到上天赋予我的明德使命。
[5]《帝典》:《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
[6]克明峻德:峻,作“大”字解。意为人能明德,必能光大而普照。原句为:“曰若稽古帝尧……克明峻德,以亲九族。”
[7]皆自明也:皆,指上引几段文字。皆言自明己德意。
【译文】(www.xing528.com)
《康诰》说:“能够彰明德性。”《大甲》说:“经常顾念上天赋予的德性。”《尧典》说:“能彰明伟大德性。”都是要彰明自己内心的美德。
【朱熹提示】
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
【译文】
前面一段是传文的第一章,解释“明明德”的。
【赏析】
明,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彰明”;明德,就是善良的德行。明明德,就是弘扬光明的品德。朱熹认为这一章的中心意思就是“明明德”,因为“明明德”在经文之首,所以传文也安排在首章。
儒家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善良的品德,即明德。但另一方面也承认,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难免要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如果个人被褊狭气质所拘束,那么明德就会受到压抑,所以人人都有修养的必要,只要经过教育才能使自己的明德显露出来。本章引用了《康诰》《大甲》《帝典》这些古代圣贤的教训、旨在论证“明明德”的重要性、必然性和现实性,以期提高人们进行品德修养,追求至善的主体自觉性。“明明德”是为人的本分,更是为政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大学》开始就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正是继承了古圣先贤的教导。
人之明德是天赋的,人人都有,所以人人都有“明明德”的可能。但是想“明明德”,关键在于自己,不能靠外力。德之不明与明,只在己之不克与克,所以我们应该做到“君子日三省乎己”,即经常反省自己。本章用“皆自明也”作结语,正表示人的德行进步当以自作主宰为基础,从而使自身保有那清澈明净的本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