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小学一年级刚入学,2月的天气很冷,有的孩子常常冻得流鼻涕,那位姓王的年轻女老师,总是很关心地给我和其他小伙伴一一擦鼻涕,”吴校长说,“这个举动深深影响了我。就是现在想起来,依然很感动:一个年轻姑娘,一点儿不嫌脏,就像孩子的妈妈和姐姐,擦鼻涕在她那儿是那么地自然!”
“幼年时老师对学生细微的一点点关照,真的会改变孩子的人生轨迹。尤其做了小学教育后,我深深体会到:教育不仅仅在课本上,也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吴校长接着说,“记得小学一年级第一单元学完,第一次小测验得了零分。后来数学学得还挺不错。回想那位老师,一没骂,二没打,更没有大惊小怪地责罚或请家长,老师和家长心里轻松,孩子浑然不觉否定与自卑为何物,静待中孩子开了窍,成绩提高就顺理成章了……我敬佩这位启蒙老师!”
中学时代,学校在南坪上,距离较远,条件较差,生活清苦,常常只吃晚上一顿热乎饭,早饭、午餐能带馍馍的也是少数人和少数时节,大多带些炒面(小麦和玉米等杂粮混合炒熟后磨的面),饿了就着冷水吃。初二开始住校。周日晚上,一个人走在上南坪的羊肠小道,月亮在头顶,影子在地上,四周静悄悄,偶尔树枝野草一动,想着周围荒草间的坟堆,觉得很恐怖。
班上人不是很多。座位不像现在的单人单桌,通常是一排放一条大长凳,坐6个人,有好几排。仪器、药品不全,化学物理基本做不上实验。不过老师们教学尽心尽力,比如关琏老师的数学就讲得很有趣。
条件虽艰苦,学习压力并不大。晚上没电视,大家就玩打土仗和捉迷藏的游戏,很快乐。那时,真是学得专心,玩得痛快。(www.xing528.com)
1981年,初中毕业选择上高中还是师范时,姨夫高志林说:“你要是我儿子,我就让你上高中,高中出来肯定是重点大学。”但家里比较困难,添粮不如减口,最后决定先跳出农门再说。再加上中小学快乐的读书生活和朴实的乡村教师,给了我很多感动与启示,所以我并不反感上中师,当一名孩子王。成年后尤其从事了小学教育后,越发觉得故乡启蒙老师的亲切与影响之深。
在北师大实验小学,冬天进出楼门,为孩子们掀起门帘、给孩子系鞋带等等小事吴校长会无意识地去做。老师们看到后,说挺感动,擦鼻涕抹眼泪等等小事,都会自然而然、自觉自愿地去做。
就比如这次来兰州的孩子们,三年级的自己会洗衣服,但不会拧,老师们就帮他们拧,个别不会的就帮着洗;二年级的小男孩,老师帮洗澡,小家伙们还很不好意思。
“现在的孩子可没我们当年那么轻松,学习压力相当大的,失去了许多童年乐趣。很多家长,孩子一入学就很紧张,十分在意低年段孩子的分数。实际上这一阶段的学习成绩与将来的成长及从事的职业并无十分密切的联系,它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吴校长说,“我们经常倡导:不要过于注重孩子的成绩,三好学生也并不能换来什么;不要单纯地以考试成绩评价老师,而要看这位老师对孩子综合素养的培养,看对孩子的奠基是否丰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