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6日,一块块巨型铁牌安装在了各楼醒目处。从这一天起,兰州二十四中的每一栋楼都有了意味深长的名字:
教学楼——明德堂;
综合实验楼——格致堂;
北教工宿舍楼——正心居;
东教工宿舍楼——诚意居;
西教工宿舍楼——近道居;
男生宿舍楼——勤业斋;
女生宿舍楼——自强斋;
餐饮楼——思源厅。
谈起这件事,话还得从头说起。
二十四中自强楼
学校现领导班子就任后,面对危旧漏雨的校舍,面对极缺建设资金的现状,决心艰苦创业,并多渠道筹措资金1500多万元,“用每天钱办今天事”,发动全校师生员工,牺牲了许许多多的课余及节假日时间,付出了难以计数的义务劳动,从2003年春节开始,掀起了持续整整10年的建设热潮。一间间危旧的校舍拆除了,一栋栋崭新的大楼建成了,危及师生生命的安全隐患消除了,办学条件全面改善了,一所绿色花园式学校在红古大地悄然形成。
学校是用文化育人的场所。正是基于这一理解,学校领导班子并没有停住超前的意识,没有满足于硬件上发展的成就,决定通过给学校群楼命名,充实校园文化内涵,加强学校软环境建设,给一届届学生以恒久的潜移默化。
给学校的每一栋楼起什么名字好呢?
最好是请文化学养深厚的专家!
该请哪一位专家呢?
挖掘我们自己的优势!
于是,对母校怀有深厚情谊的,本校1963届高中毕业生、原兰州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文轩教授进入了学校领导班子的视野。(www.xing528.com)
对,就请张文轩先生拟写!
因为在筹备我校建校50周年庆典之时,本人曾受学校委派,专程拜访过张文轩先生,学校领导再次委派我拜访张文轩先生。因是母校邀请,先生欣然同意。于百忙之中,挤出时间,详细了解母校命名意图,以及每一栋楼的位置、用途。
深谙我们民族古典文化价值的张文轩先生,也寄希望于自己的母校师生能够长期传承文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因而立足《礼记·大学》给自己母校的群楼命名。因为母校要急着用,所以他先特意打来电话,告知所拟各楼名字,并不厌其烦,详述楼名出典及用意;后又委托自己所带研究生刘小茹君,通过电子邮箱,发来信函。作为历任兰州大学中文系主任、儒家经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督学、甘肃省文联副主席、民盟甘肃省委副主任的一代巨子,对自己母校的这份拳拳情怀,真令人心热眼湿。
张文轩先生来函全文如下——
世珍主任并转党校长尊鉴:
承蒙厚爱,嘱为母校楼舍命名。时限促迫,但以电话径告其名而应急需。兹补述出典寓意,由研究生刘小茹君打印奉上,以与母校师生共勉。如印发师生明命名之由而生爱校立志之效,则不胜欣忭云尔。
匆此 谨颂
教祉!
二千有一(十)年六月一日夜张文轩敬白
1.明德堂(教学楼)。语出《大学》(《礼记》之一篇,《四书》第一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古无“中学”之名,其“大学”即今之中学、大学。“明德”,高尚完美道德品质。教学楼为母校建筑之主体,传道授业之殿堂。以“明德”名之,意为母校崇尚道德品质教育,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塑造高尚完美人格,为祖国培养“至善”(最优秀)人才。
2.格致堂(实验楼)。语出《大学》:“致知在格物。”“致知”,获取知识。“格物”,深入探究事物原理。清末称物理、化学诸自然科学为“格致学”。以“格致”命实验楼,意为母校重视科学实验,倡导理论实践结合,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获取丰厚全面知识。
3.正心居(教工宿舍楼)。语出《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以“正心”名之,意为身为教师,当具端正不邪心态,坚定不移信念,切忌患得患失,神不守舍。
4.诚意居(教工宿舍楼)。语出《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于中形于外。”“君子必诚其意。”以“诚意”名之,意为身为教师,当真诚为人处事,言行表里一致,忠诚教育事业,诚心为学生、家长、社会负责。
5.近道居(教工宿舍楼)。语出《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以“近道”命之,意为身为教师既正其身,又诚其意,知何者为根本应置于先,明何者为枝末当置其后。为事有始有终,圆满得体。如是则近于正道,洞悉事理,不愧为人之师。
6.勤业斋(男生宿舍楼)。语出唐朝文学家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以“勤业”名之,意为天道酬勤,精深学业来自勤奋。劝勉学生珍惜寸阴,专心致志,戒懈怠,不贪玩,刻苦学习,勇攀高峰。
7.自强斋(女生宿舍楼)。语出《易经·乾卦》:“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以“自强”名之,意在鼓励学生不怨天尤人,重视自身努力,拼搏奋斗,坚持不懈,使性格坚强,能力高强,乐迎困难挑战而争取成功。
8.思源厅(餐厅)。语出北周诗人庾信《征调曲》:“饮其流者怀其源。”“怀”,思念。以“思源”名之,意在提醒师生饮水思源,不忘根本。一饭一饮当思来之不易。推而广之,不忘党与国家培养关爱之恩,不忘学校师长教导监护之恩,不忘父母亲友养育供给之恩。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正确处理取予关系,树立高尚人生观、价值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