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萍校长1989年毕业于兰州师范,分配到西固较偏的柳树湾小学。那里的老师基本是民办教师,校长对她这个科班毕业的年轻教师,颇为器重。环境宽松,但自己并未懈怠放任。1991年,区教研室主任马钧下乡听课,头天下午学校和学区校长要她准备一节公开课。她认真研读,备课到夜里两点。第二天,《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炮打响。正是这节课让她明白:要上好一节课,必须深入研读教材。
1998年,西固区选调她为教研员。那时,西固是新课程改革试验区。作为教研员和市、区的新课程讲师团成员,必须不断自学,外出培训,学习研究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模式。她带领小学语文中心组成员研究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等课题。2006年,教育局便选派她来担任西固城第一小学校长。
来到流动人口子女集中、教师专业成长意识比较淡薄、教学成绩二流的西固一校,究竟以什么为抓手全面促进学校工作呢?
王校长作为教研员和西固区做省级课题的第一人,深知教育科研是学校生机与活力的激活因子,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生命线,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抓手。为此,她明确提出“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科学育人、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先用整整一年的时间培训教师,请李泽林、罗钟伟等省市教科研专家做专题讲座,强化大家的教科研意识。
第二年开始申报课题,王校长要求把工作中的问题作为课题,人人有课题,尤其是中层以上领导须带头引领。王校长亲自带领语文教师先后做了“小学语文语言积累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小学语文读写整合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文本补白的拓展练笔研究”“小学生主体生活作文研究”等课题。英语组的课题研究从解决“满堂灌”问题入手,以“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课题为起点,逐步创造出“激趣热身,大量操练,当堂巩固”的课堂教学模式。主管政教的姜文俊副校长做了课题“城乡结合部家长培训的实效性研究”,主管安全的后勤主任杨勇杰做了“小学生安全管理的有效研究”,班主任钱花老师做了“小学生流动人口子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7个管理层人员都有自己的课题。
课题研究往往有个高原区。为保课题顺利推进,学校请兰大教育学院院长李硕豪、省小语会专家陈锡萱和张丽红等专家及时跟进指导。无论规划课题还是个人课题,不仅顺利结题,还多次获成果奖。为鼓励大家,学校进行“小胜利,大庆贺”,一旦某个课题获奖,除全校大会表彰、报销费用外,再给予奖金。这样,学生成绩和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明显提升,老师们尝到了甜头,科研兴趣更加浓厚。(www.xing528.com)
个人课题资料
王校长的奖状
学校不断探索,实施“科研四步骤”,即组建两支队伍——全员科研队伍和骨干科研队伍,构建三个体系——组织管理体系、规章制度体系及课题研究体系,实施了四项工程——名师工程、新秀工程、青蓝工程及读书工程,落实了五个引领——目标引领、问题引领、方法引领、成果引领和活动引领。这样确保了教科研的实效性,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现在,教者儒雅,以研为乐。年轻活泼的王怀玲副校长拿着一大摞奖状说:“我参加工作17年,从市级教学新秀、区级三八红旗手、区级名师、市级骨干到现在成长为省级教学能手,有自己的不懈努力,更多的是王校长的培养。以前我只觉得当老师就是上好课,让学生考个好成绩,从来没把专业发展放在人生规划中。王校长2006年来,带领大家搞课题研究,请专家做各类培训,为老师们争取赴外学习的机会。看的学的多了,认识也就提高了:我不应只是教书匠,我的生活应该更精彩。王校长有一句话叫‘爱谁就对谁狠一点’,她会‘逼’你成长,‘逼’你进步。在王校长的鼓励下,我出外参加各类比赛,我把教学中的问题当课题,我的教育生涯也随之改变……一张张荣誉证书见证了我的成长,见证了校长对青年教师的认可与培养。”
截至目前,学校先后在省、市、区级立项课题55项,结题34项。16项课题获得基础教育科研成果奖。教师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7篇,区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论文210多篇。130多篇论文在省、市论文评选中获奖。教师获奖的课件、课例、案例、设计186节次,编著书籍10余本。平均年龄37岁的49名在职教师中,有省级园丁1人,省级教学能手2人,市级优秀教师2人,市级、区级骨干教师17人,教学新秀17人,区级名师2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