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兰常说:“对差生的爱才是大爱,教师的眼里不应当有差生。”在她看来,教师要对学生付出爱,嘴上不谈,要付出实际行动。“老师教会学生爱,学生再把爱传递出去,这就是一种幸福。”
学校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方面相对于周边学校要差一些。2006年,学校生源状况统计显示:家中有做作业桌椅的学生数仅占50.7%。不少学生的作息路线是:出租屋—学校—父母的摊位—学校—父母的摊位—出租屋。很多学生的父母5点放学了还在外面跑生意,马光兰就和老师把这些学生留下来,由任课老师指导他们完成课外作业。马光兰带的每一届学生中,总有许多学生喊她“妈妈”。逢年过节的时候马光兰的电话和短信总是不断,所有祝福的落款人都是两个字:儿子(女儿),而收到祝福的时候,马光兰眼里总是闪着泪花,脸上却洋溢着笑容。“有一个学生每次放学都跟着我,我推自行车走前面,我去买菜他帮我看着车子,就这样走了好几个学期。”讲到这些,马光兰脸上浮起自豪的笑。
马光兰带过一个叫王丽君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小学毕业,升入兰州六中上学,考入庆阳师范学院时,凑不齐学费,她听说后立即拿出了一个月的工资。
福利一校教学经验
《让困难生抬头走路》《善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福利路第一小学的教师常常交流“扶志帮困”的方法,把困难生的教学工作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先后在“生源走向分析”“困难学生特点”“创造张扬个性环境是帮助困难生融入集体的好方法”等10多个方面组织了调研,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措施,学校还有一项特别的制度——“正确对待各类困难生的八条制度”。马光兰善于把目标规范变成生动的细节行为。学生文化墙从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入手,设计了19个自护、18个自立的连环式大画和联组儿歌,把《中小学生守则》艺术化、生活化、具体化了,成了能学得到、摸得着、做得到的操作行为了。
福利路第一小学的老师们能够正确看待生源,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没有复杂的学生,我能学到解决复杂问题、创造多类教学的本领吗?如果我们从小把困难生推向社会,那么中学、大学的差生、困难生岂不成倍增加?”(www.xing528.com)
每周五晨会,马光兰总是为获得奖励的老师和学生颁奖,让全校师生融入这种气氛中。学校还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比赛、自护自救墙、英语周活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就是让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学校生活的快乐。“我们外来户,孩子上学比较困难,福一小二话不说就接纳我们,还给娃娃免费补课,我们都很感激。”家长朱小荣的话代表了许许多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心声,她们都微笑着,这是一种幸福的笑容。
马光兰说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幸福工作,家长满意放心,这是教育的精髓,也是“福文化”的核心。福利路第一小学的“福文化”正得缘于先天占着那个“福”字。
近一天的采访,楼上楼下,处处有温情的布置;课内课外,时时有激情的声音;里里外外,处处是忙碌的身影;男男女女,人人是灿烂的笑脸……我们看到,“福一小”正在把“福根”深深扎在每位师生的心里,广泛伸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愿“福文化”源远流长!
马光兰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如今已桃李满天下。每天早上,她仍站在学校门口,用微笑迎接着每一天的晨曦。她那友好地伸出手臂的身影,就像是黄山上的那棵迎客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