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梓殷原名萧维俊,字梓殷,又字梓英,1921年8月2日出生于榆中县青城乡城河村的一个富裕中农家庭。他幼年聪颖好学,成绩突出,1945年毕业于兰州师范学校,先后在兰州市职工子弟小学、定西路二小、广武门小学、兰园小学、安乐村小学从事教育工作。1956年考入甘肃省中学教师进修学院。1959年毕业后任城关区教师红专大学语文教师。1962年6月萧梓殷老师被动员“支援农业第一线”,精简下放回家乡青城务农。
“文革”期间,回乡务农的萧梓殷老师因为在兰州师范就学期间(1944年,国共合作的抗战时期)集体参加过国民党(新中国成立后被党和政府做出过“一般历史问题”的结论),被居心叵测的人告发,冠以“历史反革命分子”,被揪斗、关“牛棚”一年多。后来,萧梓殷老师在青城公社水利委员会参加了青城的水利建设,修渠道,栽杨柳,植果树,蔚然成林。特别是曾在满鞑拉山下的张家湾修水渠时,萧梓殷老师收集到了骨针、陶片及石质刮削器等珍贵的远古文物。
萧梓殷一生热爱教育事业。1978年,他一边向组织申请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一边到城关区最艰苦的伏龙坪中学任语文教师。退休后,萧梓殷老师回到家乡,但他却退而不休,又接受青城中学的聘请,担任了高中语文教师。1983年6月,兰州市城关区伏龙坪中学对萧梓殷老师做出这样的评价:“参加‘诗词学会’,并经常发表诗词。他的语文水平远远超过了一般大学中文系毕业生的水平……工作很踏实,吃苦精神很强,虽然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早到校晚回家,确实做到了为人师表。他的教学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我校语文教员中是一名骨干。他不但给学生上课,还经常热情地给我校青年教师辅导文化知识,传授教学经验。”真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萧梓殷老师幼年时就诵读《千家诗》,后上兰师时,受齐康久、魏剑生先生及兰州诗坛千龄社、诗圃、诗钟等影响,酷嗜诗词,穷且益坚,从未稍懈,后为兰州市诗词学会会员,著有《南柯吟草》(124首)、《静修书室吟稿》(120首)、《晚晴斋诗稿》(百余首)等多部诗集。萧梓殷老师关心国家大事,诗歌能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时代气息很强。例如:
欢呼六届人大召开
大会真开幕,人心系燕京。
天光澄万里,政策瑞千呈。
青史增辉纪,德望见忠贞。
光华今复旦,端赖顺民心。
萧梓殷老师重视青城文化事业,在保存青城诗歌、对联、文章、医学文化等方面功不可没。1984年8月,喜迎改革大潮的古镇青城,第一次在千年大殿城隍庙举办了《青城历史名人书画作品展览》活动,萧梓殷老师和学生高生军积极参与青城乡文化中心的活动。在萧老师的指导下,高生军为该活动撰写了刊词。经过精心筹备,在城隍庙大殿内外挂起了近二百幅清代和民国时期的青城历史名人书画作品,让观瞻者叹服青城历史文化底蕴的厚重。其间,萧老师还在城隍庙上撰写了两幅对联:(www.xing528.com)
其一
阳春白雪和寡调高文化古地沸盛世,
移风易俗正本清源元宵新声满青城。
其二
当前壮奇观陇原新貌丝路光辉百花争芬芳秋色浓中创生面,
台上共欣赏艺苑精粹风韵悠扬万般歌胜利乐声旋里拓胸襟。
萧梓殷老师借对联赞青城,颂盛世,要人们借文化活动达到移风易俗以创陇原新面貌的目的,其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高涨的激情尽显字里行间。之后,青城文化中心每次举办书画展览,萧老师都积极参与,写序言,审稿件,既力荐名家名作,又大力培养推介新人新作,而且常与青城文化名流李子安、李进仁等人进行诗文唱和。萧梓殷老师为《榆中纪事》撰写了《翰林罗经权生平事略》《青城书院始末》,为《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撰写了《兰州诗人张浚濂》,为《罗氏家谱》作序,为《韩氏家谱》和刘自重搜集整理的《青城小曲集》作跋……
萧梓殷老师的部分遗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