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兰州教育史话:因缘际遇,一张报纸改变命运

兰州教育史话:因缘际遇,一张报纸改变命运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徒步回家,途中捡到一张别人当包装纸后丢弃的《甘肃农民报》,便坐在路旁的石头上歇息,读报纸。这张报纸好像是专门为我办的,一看定价,全年3块多钱。与作者结缘的《甘肃农民报》星期一到校后,我将捡来的报纸用铁夹夹住,挂在教室里,让学生课余读“春雨”副刊上的文章。为了指导学生读报,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读读、讲讲、评评报纸上的文章。

兰州教育史话:因缘际遇,一张报纸改变命运

张建祖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榆中县连搭乡金家营学校班主任、教语文课。那个时代,除了课本还是课本,农村的小学生几乎没有课外读物,难以开展读书读报活动。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体现,“读书破万卷”,方可“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方可“不会写诗也会吟”。由于缺少课外读物,学生读的东西少,再加上自己师范学校毕业不久,没什么教学经验,学生不爱作文,不会作文,成了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徒步回家,途中捡到一张别人当包装纸后丢弃的《甘肃农民报》,便坐在路旁的石头上歇息,读报纸。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甘肃农民报》,在路上捡到她,真是缘分。这张报纸共四版,首版是农村新闻,二、三版是种植、养殖信息和技术,四版是“春雨”文艺副刊,上面的散文、小小说、诗歌寓言、童话全是农村题材,我十分喜欢,也适合农村学生阅读。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爱读农村新闻和描写农村生活的文学作品,也喜欢种植和养殖;在乡村教书,常为学生课外读物少、作文教学难而犯愁。这张报纸好像是专门为我办的,一看定价,全年3块多钱。当时我的工资是49元,再加5元的班主任津贴,一个月有54元的收入,订报不成问题。我把手中的报纸摩平,折叠整齐,装入衣兜,改道去乡邮政所订报,然后回家。

与作者结缘的《甘肃农民报》

星期一到校后,我将捡来的报纸用铁夹夹住,挂在教室里,让学生课余读“春雨”副刊上的文章。一个月后,邮递员骑自行车送来了我订的《甘肃农民报》。我把“春雨”里的文章读给学生听,晚上,又将报纸借给学生,一晚一人,轮流阅读,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报纸上的文章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自己喜欢哪些内容,把它们摘录下来,平时还要把摘录的内容读读记记,让那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从纸上走到“心里”,在平时说话或写作文时灵活运用。

一些家长看了报纸,觉得对自己种植、养殖和学生课外阅读都有帮助,让我帮助订报。订了十几份报,邮递员把报纸送到学校,我分发给学生,带回家交给家长,这样,更多的学生能及时阅读到“春雨”里的文章。(www.xing528.com)

几个月后,学生的作文《赏杏花》和我写的简评上了“春雨”副刊,一时间成了学校和村头巷尾的新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和作文的兴趣。我又向学生推荐了甘肃日报社主办的《少年文史报》(现《少年文摘报》的前身),家长很支持,一班40多个学生,订了30多份报纸。为了指导学生读报,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读读、讲讲、评评报纸上的文章。当时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还没有“口语交际”,我在课堂上挤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读报的收获。这一交流,让班上有了浓郁的阅读气氛,学生爱上了语文,爱上了阅读。我也支持学生向报纸投稿,学生有佳作,方格稿纸、邮票、信封由老师拿工资来买,无偿提供给学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有几篇作文上了《少年文史报》的“春芽”版和《甘肃农民报》的“春雨”,一篇习作稿酬四、五元,学生用以买书、订报。

一年后,我带的学生小学毕业,升初中的语文成绩名列全乡榜首,与兄弟学校相比,遥遥领先,又成了当地的新闻。由于我所在的学校历年来的升学成绩低,面对如此好的成绩,有人怀疑是批阅试卷出了问题,有人猜想是登错了分数,有人说是老师押对了题,甚至有人风言风语,称说不定是作弊了。试卷分析时,才找到了答案,学生的阅读和作文得分都很高。为什么呢?原因是当时学生课外普遍读得少,别的老师忽视了,我注意到了这一点,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成绩是硬道理”,这一年,我被直接定为优秀教师,受到乡党委、乡政府的表彰。后来学区召开语文教师大会,让我介绍作文教学的经验。我的经验就是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而已。

我在这所学校工作了两年多,听到我要调走的消息,朴实的家长找关系挽留。1986年8月下旬,我去这个乡的另一所学校秦启营学校工作,教师节那天,前任学校所在地的村干部托人给我送来一份礼物——30元慰问金、一枝“英雄”牌钢笔。礼不重,情很浓,让我很感动。

30年过去,这些美好的记忆仍然留在我的脑海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