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恒艳
历史追溯到公元1955年,中国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地处西北的甘肃兰州也孕育着新的生机!
这年4月13日,是兰州教育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在兰州黄河以北新建一所中学,批地,拨款,一切准备就绪。一个建校筹委会也很快成立,这个筹委会的主任,就是时任兰州市文教局局长的赵定九,而兴建的这所中学,就是今天的兰州十中,当时为兰州市第四初级中学。
赵定九先生1911年出生在榆中县的一个书香人家,1931年考入北平大学化学系。入学后,除了用功学习外,还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一些进步书刊。1932年,他的入党介绍人被捕入狱并染上了伤寒病,赵定九变卖了自己的物品,并向家里要了200块银元,将他营救了出来。
1935年赵定九回到兰州,随后他经人介绍到江西庐山国民党中央军校训练班受训,结束后在重庆建业中学任教导主任。1938年因家中有事,他弃职返家,后在兰州中学任军训教官。1939年甘肃省三青团成立后,他加入三青团并任区队副。
新中国成立以前,赵定九公开身份是国民党甘肃省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实际上则是中共地下党员。他经常利用工作之便获取许多有价值的军事情报,曾变卖了妻子的首饰为家中添置了收音机,用于每晚收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他10岁的女儿蹦蹦跳跳地给伯伯们送食物,却不知道大饼里面就藏着秘密的情报……
有一年冬天,赵定九从国民党西北行署搞出了一份“西北地区国民党军队粮食供应计划表”。这份情报非常重要,因为里面有国民党驻扎在各地军队的番号、武装配备、人员编制、各种军需品的计划供应数量等。这个重要的军事情报后来为人民解放军大举挺进西北和解放大西北起了关键作用。兰州解放前夕,马步芳负隅顽抗,在兰州市西关什字、中山路、中山桥一带大量储备并放置了各种易燃易爆物品,企图在败退时,炸毁中山桥,烧毁兰州。赵定九将这个消息及时送出,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抢先占领了中山桥,使兰州免遭破坏。
1949年春夏之交,人民解放军就要解放兰州,国民党宪兵几次闯入赵定九家搜查。在这种情况下,他当机立断,将头发剃短,戴着一顶大草帽和一副墨镜,转移至黄家园金龙饭馆后面的一间小阁楼,一直坚持到兰州解放。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了,赵定九身在“虎穴”,无私无畏地历经了漫长的岁月,终于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新中国成立后,党对赵定九先生很信任,先是让他整理八社财产,优厚地照顾了陇上名人刘尔炘先生的遗孀,后来任命他为兰州市文教局局长。面对着兰州一穷二白的经济,赵定九先生却踌躇满志,开始筹划新中国的兰州教育。(www.xing528.com)
20世纪50年代的兰州黄河以北,到处是农田沙地,杂草丛生,一片荒凉。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建一所学校谈何容易?而赵定九先生毅然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建校之路。1955年4月至1955年8月,他们完成了教学楼、礼堂和食堂的基建工程。校舍简陋、四周还是田野沙地的兰州第四初级中学艰难诞生。建校伊始,广大师生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自力更生,勤工俭学,挖山建房,平整操场,绿化校园,使校园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学校建成后就招有学生417人,设有16个班,教职工31人,经过赵定九等人艰辛不辍地努力,学校教学体制不断完善,教学秩序迅速走向正轨,学校教学勤工俭学成绩显著,教学质量优异,1958年上级批准增设高中部,试办五年制实验班,并正式更名为兰州市第十中学。
1956年,兰州市教育局和文化局分离,赵定九先生出任兰州市首任文化局局长。他任文化局局长不到3年(1956年至1958年)就修建了兰州剧院、西固剧院、七里河电影院、东岗电影院、曲艺剧场、阿干剧场等,敦请了梅兰芳剧团,中国京剧院一团、三团、四团,青年艺术剧院,西安易俗社,西安尚友社,西北戏曲研究院以及本省的许多地、县剧团。
据说赵定九有一辆旧自行车。1956年的一个星期日上午,他骑自行车到西固检查剧场修建情况,下午又骑车到阿干镇检查剧场修建进度。那时都是土路,一个47岁的局长骑自行车一天行程百里以上,又不拿公家的一分补贴,现在听起来简直有点像神话。但是赵定九当年就是这样苦干的。
赵定九虽然级别不低,工资较高,但是上有老母,夫人又无工作,四个子女,除大女儿赵组国参加话剧团外,大儿子在北京上大学,二女儿和小儿子正在读书,经济并不宽裕。赵定九长年穿的是一套洗得干干净净的布中山装,一双旧皮鞋却擦得锃亮。每天总是提前四五分钟上班,就像美国短篇小说中的马克老教授那样准时,成为干道上的标准钟。
如今的兰州市第十中学
赵定九为了按时上班,往往顾不上在家吃早餐,有一天他在办公室打开一个白纸包,取出一个馒头,就着茶吃,被同事看见,说:“局长,你怎么吃得这么简单?”他诙谐地回答:“我是一箪食,一瓢饮。”赵定九是真正的读书人,用他自己的话说:“目不斜视。”他不但不贪污,连公家一分钱的光也不沾。
1958年4月,在甘肃的土政策“加深加宽”时,赵定九被错打成右派,撤销职务,降四级,下放沈家岭劳动改造。“文革”开始后,铺天盖地的批斗和游行让赵定九再也支撑不住,终于不堪凌辱,跳进了黄河,选择了永恒……
黄河滔滔东流去。如今黄河北岸,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兰州十中依旧肃然而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