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伟 张国英
20世纪30年代的榆中金家崖,是古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驿站,是一座繁华的古镇。这里盛产烟草,著名的兰州水烟让过往商贩流连忘返,更令这座丝路古镇闻名遐迩。古镇上金氏世家一门四代从师、情定教育的故事也是声名远播。
金艳的曾祖父金香泉先生变卖家产,兴办女校。
金艳的祖父金培水先生出过一个小册子《兰州风情》。书里有几十篇文章,都是几百字,文笔俭省,表达传神,是本非常有意义的历史资料书。“兰州风情”几个字是铁魔居士(郑铁林,辽宁省沈阳市人,在书法与摄影方面,造诣颇深。曾任《甘肃日报》社摄影记者、图片编辑、主任编辑。号铁魔居士,法号郑铁佛。)题写。金培水先生在兰州三十六中,每学期开学,作为民主人士,都给校长写一份建言书。
金艳的父亲金俊高先生,担任金崖中学校长,他深知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校长要有引领作用。怎么引领?亲自带两个班的英语课。金俊高先生讲课干散麻利,感情饱满。最后,教学质量自然上去了,考上大中专的学生特别多,他在乡民中口碑相当好。
前几天和金艳聊天:“金校长,你的教育主张是什么?”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文化育校,课程育人。”
1934年,平静的古镇沸腾了——20多岁的金香泉要打破世俗的禁锢,创办金崖女校!
消息不胫而走。人们议论纷纷,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有冷眼旁观的,也有不置可否的,不一而足。一时间,这一事件成了这座古镇的焦点。(www.xing528.com)
金培水先生写的小册子
在当时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世俗偏见禁锢着人们思想的时代,要创办女子学校,要让当地的女孩接受教育,这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
然而,金香泉却偏偏要改变这一陋习!他变卖了部分家产,同时又争取到了当地一些有识之士的资助,金崖女校在当年就轰轰烈烈而冷冷清清地开学了。
开学伊始,金香泉守候在学校里,等待前来报名的学生,可是几天下来,无人问津。然而,金香泉并没有气馁,凭借着自己执着的教育梦而四处寻找。白天,他走家串户,苦口婆心地说着女孩接受教育的必要与好处;晚上,坐在炕头与农民促膝长谈,承诺对上学的女子不收任何费用。农民们,有的一笑了之,有的半信半疑迟疑不决,有的甚至疾言厉色……金香泉依然坚持着,走家串户,苦口婆心。他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乡邻,一些开明的家长为了掌上明珠的前程,愿意把孩子送进女校。
上学的女孩逐渐激起了更多孩童求学的渴望。金香泉继续入户,逐个说服。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金崖女校发展为当地办学规模较大、办学质量较高的学校。
金崖女校的创办,为当时女孩接受教育、改变命运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改变当地人们的教育观念、发展地方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此事感动了当时甘肃省的教育家李恭先生,在学生毕业时题词祝贺。
遗憾的是,这位金崖女校的创始人,这位为教育事业倾尽毕生心血的教育名家,在1952年,因所谓的“历史问题”不得不离开了自己创办的这所学校。“文革”爆发后的四年,这位性格耿直、一身正气的教育家,不甘忍受凌辱,一步一步走入黄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