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千年静,源流怡派清;
静涵明月澎,清灌野人缨。
岸竹晴犹湿,汀烟淡复明;
鄞州区茅山镇走马塘村,近年经反复调查论证,确认为宁波地区突出的生态村、文化村——“中华第一进上村”。上段之诗,是对该处的幽恬景色与卓越村史的高度概括。
发轫于隋唐,迄于清末的科举制度,是乃国家选拔人才以备任用的主要手段。一层又一层次第考选,最后中得进士,非较容易。在地方上考得秀才,便登四民之首,公众呼之为“相公”;迨到省城中了举人,身价百倍,公众刑目相看,尊称为“老爷”;公费赴京进士及第,使跃登龙门,随即由朝廷任命官职,公众便以“大人”称之了。起始不过数户人家、微不足道的弹丸小村——鄞州走马塘,却共出了76名进士大人;且在崭露头角阶段的两宋时期气势特旺,涌出进士及第60名之众,其中同榜题名者竟又占40名。“祖孙三学士,父子两侍郎”。奇迹迭现,佳话盛传。
吴人陈矜,出知明州,后嗣守墓,落籍茅山,小村如箕,星斗满天,炳炳赫赫,簪缨不绝。开创者阿谁?始祖陈矜是也。
北宋开宝四年(971),江苏长洲县(今苏州市南境)人陈矜高中进士。按常制,进士初任之职为县尉,掌一县的军事,为知县的副手,陈矜被派去邸陵任职。继之调任去过几个州府,仍为主官的僚属,先后分管文书、财赋等部门经过如此一番历练,始出知南海县,掌一县之全权。太平兴国五年(980)召入京都,历任馆阁校勘、监察御史等职。端拱元年(988)出知明州,勤政爰民,巡视水利,筑东钱湖硬、常浦碶,御咸蓄淡、灌溉农田。年五十八,卒于官衙,葬于鄞南茅山之麓。赐谥庄靖,追赠太尉。
航船埠头旁的楼房
陈矜子陈轩,太平兴国八年进士,时任明州录事,按制守父墓,遂举家迁至走马痂村。走马塘是唐代两浙兵马铃辖张仁皓骑从往来留下的奉化江畔的干道。陈轩的守墓定居,遂使家族由苏州籍转为明州人。丁口昌盛,子孙繁衍,笃守诗书礼乐,恪崇仁爱孝悌,家风蔚然,遂肇“中华第一进士村”之鸿基。陈轩服阕后,历官知邵武军、襄南路转运使司判官、三司监铁副使、映西都运使等,特进枢密宜学土。卒后特赠银青光禄大夫,谥孝靖,加赠太子太傅。
陈轩子陈谧,嘉祐八年(1063)进土,累官至御史、知制皓、给事中、直学土。告老还乡时,风雨归舟,满载皆书籍。卒后追赠太子太傅,溢忠靖,封吴越国公。陈谧以身垂范,教子有方,子秉、禾及孙曦三世科第,门楣异彩,乡人俱荣。
祖孙学士,恪守儒教。
直声震朝,敢犯龙颜。
陈氏迁甬第四代孙辈中,以陈禾名声最大,刚烈敢于犯龙颜。陈禾于元祐年在国子监读书时考试获得第一名,雏凤新声,音迴于天。元符三年(1100)中进士。曾任郓州司法,屡为冤屈囚犯昭雪。先后迁升为潍州、婺州教授,一时学子趋之若鹜。朝廷召为辟雍(天子讲学之所)学正博士。以其深谙典籍,得徽宗赵信器重,擢殿中侍御史、左正言。时“六贼”之首蔡京虽被罢免,而宦官童贯当道,骄横跋虺,权倾一时。陈未以其书生本色与言官职责,无视权势,慷慨直言,屡屡上疏,揭斥权奸祸国殃民诸事。一次在金銮殿上与童贯发生争执,徽宗不愿听辩,拂袖而起欲退朝。正举步问,陈禾竟然敢冒大不敬失仪之罪,拽住徽宗龙袍一角,耍皇帝听完自己的禀奏。一走一拽,急促之中龙袍袍襟扯裂。徽宗恼怒道:“正言扯碎朕衣了!”陈禾正色答道:“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头颅!”徽宗被陈禾大无畏的气概所感动,遂言:“卿能若此,朕复何忧!”但徽宗毕竟是昏昧之君,陈禾终被童贯一伙诬为“狂妄”而罢官。陈禾返乡,在山灵、水灵、风光如画的东钱湖中筑“二灵山房”读书,故后世又称此为“陈禾读书台”。他潜心学术,讲学授徒,从者甚众。后二灵山房拓建,舍为二灵禅寺,陈禾邀原雪窦寺僧知和为住持。大观四年(1110)陈禾被恢复任用,先后为州官及御史中丞。卒,赐谥文介,赠中宪大夫。后由其曾孙请于朝,加赠御史大夫,追赠颍川郡公。陈禾夫妇、父子皆茔于身前钟情的二灵山房之左旁。后世仰慕来凭吊者络绎不绝,留诗文甚多。明董琳诗云:
湖东山色翠嶙峋,文介佳城近水滨;
细雨落花啼虎豹,淡烟荒草卧麒麟。
犯颜祗欲除奸党,碎首无渐列荩臣;
浅陋亦叨风纪职,敢将忠鲠继前人。
第五代陈曦(未次子),绍兴八年(1138)进士。曾任休宁知县等地方官,政尚清廉,守洁不阿。上调为国子正,日夜与诸生论天下国家之小,治己治人之耍。绍兴十九年起,任知制诰、显谟阁直学士、翰林学士。绍兴三十三年旨迁礼部尚书。历掌要职,为时久远。卒后,于绍定三年(1230)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封郑国公。其曾孙、玄孙皆入翰林院,誉称“祖孙三学士”。
第六代陈深,绍兴十七年(1147)制科(皇帝特诏举行考选)进士。累官至枢密院编修。因子请于朝,追赠中散大夫,秘书少监,封鄞县开国男,后又加赠正议大夫,谥文正。(www.xing528.com)
第七代陈檗,庆元五年(1199)与弟陈槃同榜进士。官至左正言、太常卿。曾为宋使赴金谈判,面临刀光剑影,激昂陈词,坚贞不屈,楷模后世。卒,谥文定,追赠通奉大夫。后又由曾孙之请于朝,再追赠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少保。
第八代,兄弟辈进士及第者数人,有显官大有,更出节烈之士大寅、大用。
大有累官至大理寺丞、光禄寺卿,后追赠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少傅,授天水郡公勋位。
大寅,开禧元年(1205)进士,曾入直显谟阁。于宝庆元年(1225)出知甘肃西和州。时正值蒙古军兴,大兵包围西和州,陈大寅率领兵民昼夜苦战,坚守州城,终因援兵不至,城破。他大义凛然,拒降,与夫人杜氏、子陈璜同时殉难。
大用则因上疏触怒权臣而谪广东,是为谗于内奸。
第九代,陈铉嘉定十年(1217)进士,累官至集英殿修撰、左谏议大夫、工部侍郎等。卒,谥文靖,赠正奉大夫。后以子琦贵,追赠开府仪同三司,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太师,封永国公。
同辈兄弟进士陈钦,官至殿中丞,因反对奸相贾似道的祸国殃民,被贬谪而死于南康。
第十代,陈埙与族叔陈铉同登嘉定十年进土榜。理宗即位时,任太常博士。应诏建言,提出“励粘图治,始终为一”的国策。其舅公史浩、舅父史弥远,父子两代宰相。斯时史弥远又以拥立理宗有功,恃骄专权,独揽朝纲,正是“炙手可热势绝伦”。陈埙与之甥舅至亲,如似常人那样以作援引,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必然视为亲信而委以高官要职。陈埙恪守圣贤之训,只认理,不论亲,上奏论史弥远有怙宠弄权之罪。结果可想而知,被斥任外官。史弥远死后,陈埙召为枢密院编修,曾言天下安危在宰相,而历来所任多不得人,又遭贬知衢州,仍不畏权势。后为吏部侍郎、国子正,又上奏而触怒权臣,罢职归里。其铮铮铁骨,浩然正气为后世所传颂。
陈琦,淳祐七年(1247)进土,累官至国子博士、太子舍人、殿中侍御史,礼部侍郎、端明殿学士等,卒后特赠太师,追封魏国公。
第十一代陈荀,景定三年(1262)进士。真天章阁,寻充侍讲。时国势积弱,理宗起用贾贵妃之弟贾似道,专政多年;度宗时贾权势更盛,身居西湖葛岭,宅中裁决朝廷大政。襄阳被元军围困数年,他隐匿不报。陈荀几次上奏请援兵救襄,力谏不纳。乃置笏殿阶,叩头流血道:“愿还陛下笏,放归故里。”遂辞官。后朝廷再次宣诏,他恳辞不复出,著作有《东皋和集》。
冬日的重阳木
第十二代陈应祥,咸淳十年(1274)进士。曾任福建观察推官、广东经略安抚使、太府监丞等职。。时大臣文天祥与将领张世杰提议在淮东防御,坚壁闽广全域,遭投降派大丞相陈宜中反对。大宋朝廷分崩离析之际,陈应祥正在乡服母丧,散家中万资赈宗族贫病,贷人数百万钱,临终时将借据悉数焚毁。著作有《退斋辞稿》、《眉庵集》。
同辈进士陈若期,官至右司谏,被元兵擒,拒降,骂贼嚼舌殉国。
如上所述,乃两宋之世陈氏迁甬十二代六十名进士中之荤辈特显者,此外,为简篇幅,兹不尽录。从所举十七年事迹,可以看出,陈氏世裔精英辈出,不唯学问粘深,官声卓著,功业显耀,更富具“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刚烈气节。故后来于元朝统治时走马塘村闷静近百年,迨至明代,“进士及第”报的锣声又复频频喧闹。
走马塘陈氏76名进士中,有四位尚书、八位侍郎、九位大学士、七位大夫、七位人翰林。连同未登进士榜首,有朝官、地方官、学官共161人。族中仅“行五房”一系,出太学生(国学生)111人。北宋大观年间徽宗救封走马塘为,“忠孝里”,南宋淳祐年间理宗赐额家庙“遗忠堂”。至今仍悬挂于“遗忠堂”的楹联中,最夺目的是“直声振赵宋,忠节耀朱明”,“祖孙三学士,父子两侍郎”。走马塘陈氏世系载入《宋史》、《明史》的有五人,在宁波地方志中列传的近二十人。
走马塘陈氏门第二代起,各代中都有因出任外官而落籍当地的。在本府的有奉化、宁海、象山、慈溪、余姚、定海等。在本省的有永嘉、余杭、天台、萧山、仁和等。出省的有四川、贵州、福建、江西、江苏等地。但离乡的芸芸陈氏后裔皆不忘走马塘村为其祖基与发祥地,自清朝至民国,每逢修族谱时,不惮千里跋涉,不避风霜雨雪,咸赶趋遗忠堂拜祭祖先,进谱“吊红线”。
《宁波同乡》第388期载有裘尧亭乡长宏文《八代不绝,载入史册——虞氏世家》,文章起始即揭示道:“在宁波历史上出现过众多同一家族名人辈出的现象,构成一道宁波亮丽的历史景观。”并列举南宋史氏一门三宰相,清初“万氏八龙”,民国蒋氏父子两总统等。本文所叙述的邮州走马塘陈氏世家,虽在辉煌时间之长,荣耀人数之众,涉及领域之广等诸方面不能与虞氏世家相提并论,但与虞氏同样兼具有从政和治学双重身份,秉承儒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他们以学立身,以孝事亲,以廉为史,以忠事君,第历显宦,先后不绝,衣冠之盛,节概之宜,曾与宋明相始终。正由于“书礼传世”的家族风范与人文环境,孕育了“中华进士第一村“。代代出进士,且经常有同榜登科者,岂非亘古奇迹!这是任何名门望族难以里其项背的。鄞州走马塘陈氏,又以一系世家的灿烂实况,引证、显示了宁波的时光迢迢,银汉中遍布着夺目缤纷的“世家星图”的特有天象。
(陈万丰 蔡贵三 原载台北《宁波同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