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索出系列名师工作室协同发展机制模式
通过工作室以上的活动开展,课题组对名师工作室间协同发展机制与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通过名师工作室之间交流、协作包括成员学员内部、同一地区不同工作室、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以及不同地区工作室之间的交流、协作,以教研活动、专题讲座、公开课、示范课及学术交流等活动亮点,充分发挥各工作室的优点、取长补短,实现工作室之间抱团成长,结合安龙县工作室成长统计的数据,探索出“名师工作室间协同发展”机制与培养模式:
1.工作室内部 “四力”(向心力、牵引力、内驱力、创新力)自主研修模式
名师工作室成员与学员之间内部交流学习是工作室的成员及学员之间交流学习和外出跟其他工作室成员或学员之间开展交流学习,通过授课、磨课、课堂观摩、评课等教研活动形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工作室共同发展的目的。
2014年,工作室将32名学员分三批派到各基地开展“游学式”研修。主持人引领学员到兴义一中、安龙一中、兴义师院附中、册亨民中等学校,与省级语文教学名师刘光书、徐永约、魏敏、潘远江、郭书航、杜正武等老师开展磨课、同课异构、双师同堂授课活动。让学员参与教研活动、观摩教育科研课题开题论证会、聆听专题讲座等方式开展培训。
地方文化考察与课程资源开发研修作为刘光书工作室特色研修项目。在地方课程资源研发中,贵州省刘光书名师工作室聘请了安龙县地方文化专家王仲坤、县史志办副主任唐保华、县文管所所长易奎香作为该工作室成员学员指导教师,带领成员学员到安龙招堤、十八先生墓、王宪章将军园、兴义府试院、草纸街十七号等名胜景区,为他们具体讲解安龙本土历史文化,亲身触摸安龙厚重历史文化,拓展了学员学习的视野。工作室成员、学员积极参与乡土教材《魅力安龙》编写工作,让研修转化为成果。
通过活动示范,传承文化。2014年4月下旬,工作室与安龙县教育局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开展全县汉字听写大赛,全县共有十六所学校组队参赛,分初中、高中组角逐出一、二、三等奖。充分展现汉字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优秀校园文化、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发展的重要作用。
2018年3月10日,贵州省刘光书名师工作室学员与成员开展“关于工作室的发展”研讨、交流学习活动。
2.跨区域、跨学科、跨学段联动教研模式
(1)跨区域跨学段工作室之间联合教研模式
跨区域跨学段名师工作室间联合教学研讨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段的工作室之间联合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不同工作室间协同发展的一种模式。
2014年6月11日,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刘光书名师工作室与遵义四中贵州省高中语文张永泉名师工作室联合开展高效阅读的专题研讨、交流学习。工作室第三批学员、成员参与交流学习。
2015年11月12日,贵州省刘光书、魏敏名师工作室、兴义市朱宗文名师工作室联合开展教学交流,使省级名师工作室与县市级名师工作室同步发展,以提升名师工作室成员学员的课堂教学水平。
2016年10月3日,刘光书工作室与广西百色市教科所、贵州黔西南州教育局教科院、贵州省杨凌霄工作室和广西百色市祈福高中联合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贵州省名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省内外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2019年2月13日至15日,在贵州省邹飞乡村名师工作室和贵州省高中语文刘光书名师工作室、初中语文魏敏工作室联合组织下,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跨州跨学段的多个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此次活动共有8个工作室参与,分别是贵州省高中语文韩忠彧、刘光书、邓定虎名师工作室,初中语文魏敏名师工作室和贵州省初中语文乡村名师邹飞、杨林、杨贞琴、贺颖工作室。主要就节段教学开展上课、讲座、交流进行深入的研讨。本次活动的开展,使初、高中学段的衔接,工作室建设的完善无疑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和洗礼,通过交流、学习促进工作室抱团成长,起了重要作用。
(2)工作室联合承办优质课评比活动模式
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要组织优质课评比活动,名师工作室承办此活动,一是为执教教师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示风采的机会,也为其他听课老师创设了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二是通过活动可以促进工作室的发展和进步。
2014年4月至6月,工作室联合安龙县教育局,成功举办了2014年全县语文优质课评比暨名师工作室教学观摩活动。参赛教师在活动中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全县语文教师素质的整体优化和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在活动中,通过名师的动态演示和现场点拨,有效提升一线教师的课堂授课水平。通过赛课产生了一批全县优质语文课,让全县语文教学再上新台阶。
2018年6月至9月,贵州省高中语文刘光书名师工作室承办黔西南州第六届中小学优质课竞赛评比活动。不仅为黔西南州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而且指出了更明晰的发展方向。通过此次评比活动,对全州中小学语文教学观是一个全新的改变,优质课的评比活动既为执教教师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示风采的机会,也为其他听课老师创设了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2019年4月18日至19日,课题组与刘光书名师工作室举办安龙县乡土教材优质课评选活动。比赛课题为《乡土安龙》,小学、初中、高中版中张之洞的《半山亭记》,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通过赛课,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
(3)省级名师名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联合举办联动教研模式
省级名师名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联合联动教研是充分利用名师、名校长的资源优势,通过授课观摩等教研形式为工作室间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对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的协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019年4月19日至20日,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联动教研培训活动在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和兴义市延安路小学举行,本次联动教研活动由黔西南州教育局主办,刘光书名师工作室、朱宗文名校长工作室、魏敏名师工作室联合承办,本次活动采取同课异构的授课观摩形式举行,内容为《赋得古原草送别》。活动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才能和风格,为工作室间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4)名师工作室与继教部门联合开展线下研修培训模式
每年的继续教育培训,通常由师训科或政工股安排落实,我县的继续教育培训一般由工作室来开展研修培训。这对工作室的促进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014年9月26日至30日,工作室组织第二期学员赴厦门参加为期三天的研修培训学习。在研修培训中,学员们聆听了冯恩洪、程红兵、余文森教授等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观摩了赵谦翔、胡立根等同课异构示范课展示活动。参与了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部研究员徐安德,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徐长青等组织的名师座谈沙龙活动。
2014年12月20日—2015年1月2日,主持人刘光书、工作室成员魏敏赴京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黔西南州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刘光书任研修班学习委员、魏敏任副班长。两位教师认真履职,潜心学习,十五天的研修学习,系统学习国内教育专家的《智慧课堂的打造》《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等专题讲座。
两次外出研修,对规范名师工作室建设,提高成员和学员研修水平,促进工作室的发展起了引领及示范作用。
2018年5月31日至6月1日,贵州省高中语文刘光书名师工作坊“国培计划(2016)”——名师工作坊第四次集中研修暨北京大学“国培计划(2017)”——贵州省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项目(黔西南州)校本研修示范校建设第三次活动在安龙五中举行,活动以现场研磨教学设计、微讲座、示范课、专家讲座等方式进行。来自黔西南州各中学、盲聋哑学校三百余名教师参加活动。
3.结伴乡村,互助成长联动教研模式
结伴乡村联动教研是充分利用省级名师工作室资源优势,采用结对、送教、跟岗等培养模式,支持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工作室整体发展水平和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能力。
(1)成立名师工作室乡村教师工作站(www.xing528.com)
成立省级名师工作室乡村教师工作站是利用省级名师工作室资源优势,在乡村学校建立教师工作站,并采用结对、跟岗、送培、远程指导、研修等培养模式,支持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工作室整体发展水平和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成立名师工作室乡村教师工作站,我县已经纳入乡村教育振兴及教师发展规划,这种对工作室的协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019年4月4日,贵州省刘光书名师工作室在普坪中学成立了乡村教师工作站并授牌。贵州省魏敏乡村教师工作站在安龙县第五中学成立。
名师工作室乡村教师工作站的成立,建立了名师工作室与乡村学校教师精准帮扶对接机制,同时利用省级名师工作室资源优势,有效地帮助乡村学校形成了教师团队专业发展学习研修机制;并采用跟岗、送培、远程指导、研修等混合方式,支持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切实有效地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开展精准帮扶送教模式
送教帮扶我县已纳入工作室常态化管理机制,要求工作室每年至少要开展一次送教到乡村学校开展帮扶活动,通过名师工作室专家富有特色的教学经验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借鉴优秀学校和名师教育智慧,帮助乡村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促进工作室的发展。
2014年12月16日至17日,工作室遴选中学九学科省级教学名师、特级教师组成送教团队,到安龙县万峰湖中学、戈塘中学开展送教交流活动。以同课异构教学、评课交流、名师讲座等方式,帮助基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帮扶送教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工作室将向全县乡镇中学送教工作成为常态教学开展。
2019年5月28日下午,贵州省刘光书名师工作室、省级校本研修示范校安龙县一中、兴仁市教育局到望谟县打易中学及省乡村名师杨锦工作室开展精准扶贫送教帮扶活动。此次活动通过精品课堂教学展示、微型讲座及现场互动等形式,推荐优秀学校、名师工作室专家富有特色的教学经验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借鉴优秀学校和名师教育智慧,帮助乡村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4.成立工作室联盟机制,开展名师、名校(园)长工作室联盟研讨模式
我县目前有19个名师工作室(包括省级名师、省级乡村名师、名校长、名园长),19个名师工作室组成工作室联盟,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召开工作室联盟研讨会,互相交流工作室成长经验,取长补短,达到抱团成长、共同发展的目的。工作室联盟的成立及开展研讨活动已纳入我县工作室常态化管理机制,为工作室的协同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020年5月11日下午,我县19个名师工作室(包括省级名师、省级乡村名师、名校长、名园长),共同召开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联盟研讨活动,各工作室主持人分别对本工作室开展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及经验分享,新建工作室主持人介绍工作室启动及前期工作准备情况等进行经验交流,取长补短,较好地促进工作室的协同发展。
本次活动是基于工作室的交流发展,服务乡村,服务教师,服务全县的教育研讨,这将是本县名师工作室协同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又一个新起点。
(二)培训效果
一是充分用好各工作室名师资源,有组织地引领成员或学员近距离学习名师,经过一两个工作周期后,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教师和新的教学名师,从而促进广大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在行动研究中将“协同发展机制与模式”作为发展策略,在实践中总结创造新的模式。从最初的名师工作室学员成员之间的单独培训到各名师工作室直接联合开展教研,再到工作室在乡村成立乡村名师工作站共同开展研修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是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分别在安龙六中、安龙三中、龙山中学等学校,利用跨区域跨学科跨学段工作室之间合作交流与联合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修培训和学习,继续教育线下研修等活动,让相同或相近学科工作室互通有无,相互借鉴,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工作室之间抱团成长和工作室成员得到整体发展。工作室一些成员成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提高了名师工作室及其所带团队的“品牌”;四是名师工作室间的协同发展,开展“跨区域、跨学科、跨学段”工作室之间合作交流与联合教研活动,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通过理论学习、专家辅导、合作研讨、集体备课、示范课教学、教学反思、继续教育线下研修等活动,使不同思维、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的教师之间互相启发、学习、补充,实现思维上的交流与碰撞,提高了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及表达能力。使他们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激发了学员、优秀教师不断前进的斗志,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运用培训学习中掌握的新方法及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教师开始从“教学型”教师向“教学研究型” 教师转变,同时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课题组负责人吴勇2018年1月被评为贵州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成员胡学政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
表5-1 安龙县工作室成长统计表
续表 5-1
续表 5-1
续表 5-1
(三)论文发表
《名师工作室间协同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课题成果统计一览表。
表5-2 课题成果统计表
续表 5-2
(四)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
一是根据我县目前的十九个工作室,组成工作室联盟机制;二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工作室教育联盟研讨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达到抱团成长、共同发展的目的。
工作室联盟的成立和研讨活动的开展已纳入我县工作室常态化管理机制,为工作室的协同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