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省民族教育事业步入了大发展、快发展的轨道,特别是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的深入推进,为我省民族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民族教育在党的民族政策倾斜扶持下,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成功实现了由“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人民教育政府办”的教育体制大跨越;由“上学难”到“有学上”、“上好学”的教育条件大跨越;由数量型到质量型的教育效益大跨越。民族教育事业进入了改革和建设力度最大、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最快、教育面貌变化最大和农牧民群众享受教育实惠最多、接受教育最好的时期。
截止2013年,民族寄宿制学校建设成效已初见端倪,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针对我省民族寄宿制学校校点布局不合理、办学条件差、管理水平低、办学规模小的状况,重点调整学校布局结构,扩大招生规模,结合各地实际,确定了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实行相对集中办学,讲求规模效益和质量效益并举的寄宿制教育办学思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已出台的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政策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国家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管理暂行办法》、《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规范》、《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2010年甘肃省教育厅下达了《关于下达2010年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专项资金的通知》。2012年颁布了《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甘政办发〔2012〕233号通知,指出农村中小学根据适龄就学人口、地理特点和交通条件因地制宜设置,按照方便学生、资源优化、注重效益的原则合理规划。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地区要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支持在山区、偏远地区建设标准化寄宿制学校。
各少数民族地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义务教育发展实际,制订了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2—2020年)》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规划(2012—2020年)》,在基建项目资金安排和配套建设上尽量保证建设好一批寄宿制学校,使新、改扩建项目既能满足普及义务教育的需要,又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寄宿制教育迅速发展,学校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寄宿制学校发展速度和水平处在了历史最高峰。
(二)各级政府对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投入显著增多
2007—2010年间,国家发改委安排100亿元专项投资,推动中西部地区改善农村初中的学生生活设施。国家加大了对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专项投入,解决少数民族农村儿童的教育问题,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更多的优质资源。寄宿制学校的发展使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寄宿制学校管理得到规范,弱势群体救助体系逐步完善,教育公平得到较好体现。
截止2011年,中央对甘南州寄宿制学校专项资金的投入共计14031万元,比2005年的6800万元增加投入了7231万元。其中夏河县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投入由2005年的1870万元增长到5842万元,寄宿制学校建设从数量到质量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甘南州其余各县2011年中央投入均明显高于2005年。(图9所示)
图9 甘南州各县2005年和2011年中央投入(万元)
2005年至2011年期间,中央对临夏州的投入由2005年的1004万元增加到了2011年的24883万元,其中为解决东乡县孩子因地形复杂、上学难的问题,中央加大了对东乡县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共投入资金12643.1万元,共建成寄宿制学校27所,包含小学、九年一贯制、普通高中和完全中学,解决了大部分孩子的上学问题。其他各县除临夏市没有寄宿制学校的专项投入外,均不同程度地得到了中央的支持。(图10所示)
图10 临夏州各县2005年和2011年中央投入(万元)
2011年,国家全面加大了对少数民族自治县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其中中央对天祝县的投入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70%左右,对肃南县的投入增加了7.5倍,为少数民族自治县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图11所示)
图11 少数民族自治县2005年和2011年中央投入(万元)
根据国家大力扶持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的要求,我省也相应地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2011年甘南州省级投入为5636万元,是2005年的8.6倍,其中合作市、迭部县、夏河县、临潭县投入均在500万元以上,碌曲县投入达到2000万元。(图12所示)
图12 甘南州各县2005年和2011年省级投入(万元)
2005年,东乡县、广河县、临夏县、临夏市均为省级零投入状况;2011年,临夏州省级投入共计1735万元,其中广河县、永靖县投入分别为670万元和592.8万元,极大地支持了当地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图13所示)
图13 临夏州各县2005年和2011年省级投入(万元)
2011年,天祝县、张川县的省级投入达到历史新高,分别投入资金1500万元和1703万元,是2005年投入的10倍和8倍左右。其他各县也均有200万元左右的资金投入,远远高于2005年省级专项投入。(图14所示)
图14 少数民族自治县2005—2011年省级投入(万元)
(三)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由于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一大批农村寄宿制学校相继建成,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地区的办学条件,为“两基”攻坚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学校数量
随着生源减少等问题的出现,为了优化教育资源的利用,甘南州先后进行布局调整,全州寄宿制学校由原来的392所合并为221所。寄宿学生由4.9万名增加到9.9万名,占全州学生总数的70.6%。合校后,集中办学代替了原来的分散办学,教学资源得到了优化和共享。之前由于村小村办,受资金等的限制,各村小的投入有限,导致有的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等极其紧张,而合校后,多数属于乡校乡办,加之中央和省级加大了投入的力度,而且把原来分散的资源加以集中,使得教学仪器设备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所增加,较好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更为明显的是,合校后教师资源得到了优化,精选了教学人员,把教学质量差的一些人员安排在后勤工作,另外合校后教师集中,短缺学科教师齐全,这为学校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提供了保障。合校后,班额相对合理,班级数量少,有的教师可以由原来的教一个班的多门学科转变成为教二至三个班的同一门学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专业特长,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011年临夏州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均衡地域、民族、人口等多方因素,确定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的比例,结合正在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及城区中小学扩容建设,加大了对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满足了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进入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需求。共增建学校67所,寄宿制学校数量由2005年的44所增加到了111所,解决了当地学生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上学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图15所示)
图15 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数(所)
2.基础设施建设
(1)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根据2011年数据统计,甘肃省小学生生均校舍面积为6.27平方米,甘南州寄宿制学校小学生生均校舍面积为7.3平方米,肃南县为9.3平方米,天祝县为12.8平方米,张家川为7.11平方米,肃北、阿克塞地区分别为14.7平方米和15.4平方米,均高于我省小学生生均校舍面积标准。我省中学生生均校舍面积为6.73平方米,甘南州、肃南县、天祝县、肃北县、阿克塞县等地区均高于我省平均水平。
(2)宿舍床铺
通过对甘南州、临夏州寄宿制学校宿舍调查情况的统计显示,87.3%的寄宿制学校可保证学生一人一床的需求,符合农村寄宿制学校一生一床的标准,另有9.9%的学校为2人一床位,仅有2.8%的学校为通铺。床铺设置正趋于完善。(图16所示)
图16 学生床铺情况
通过对学生宿舍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30%的学生都对学校的住宿条件感到基本满意,约40%的学生感到满意,10%的学生感到很满意。学校住宿条件的不断完善,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接受并认可寄宿制学校。(图17所示)
图17 学生对住宿条件的满意度
(3)图书仪器设备
根据2012年甘肃省教育厅颁布了《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甘政办发〔2012〕233号通知要求,寄宿制学校小学生生均藏书量要达到15册以上,甘肃省2011年农村小学生生均图书数为15.48册。2011年,除临夏州的东乡县、广河县、康乐县尚未达到甘肃省平均水平外,其他各民族市州、县区均达到标准以上。(图18所示)
图18 2005年和2011年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小学生生均图书数(册)
根据2012年甘肃省教育厅颁布了《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甘政办发〔2012〕233号通知要求,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生均藏书量均要达到20册以上,甘肃省2011年农村中学学生生均图书数为19.59册。2011年除甘南州的碌曲县、舟曲县,临夏州以及东乡县、广河县、康乐县尚未达到要求外,其他各民族市州、县区均达到我省平均标准及以上。(图19所示)
图19 2005年和2011年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生均图书数(册)
2005年,除合作市寄宿制学校小学生生均设备值达到387.1元,迭部县、临潭县、碌曲县、临夏县、永靖县达到200元以上,其他地区均不足200元。
由于各级加大了对寄宿制学校的硬件建设,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小学生生均设备值均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2011年,甘肃省小学生生均仪器值标准为368元。甘南州由2005年的156.84元增长至2011年的519.7元,临夏州由2005年的71.91元增长至247.76元。合作市增长了756.6元,增长近两倍;碌曲县增长了1212元,增长了近6倍。临潭县、康乐县、临夏县、永靖县生均设备值均超过500元。玛曲县、舟曲县、广河县、肃南县生均设备值均达到200元左右,虽未达到我省平均标准,但普遍有所增长。(图20所示)
图20 2005年和2011年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小学生均设备值(元)
2005年除永靖县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均设备值达到520.8元外,其他各县普遍较低。2011年,国家加大农村寄宿制中学硬件投入,逐步为农村学校配备仪器设备、实验室、多媒体(信息技术)远程教学设备等。天祝县依靠各级投入,结合各级各类项目资金支持,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均设备值达到1121元,碌曲县、东乡县、永靖县生均设备值均高于600元,高于我省平均水平561元。除卓尼县、和政县、肃北县、阿克塞县生均设备值低于200元外,其他各州、县均高于200元。(图21所示)
图21 2005—2011年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均设备值(元)
(4)信息化建设
为了进一步改善我省农村地区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我省各民族县都积极实施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校园网建设。2005年,除卓尼县、康乐县和肃南县寄宿制学校每百名小学生拥有信息化设备数量达到5台外,其他各民族县均较低。
近几年来,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成为我国农村教育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这场农村教育的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势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它对农村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深刻影响。2011年,由于各级政府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投入,使寄宿制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阿克塞地区每百名小学生拥有信息化设备数量超过25台,碌曲县、卓尼县、和政县、肃南县和张川县每百名小学生拥有信息化设备数量均达到10台以上,高于我省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平均值4.66台的标准,夏河县、东乡县、广河县、临夏县每百名小学生拥有信息化设备数量虽未达到我省标准,但均有了大幅的增长。(图22所示)
(www.xing528.com)
图22 2005年和2011年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每百名小学生拥有信息化设备数量(台)
2011年,各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每百名中学生拥有信息化设备数量得到了极大地增加,合作市率先达到20台,卓尼县、肃南县和天祝县寄宿制学校每百名中学生拥有信息化设备数量均达到15台左右,高于我省中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平均值7.93台的标准,我省各民族县中寄宿制学校每百名中学生拥有信息化设备数量最少的夏河县也由2005年1.2台增加到2011年的3.3台,信息化程度显著增强。(图23所示)
图23 2005年和2011年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每百名中学生拥有信息化设备数量(台)
通过对甘南州和临夏州寄宿制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调研数据表明,约70%的教师认为学校目前的设备基本满足了教师的教学需求,几乎不能满足的只占3%。(图24所示)
图24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是否满足教学需要(%)
(四)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甘政办发〔2002〕42号)要求,结合教育发展需要,科学配备教职工,学校教职工编制数达到国家和省上规定的配备标准,满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我省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加大了对寄宿制学校专任教师队伍的建设。甘南州由2005年专任教师4777人增长至7566人,临夏州由2005年专任教师2145人增长至6988人,其他少数民族县专任教师数均有了较大的涨幅,专任教师数量的增长对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图25、图26所示)
图25 2005年和2011年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专任教师数(人)
图26 2005年和2011年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配备情况(人)
通过对甘南州和临夏州寄宿制学校调研数据表明,约27.6%的教师认为专任教师应当具备参与学生生活管理的能力(图27所示);35%以上的教师认为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管理应该人人分担;30%的教师认为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应该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我省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同时,积极完善寄宿制学校专任教师数,2011年与2005年相比,专任教师数有显著增加。
图27 教师对于专任教师是否参与学生生活管理的认可
为加强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保证学生安全,规范校园制度,办家长放心的寄宿制学校,各民族地区逐步扩大、完善寄宿制学校保安人员配备。甘南州由2005年的8人增加至2011年的85人,临夏州由2005年的5人增加至109人,其余各民族县都在2005年保安人员空缺的情况下,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图28所示)
图28 2005年和2011年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保安人员配备情况(人)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食堂建设规模要求满足实际就餐人数需要,《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甘政办发〔2012〕233号)通知。各民族县都根据学生就餐规模配备数量尽可能地配备合格的炊事人员。甘南州全县寄宿制学校的炊事人员数由2005年的15人增加到2011年的259人,逐步规范了食堂人员配备。卓尼县、舟曲县、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迭部县、临潭县、合作市寄宿制学校炊事人员也均增长至50人左右。其余各州、各县也均在炊事人员配置方面有大的改进。(图29所示)
图29 2005—2011年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炊事人员配备情况(人)
(五)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取得的经验
我省各民族地区州、县政府高度重视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将此项工作作为大事抓紧抓好,在人事、教学、生活、安全、医疗等方面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经验。
1.落实政策,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
多年来,各民族地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规定,加强党对民族教育的领导,坚持加强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当地寄宿制学校的高度重视,制订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既充分重视发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尊重各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又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推进民族寄宿制教育协调发展。坚持从各民族地区实际和民族特点出发,使各地寄宿制学校在发展规模、办学形式、教学用语、师资配备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2.合理规划,加快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2011年,中央对我省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专项拨项53418万元,省级投入为12888.6万元,为我省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因此,在合理管理和使用资金方面,各地各县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专项资金要统一集中管理,专款专用。二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专项资金使用的检查力度,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对专项资金进行专项审计。三是要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对硬件设施按照科学合理的比例,进行逐步完善。四是争取多方扶持、资助,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校安工程、初中改造等工程的机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整合资金,加大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3.强化管理,理顺寄宿制学校管理机制。
(1)管理制度。由于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大量增加的新情况,各民族地区把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探索和总结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健全学校正常运转的规章制度,加大了对寄宿制学校的监督、管理力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健全寄宿制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学校在安全、卫生、饮食、住宿等各方面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促进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创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校园氛围,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努力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通过对甘南州和临夏州的调研数据分析显示,有70%以上的学生认可学校制定的学生生活管理制度。92%的学生对于学校、班主任及生活管理人员的管理感到满意。(图30、图31所示)
图30 学生对学校生活管理制度的认可度
图31 学生对学校及相关人员的满意度
(2)教学管理。加大体育、艺术场所建设,配备必要的体育、艺术设施设备,并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全面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计算机室等在课余时间、自习时间向学生开放;加强寄宿制学校信息化建设,推进多媒体教学进教室,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构建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甘南州和临夏州的调研数据分析显示,80%以上的学校设有寄宿生晚自习制度,既保障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又便于管理寄宿生在校的生活。95%以上的学生对现在的学习生活感到满意;80%以上的学生认为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图32、图33、图34所示)
图32 寄宿制学校晚自习制度调查情况
图33 学生对目前学习生活的满意度
图34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
(3)安全管理。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寄宿制学校都将寄宿制学校安全作为重要内容,加强了学校校舍、设施、学生活动场所的安全保卫,定期检查并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制定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学校人员、车辆出入。
调查数据分析显示,近90%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学习和宿舍休息期间感到很安全;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校与家长签定责任书,并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45%以上的学校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学生在校情况;20%以上的学校定期与家长保持联系,采用家长会等形式,传递学生信息。(图35、图36所示)
图35 学生安全感
图36 与家长联系的频率
(4)饮食管理。食堂由学校自主经营,禁止对外承包经营。实行校长责任制,落实学校负责人轮流陪餐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制订成本合理、营养均衡的食谱。对学生营养改善资金收支情况设立专门台账,明细核算,确保了农村寄宿生营养改善等专项补助资金足额用于学生伙食。
调研数据显示,7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都能保证他们就餐的饭桌和椅子的数量;80.4%的农村寄宿制学校都能保证学生的营养餐。(图37、图38所示)
图37 食堂饭桌和椅子配置情况
图38 寄宿制学校营养餐情况
(5)宿舍管理。加强对学生宿舍管理,认真落实了生管教师陪护制度、学生返校和回家接送制度、学生请假和销假制度、家校联系制度。加强了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加强了学生自我管理教育与日常规范检查。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构建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宿舍文化。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学生认为生活管理人员能从生活、健康等各方面关心他们;71.9%的学校均安排管理人员每天检查一次学生宿舍,按时反馈学生生活信息。(图39、图40所示)
图39 学生与生活管理人员的关系
图40 管理人员检查宿舍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