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双语教育发展概况

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双语教育发展概况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双语教育是甘肃省民族地区教育的主要特点,也是民族地区民族中小学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改革开放后,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和双语教育研究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此,甘肃省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措施。1996年,甘肃省对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地区,实行了“双语教学”。

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双语教育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民族地区扶持力度,民族教育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社会历史经济、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着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发展缓慢,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高中阶段入学率低,辍学率高,办学规模小,生源质量差,考取大中专学校数量少。为贯彻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纲要》精神,探索出一条立足甘肃实际,具有甘肃特色的民族地区高中双语教育发展模式,推动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向纵深发展,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指导高中双语发展提供决策服务。

(一)研究背景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55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40余万,占全省总人口的9.3%,有2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35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9.8%。在世居的民族中,除回、满两个民族通用汉语外,藏族土族等其他8个民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分布在14个县(市),人口近80多万人。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不但有本民族的语言,还有文字,人口约44万多人。少数民族语种多、文种多、使用人口多、地域分布广是甘肃省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特点。双语教育是甘肃省民族地区教育的主要特点,也是民族地区民族中小学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民族有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主要集中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东乡族、裕固族有民族语言,没有文字,在个别不通用汉语的山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用东乡族、裕固族口头语言进行辅助教学。

“双语教育”是随着人类交往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双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双语教育就是泛指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育体制。狭义的双语教育特指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以少数民族学生为特定的教育对象,使用其本族语和主流语(族际语)两种语言的教育系统,我国学者称其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起源于欧美等国,早在19世纪中叶,美国俄亥俄、明尼苏达、宾夕法尼亚、威斯康星等州的德语社区就创建了“德英双语学校”。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出现于1941年9月18日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为了培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需之人才,延安民族学院开设有汉语文、民族语文、历史、地理课程。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使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有了根本保证。1951年发布《关于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的报告》,1952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等都明确规定了少数民族有使用自己语言受教育的权利,明确了我国少数民族语文和汉语文的关系。至此,少数民族双语教学逐渐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十年“文革”期间,双语教学及理论研究一度被迫中断。

改革开放后,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和双语教育研究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1979年,我国成立了全国民族院校汉语教学研究会(1985年改名为“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并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双语讲座会。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开展了大规模的双语教育教学实验,广泛探讨了双语衔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制等问题,将我国的双语教育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此次双语教学实验范围很广,涉及民族较多。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在各省(区)的推动下,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得到极大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这与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加大与内地的交流以及少数民族群众盼富裕、奔小康、求发展的愿望是分不开的。

1980年,教育部国家民委在《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凡是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应使用本民族的语文教学,学好本民族的语文,同时兼学汉语文。”为此,甘肃省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措施。在有语言文字的藏、蒙、哈萨克族教育中,逐步恢复了“双语”教学工作。1996年,甘肃省对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地区,实行了“双语教学”。

2010年公布的《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要求:科学安排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学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学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除民族语文课程之外的其他各学科课程均参照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要求,并结合实施“双语”教学普通高中教学实际,科学安排课程设置。普通高中民族语文课程,藏语文课程按五省区藏族教育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藏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课程设置方案执行;蒙古语文课程按全国蒙古语文教材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发《蒙古族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课程设置方案执行。

(二)少数民族地区实施高中双语教育的目的、意义

1.少数民族地区实施高中双语教育的目的

双语教学是民族中小学有计划地以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两种语文作为教学媒介的教学系统,其目的就是通过专门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少数民族学生既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本民族语文,又能在此基础上掌握汉语文的知识和运用汉语文进行交流与学习的技能,尤其是运用汉语文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成果的能力。由于各少数民族地区情况各异,在学校教学中两种语言使用的比重以及起始时间都不一样。有的民族在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使用母语,而后引入汉语并逐渐加大汉语教学的比重,向全面汉语教学过渡。

总之,在各民族学校教育中实施双语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中国各民族,特别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保证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

2.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实施双语教育的意义

从各少数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双语教育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生活的需要,在民族教育中实施双语教育有其重要的意义。

(1)实施双语教育对西部开发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进入21世纪,党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全国绝大多数民族自治地方在西部,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3,可以说西部大开发,就是对民族地区的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教育、人才,解决这个问题不但重要而且紧迫。西部地区的现代化除了引进人力和财力之外,最根本的还是要尽快发展当地的民族教育事业,提高当地少数民族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解决少数民族人才匮乏的最佳捷径是培养大批少数民族的双语人才。只有通过语言交际关,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现代科学技术,了解最新的信息,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不仅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赋予的紧迫历史使命。

实施双语教育对发展第三产业也有着很大作用。甘肃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服务性产业的服务对象来自我国各地和世界各国。服务性工作主要的交际工具就是汉语。旅馆饭店的服务员,商店的售货员,交通系统的工作人员等等,如果不会汉语就做不好服务工作,无法满足游客们的要求,就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这样的结果会直接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各行各业人士实现民汉兼通是做好服务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2)实施双语教育对“民汉兼通”人才培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实施双语教育对民族儿童性格的健康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在开放的社会里,需要活泼开朗、举止大方、机智灵活、富有幽默感、具有事业心和进取心、敢于承担风险、有应变能力的人。而这种全面发展的人,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形成“一刀切”式教学模式的学校里,特别是不通汉语的民族地区学校里,是很难培养造就出来的。经过教育可以完成把少数民族儿童“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心理转化,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他们不但能够仅获得更多知识,而且还可完善性格,使其性格发展普遍与现代社会所需相合。由此可见,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对少数民族儿童的发展起到的不仅是单纯的教育功能上的作用,其作用是多方面的,是综合性的,是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甘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基础在教育。能否实现跨跃式发展,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多年来的实践反复证明,“民汉兼通”人才培养工作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则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人才的“突破口”。双语教育已成为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特色,成为影响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施双语教育对培养本民族高级人才有着极大作用。当前少数民族的高级人才,包括党政领导、各行各业的专家、学校的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者,引领着本地区、本单位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要与全国同步发展,世界先进水平接轨,没有较高的汉语水平,寸步难行。双语教育对培养民汉兼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所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极其重要。双语教育无疑是一种崭新的、有效的培养高层次少数民族人才的教学方式。

(3)实施双语教育对学生掌握现代化技术、满足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不断加速发展的趋势和知识经济、社会及信息社会的形成,国际分工合作大大加强,国家间、民间的相互联系更为密切。学习现代科学技术,获取更广博的信息必须掌握汉语。在这些方面,民族语文资料相对滞后,且翻译力量薄弱,无法满足少数民族社会的需求。掌握汉语可以直接获得科学技术方面的最新信息,而且要通过汉语来研究并掌握这方面的技能,促使本民族科技能力接近国内先进水平,这是实现现代化不可或缺的。

(4)实施双语教育对学生了解世界,了解我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发展迅猛,社会愈发达,科技愈进步,各国间的交往就愈密切。要了解世界发展形势和祖国建设事业日新月异的新面貌,单靠母语获取信息是不够的。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使用的汉语,其传媒手段多,传播面广,电视、广播、文字资料丰富,加入世贸组织后,汉语的这种社会功能正在日益扩大,掌握了汉语,就能扩大知识面,适应现代社会交流的需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我们要鼓励少数民干部师生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明确汉语对传播科技文化信息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学习汉语是少数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等方面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学习和借鉴先进、优秀文化科技成果的必要性。汉语作为族际语所发挥的作用渗透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我国科技、文化信息的主要载体是汉语,掌握了汉语这个获取知识、传递信息的工具,就架起了获取知识信息的桥梁。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双语教育对了解中国,了解世界的作用,深刻理解学习汉语对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重大意义。努力学好汉语,这是由汉语言文字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5)实施双语教育有利于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都创造出了独具风采的民族文化。它是每个民族引以为豪的瑰宝,同时也是组成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非常珍贵的奇葩。无论哪个民族都希望自己的民族文化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在世界各国普遍兴起保护多元文化的今天,其意义显得更加重大。开展双语教育,培养民族文化的双语继承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对民族地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语言文字都是其重要的载体,只有掌握本民族语言和文字才能使本民族文化得以很好的继承。掌握汉语或外国语言和文字才能使本民族文化得以很好的传播和弘扬。双语教育还有利于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双语人才的成长,对民族文化的收集、整理、研究、传播、继承和弘扬有着巨大作用。

(6)实施双语教育对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有着重大的作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地为人所认识,从信息的来源上说,双语人才无疑多了一扇打开外界的窗口;掌握多数人使用的语言比掌握少数人使用的语言所获得的信息要宽泛得多;由于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局限性,少数民族语文传统的局限性以及少数民族语文所收集、反映的信息的局限性,人们不得不借助于汉语的信息和资料。双语教育可以给少数民族学生开辟一个更广阔的知识世界,使他们直接接触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利于他们健康地成长。由此可见,双语教育已成为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特色,成为影响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真正使我们认识到学好汉语在提高本民族素质,发展其经济与文化中所具有的不可忽视的作用。(www.xing528.com)

总之,在各民族学校教育中实施双语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中国各民族,特别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保证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

(三)研究方法

为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双语教育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深层次的比较和分析,充分利用我省民族区域广泛的特点开展研究,本研究运用文献、调查、观察、分析等方法,特别是使用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工具、收集区域性个案分析和双语教育数据,应用比较研究法开展研究。

调查问卷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双语高中管理人员、双语教师、学生;问卷内容涉及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以及双语教学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课程效果五大维度,管理人员问卷共计57个题目,教师问卷共计46个题目,学生问卷共计29个题目。问卷的设计采取开放式问题和结构式问题相结合的办法,并结合问卷进行了实地访谈。

问卷调查范围以甘南州、天祝县两个正式使用双语教材教学的州(县)为重点研究对象,对甘南州以藏为主模式的高中、以汉为主模式的高中各2所,天祝县以汉为主模式的高中1所,共计5所学校的60名教师,300名高中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被调查教师情况

被调查的教师中,37.7%为汉族,56.6%为藏族(图16)。教师年龄处于20—30岁的占20%,31—40岁的占40%以上,41—50岁的占40%(图17)。调查数据显示,30到40岁教师是少数民族高中学校教师的主要构成年龄,这说明,绝大多数高中教师处于身强力壮、精力充沛的年龄段,这部分教师是高中教师的生力军

图16 被调查教师民族

图17 被调查教师年龄

调查数据显示,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13%,5—10年的占24%,11—20年的占35.2%,21—30年的占28%(图18),一般而言,具有5—15年教龄的高中数学教师已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大多是各中学的骨干、中坚力量。最重要的是,此时教师有着强烈的事业进取心,有专业发展的意向。

图18 被调查教师教龄

近年来,我省高中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据调查数据显示,大专学历占11.3%,本科学历占79.3%,硕士学历占9.4%(图19)。本科学历教师数量和质量的逐年提高,是少数民族高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图19 被调查教师学历

图1 2011年与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比较

(2)被调查学生情况

被调查的学生中,8.4%为汉族,89.1%为藏族(图20),其中高一年级占47.9%,高二年级占31.1%。高三年级占21%。(图21)

图20 被调查学生民族

图21 被调查学生所在年级

图2 2011年与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的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