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教育科研报告:建议国家采取政策措施支持教育发展

甘肃教育科研报告:建议国家采取政策措施支持教育发展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甘肃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撑已竭尽所能全力以赴,甘肃省民族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国家保持同步、同质水平,到202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仅依靠地方财力实现困难重重,需要国家采取非常规、强有力、系统配套、持续跟进的政策措施,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计算方式,加大力度,构建长效的经费投入和政策制度支持等一系列保障机制。同时建议中央分担解决我省民族地区“普九”债务的主要部分。

甘肃教育科研报告:建议国家采取政策措施支持教育发展

甘肃省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少,GDP长期居全国倒数第3、4位,财政收入居全国倒数第4、5位,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95.53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3100亿元)、省级财政投入占教育总投入比例都很高,分别达到6.32%、76.7%,临夏、甘南两个民族地区的情况也类似,2009年财政收入分别仅为7.98亿元、5.46亿元,但200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分别高达14.02%、15%。而中央财政投入仅占甘肃省教育总投入的6.45%,扶持力度明显偏小。由此可见,甘肃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撑已竭尽所能全力以赴,甘肃省民族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国家保持同步、同质水平,到202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仅依靠地方财力实现困难重重,需要国家采取非常规、强有力、系统配套、持续跟进的政策措施,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计算方式,加大力度,构建长效的经费投入和政策制度支持等一系列保障机制。

(一)建议国家启动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专项工程,大力提高寄宿制学校建设内涵与质量

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制定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和总体规划,建设标准要充分考虑民族地区气候、交通运输等特殊条件和教育发展要求,适当提高单位造价,对寄宿制学校的宿舍、食堂、盥洗、安全保健、文体活动、实验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等设施设备建设、配套标准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包括配齐生活、安全、管理、后勤、服务各类生活教师,为农牧区寄宿制学校配备接送学生上学的校车等。拨付专项资金,通过新建和对现有部分寄宿制学校的改造,在每个民族县建设起5至10所功能齐全、设施完善、规模适宜的示范性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确保基本满足学生寄宿需求。

(二)提高寄宿生生活补助,扩大免费教育范围

建议中央借鉴和推广中央对西藏、青海等省区民族教育的扶持政策,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目前至少采取过度性政策,一是将寄宿生生活补助提高,小学12元/天,初中15元/天,二是将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与高中教育纳入生活补助范围,高中12元/天,学前教育8元/天,年补助天数为250天。三是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将城市低保家庭也纳入保障范围,提高职业学校少数民族学生补助标准,由现在的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积极吸引民族儿童入校读书

(三)启动民族贫困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从校舍安全、校舍面积、校园校貌规划设计、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体育场地等方面,按照国家标准新建或改建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实现城乡、区域办学标准均衡化。同时建议中央分担解决我省民族地区“普九”债务的主要部分。

(四)提高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标准,为学校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建议科学核定民族地区办学成本,在公用经费投入上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交通、物价、学校规模等特殊因素以及寄宿制办学、现代教学方式等对水、电、暖用量增加的客观实际,完善公用经费核定办法,大力提高民族教育公用经费标准,加大中央和省级一般性转移支付,确保学校正常运转,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达到4000元、3000元、4500元。对采暖期长的学校、百人左右的小规模学校,采暖费和公用经费标准应在上述基数上还有所增加。

(五)启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推进工程

按照国家标准修建新园舍,同时改造和充分利用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中的闲置资源,增加农村幼儿园数和小学附设学前班数量。加强少数民族幼儿双语教育,加强幼儿教育师资队伍、课程资源开发等基础工作。在每个民族县的农村、县镇各新建2-3所标准化幼儿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六)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在各民族贫困县建设1所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结合国家对甘南、临夏实施的扶贫攻坚计划,针对地方优势资源与经济社会需求开设专业,同时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多方联动,全面促进区域功能组团协调发展。

(七)实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1.设立民族偏远山区、牧区等环境艰苦地区的教师特殊津贴。每月补助1000—2000元,以合理的物质待遇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民族艰苦地区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同时稳定现有教师队伍。

2.增加民族地区教师编制。根据民族地区近年来入学率快速提升、就学儿童急剧增加的现实,民族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分散的特征,寄宿制学校食宿、保健、安全、管理人员需求增加的特点,新课程改革科目增加和变化的要求,农村偏远山区牧区部分教学点、村小仍需长期保留但规模偏小、各科教师必须配齐等民族地区综合、特殊因素,建议中央重新制定中小学生师比标准,增加教师基本编制、附加编制,同时按照教师基本编制的8%下达离岗培训人员、因病缺岗人员的附加编制,以缓解工学矛盾等难题。标准应城乡一致,并3—5年进行一次动态调整,对人数较少的村小、教学点应参考班额等因素,适当增加编制。具体标准可以调整为小学1∶18,初中1∶14,高中1∶12。

3.加强师范类院校教师培养基地建设。建议中央制定对民族高等院校扶持政策,加强师范院校专业建设、完善课程设置,突出民族地区急需学科、紧缺学科、薄弱学科建设,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增加课时、延长学制等多种措施,有效提升民族学生汉语综合能力和口语的表达能力,为民族地区建立稳定、充裕、优质的师资输出基地,提高民族地区师源质量。力争用3—5年,基本解决双语教师、幼儿教师等的缺额问题。对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在课程、学科、教材、队伍建设上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大大提升其为我省培养优质双语师资、民族骨干师资、民族高层次师资的能力。

4.制定民族地区师资免费培训政策。建议中央设立专项对民族地区教师实行免费培训,每三年完成一次全员培训,形成稳定、长效的教师培训机制;培训重点放在农牧区、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农村音体美等薄弱学科等方面;培训形式以离岗脱产学习为主,以解决零星、短期培训系统性、针对性不高的问题。

5.妥善解决民族地区特岗教师和代课教师问题。建议中央财政负责解决特岗教师编制和工资,拨付解决代课教师专项资金,在全面准确调查统计和严格核定的基础上,一方面根据代课教师教龄、正式教师退休工资平均水平、未来生活的基本需要等因素,确定清退补偿标准和数额,一次性有偿辞退部分代课教师,补偿标准可按照每月1000—1500元乘以教龄计算;另一方面,采取招考加分政策,考录部分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较好的代课教师。考录时突出对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加分可控制在总分的20%—30%左右;也可考虑在寄宿制学校和幼儿园勤杂人员、服务人员补充时予以录用。

(八)扩大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覆盖面,增加就业机会

高校招生中,大幅度增加对民族考生的招生指标,尤其对多学了一门语言的双语学生、民族女童和少小民族、独有民族儿童等应进一步提高加分幅度、增多招生指标;在211大学设立民族班,增加民族学生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机会;扩展少数民族考生对高校的选择面,指定全国高校录取少数民族尤其是双语类考生。出台更加优惠的就业分配政策,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就业招考当中,特别要加大对双语学生、女性民族学生的扶持激励,考虑实行加分和单独划拨指标的办法,以有效扩大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机会,激励少数民族学生入学读书的积极性;在发达地区增设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等独有民族和少小民族班,不断扩大其他各少数民族内地班。(www.xing528.com)

(九)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福利待遇,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1.启动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专项工程。按照当地物价水平,设立合理的租住标准,为所有农村教师提供水电暖等功能设施完备、经济实用、“愿意住,住得起”的住宿生活用房,彻底解决农村教师的住房困难问题,从根本上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扎根农村教育。项目资金投入应包括建设费和维修基金,租住标准可考虑按每月200—300元确定,住房面积可考虑按每个教师80—120平方米提供。

2.大幅提高教师基本津贴和班主任津贴。教师工资中的基本津贴差距由原来的每月3元、5元、7元,依据“总量增加,差距适度”的原则,调整为500元、600元、700元。班主任津贴由15元提高到300—500元,津贴增加部分由中央承担。

3.降低条件艰苦的边缘农牧区教师退休年龄。长期在高寒缺氧地区工作的农牧区教师,工作负荷重,生活条件差,健康状况欠佳,不少教师患有风湿病等地方性疾病,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建议提前这些艰苦地方教师退休年龄,男性为55岁,女性为50岁。为保证不因退休年龄的调整而影响教师退休工资,建议同时改变国家教龄满35年才能拿100%退休金的政策,将年限降低到30年。

(十)加强藏区课程教材建设,提高编写质量

1.理顺管理体制,重组管理机构。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民族课程教材领导机构建设,重新设立藏区课程教材领导管理机构,将藏区课程教材纳入全国中小学教材统一管理体系,使藏区课程教材建设成为教育部的重要内设机构,与普通类课程教材一样接受统一领导、进行统一管理,改变民族类课程教材建设长期滞后于普通类教材的现状,为民族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2.重组编审团队,建设精品教材。建议从各省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基层一线、行政部门等各层面选拔优秀编审专家,组建编审团队,严格编审程序,深入调研,严密论证,科学设计,使藏语类课程设置更加完善,教材内容和编排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体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藏语类课程教材与普通教材同质、同步建设和发展的目标。

3.启动民族类教辅资源建设项目,由国家拨付专项资金,依托科研院所,成立专门研发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开发纸质平面中小学民族教辅材料,联合电视台、电台、网站等多领域、多部门开发双语类立体化视听产品,开办双语类广播电视教育频道、网站,搭建双语学习平台,丰富民族教育教学内容形式,拓展民族文化交流渠道。

4.加强对民族教育科研工作的支持。建议教育部联合财政、人事等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具体措施,要求各省落实经费、编制、人员,依托于省区内各级教育科研部门,成立专门的民族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加强对民族教育重大宏观政策、战略规划、双语教育以及课程教材、教学教改、监测评价的等领域研究,为各地民族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注:本项目为省教育厅委托和资助项目,成果提交民教处,民教处提交教育部。哈登巴特尔副巡视员(时任民教处处长)亲自布置安排,提出了具体要求,提供了统计数据,给予了具体指导,对报告进行了全面补充、修改和审定。李波所长、齐志勇副所长给予指导和帮助。

项目负责:王宗信

项目研究人员:王宗信 李劼 许文婕 马晓红 吴燕妮(省民委)

执笔:王宗信 李劼

完成时间:2010年10月

【注释】

[1]甘肃年鉴编委会:《甘肃年鉴》(2008卷),中国统计出版社

[2]调研数据处理方法:民族地区各类数据以21个民族县市的数据为准。

[3]与甘肃省2008年幼儿入园率比较。

[4]与2008年统计数据比较。

[5]同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