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推进教育公平的国家战略目标出发,根据甘肃省社会经济与人的发展对促进区域教育公平的现实需求和基本特征,研究探索适合国家四类地区的教育公平阶段性目标与配套政策措施。首先要考虑甘肃特色与甘肃特点,同时要借鉴发达地区推进教育公平的经验,从甘肃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实际出发,把握国家对西部地区教育政策倾斜的战略机遇,适度超前规划发展目标,尽快缩小差距,为国家实现人力资源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教育公平评价指标
依据“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和“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教育发展宗旨,遵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结构性原则,本着办好每一所学校、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成才的目的,甘肃省促进教育公平的阶段性目标的制定,分学段各有不同的核心指标来反映省内教育公平状况:义务教育阶段以城乡、地区和性别入学率、升学率,城乡和地区生均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生均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生均校舍面积、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建网学校比例,教师学历合格率、高一级学历教师比例、生师比为主要评价指标;高中阶段教育以城乡、性别和地区入学率、升学率,每万人口在校生数,生均校舍面积、生均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建网学校比例,教师学历合格率、高一级学历教师比例、生师比为主要评价指标;高等教育以城乡、地区和性别入学率、生均校舍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图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师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主要评价指标,未使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阶层辈出率这一评价指标[31];甘肃总体教育水平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主要评价指标;同时以发展指数作为辅助评价指标,来反映甘肃教育的发展水平及在省际之间的发展位次。建立并不断完善教育公平指标,通过持续的测量、评价,有效地控制和矫正教育差距。
(二)促进教育公平阶段性目标
阶段性目标的具体发展指数依据《甘肃省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2007年甘肃教育发展各项指标数据,并参照近几年各项指标的发展速度,按每年1%—2%左右的发展速度设计。同时也考虑了近年来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特别是国家对西部地区和甘肃省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大,甘肃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为适龄人口接受教育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同时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以及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教育认识的不断提升,预计未来几年甘肃教育有进一步加速度发展的可能,部分指标按照每年2%以上的发展速度设计。具体发展指标数据设计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按照每年1.5%左右的发展速度,高中毕业生升学率按照每年1%左右的发展速度,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按照每年2%左右的发展速度,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按照每年1%左右的发展速度;小学和初中高一级学历教师比例按照每年2%左右的发展速度,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按照每年2%左右的发展速度,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例按照每年2%以上的发展速度。
1.义务教育阶段,继续巩固提高入学率,引导和培养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努力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校际和区域办学条件差距。提高贫穷偏远地区儿童,特别是女童和民族儿童入学率,进一步降低辍学率,到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努力提高到99%以上,辍学率降到1%以下,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提高到80%左右,初中女童升学率提高到70%左右,大多数有就学能力的残疾儿童都能受到适合的教育。加快城乡学校布局调整步伐,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逐步降低生师比,进一步提高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学历合格率,高一级学历教师比例小学达到60%左右、初中达到35%以上。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和寄宿生生均宿舍面积不断扩大,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和建网学校比例尽快提高,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稳步增加。
到2015年,实现义务教育入学机会的基本公平,教师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城乡、校际、四类区域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同等水平,入学率提高到100%左右,进一步降低辍学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提高到85%以上,初中女童升学率提高到80%以上,有就学能力的残疾儿童都能受到适合的教育。进一步降低生师比,提高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学历合格率和高一级学历教师比例,高一级学历教师比例小学达到70%左右、初中达到45%左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和寄宿生生均宿舍面积、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和建网学校、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达到目前全国水平。
到2020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教师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城乡、校际、区域办学条件达到同等水平。进一步降低辍学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提高到90%以上,初中女童升学率提高到90%以上,有就学能力的残疾儿童都能受到适合的教育。进一步降低生师比,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左右,高一级学历教师比例小学达到80%以上、初中达到55%左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和寄宿生生均宿舍面积、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和建网学校比例、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2.高中阶段教育,积极调整职普结构,扩大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办学规模,优化职业高中专业设置,拓宽办学渠道,继续提高入学率,扩大接受高中教育的人口比例,努力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改善办学条件,生均事业费和公用经费逐年增加,缩小城乡、校际和区域办学条件差距。到201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努力提高到50%以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提高到60%左右。逐步降低生师比,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80%以上,进一步提高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和职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有所提高。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断扩大,生均图书册数、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和建网学校比例尽快提高,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稳步增加。
到2015年,职普结构基本合理,努力达到国家要求比例,稳步提高入学率,进一步扩大接受高中教育的人口比例,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城乡、校际和区域办学条件基本一致。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60%以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提高到65%以上。逐步降低生师比,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数量继续增加。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断扩大,生均图书册数、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和建网学校比例尽一步提高,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稳步增加。
到2020年,职普结构达到国家要求比例,入学率稳步提高,教师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校际和区域办学条件达到同等水平。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努力提高到70%以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生师比逐步降低,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数量继续增加。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图书册数、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信息化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www.xing528.com)
3.高等教育阶段,稳步扩大教育规模,进一步提高入学率,继续实施高校人才工程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生均事业费和公用经费,依照办学成本科学划拨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办学经费,缩小不同类型学校办学差距。到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毛入学率达到23%以上,进一步降低生师比,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40%以上,生均校舍面积和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平稳扩大,生均图书册数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增加。
到2015年,稳步提高入学率,继续实施高校人才工程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加强各学科教材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生均事业费和公用经费,依照办学成本科学划拨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办学经费,使不同类型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经费投入向高职高专院校倾斜,优化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环境,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普通高等学校毛入学率努力达到30%以上,进一步降低生师比,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55%以上,生均校舍面积和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图书册数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目前全国平均水平。
到2020年,稳步提高入学率,继续实施高校人才工程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加强各学科教材建设。拓宽教育经费投入渠道,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生均事业费和公用经费,使不同类型学校办学条件能满足教学需要。普通高等学校毛入学率努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降低生师比,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70%以上,生均校舍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图书册数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4.分区域的发展目标,兰州、嘉峪关、张掖、酒泉、金昌等一类市及个别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力争与全国先进的教育发达地区保持同步,2010年,区域内普及十五年教育(学前三年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阶段迈进,教育体系结构更趋合理,适应城市化发展和社区成员终身教育需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15年,全面普及十五年教育,城乡教育差距基本消除,高等教育达到普及化阶段,适应终身教育需要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2020年,教育发展各项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武威、天水、白银等二类市和部分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2010年,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显著扩大,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和教育质量,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2015年,力争普及十五年教育,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阶段迈进,教育体系不断完善。2020年,全面普及十五年教育,城乡教育差距初步消除,高等教育达到普及化阶段,终身教育体系结构更趋合理。
平凉、庆阳、定西等三类市及部分农村地区,2010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使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大幅提高,保持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城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教育体系结构趋于合理。2015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建立。2020年,教育发展各项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陇南、甘南、临夏等四类市州及部分农村地区,2010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尤其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显著扩大,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水平迈进。2015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建立。2020年,力争普及十五年教育,城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三)保障协调
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高中教育规模提高高中阶段入学率,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扩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覆盖面,缩小城乡、校际、区域办学条件差距,为了每个孩子健康成长成才和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甘肃各级各类教育公平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制度引导,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力支持。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统筹协调,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切实保障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科学规划、严格监控城乡、校际、区域的发展差异,实行倾斜政策和差异对待原则,关注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和素质,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实行增值评价,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转变观念,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主动积极地与家庭、社会建立畅通的沟通互动渠道,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