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目动物实际上是高度特化的蜥蜴类,在世界上的分布极为广泛,有几千种之多。有的蛇有毒,有的蛇无毒,其种属随地域、气候、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它们生活在树上、洞穴中、淡水里或海水中。
蛇的眼睛上大多罩着一层透明的薄膜。其舌头细长、分叉,表面潮湿,伸缩灵活,能够感觉周围的环境和气味。蛇的听觉也很灵敏,地震发生前,它们就能听到从地下传来的声音,并且不安地四处乱窜。
蛇的身体圆而细长,皮肤松弛,四肢退化,全身长有坚韧的角质磷,爬行时速度较快。蛇的体鳞比较小,位于背面到腹鳞两侧。它们的腹鳞比较大,能一张一合地摩擦地面,像脚一样带动身体爬行。蛇有400多根肋骨,在强健的肌肉带动下,蛇有很强的爬行能力。除此之外,肚皮上的鳞片就像坦克的履带一样咬合在一起,所以,蛇还能垂直上树。这些鳞片还能起到保持体内水分、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
蛇的皮肤隔一段时间就会自行蜕落,蛇在一年中会蜕好几次皮,并且每次都是将全身的皮肤蜕下来,包括眼睛周围的表皮。每次蜕皮时,旧皮从头部开始慢慢向后逐渐脱落,直至最后蜕下一张完整的蛇皮。蛇蜕下的皮叫“蛇蜕”,有药用价值,主治惊痫、疥癣、目翳、咽喉肿痛等症。蜕皮能帮助蛇去掉身上的寄生虫。一般来说,蛇每隔2~3个月就会蜕一次皮。蛇的身体在春季生长得最快,蜕皮的次数也会相应增加。
蛇的牙齿呈倒钩状,这样可以防止吞吃的猎物逃脱。其下颌部的皮肤比较松弛,能张开大口把猎物包进嘴里,然后再慢慢往下咽。即使是比它的头大得多的猎物,蛇也能成功地将其吞下去。它们经常吞食老鼠、青蛙和小鸟等。
非洲有一种专吃鸟蛋的蛇,真可算得上是吃蛋的行家里手。在这种蛇的喉头处,有30颗“牙齿”,其实,这是脊椎骨的分支。当蛇把比自己的头大数倍的蛋往下吞时,小“牙齿”就会把坚硬的蛋壳打开,蛋黄和蛋白就会流进肚子里,然后再把蛋壳吐出来。
全世界现存的蛇目动物大约有2700多种,其中1/4是毒蛇。我国大约有174种,包括游蛇、蟒、海蛇、眼镜蛇、盲蛇、闪鳞蛇和蝰蛇等。蛇的体长大小不一,小的长度只有8厘米,最大的为生活在南美洲的水蟒,体长可达数十米。
蛇通常栖息于岩石洞隙、森林、竹林、山区的灌木丛、坟茔、溪沟、田埂杂草间或宅旁柴堆、瓜棚等处,通常喜欢在地面上爬行或上树。(www.xing528.com)
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早在东汉时期的药学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过蛇蜕的记载。《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药用蛇类达20余种。蛇蜕、蛇肉、蛇舌、蛇血、蛇毒、蛇卵、蛇胆、蛇内脏、蛇油等均可入药,入药的剂型也有很多种,如蛇酒、蛇油、蛇干、蛇丸、蛇散、蛇膏等。近年来,医学专家们还研制出了各种注射剂、粉剂等,对各种顽固性神经痛、结核病以及炎症性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小知识
没脚却能爬行的蛇
蛇是脊椎动物里的爬行类,大约出现在1.3亿年以前,是由蜥蜴类进化而来的。蛇没有脚,四肢在进化过程中,已经逐渐退化。这一点在“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故事中就有明确的体现。蛇虽然没有脚,但却能爬行,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小时6.4千米,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还能爬得更快。蛇能爬行主要靠的是其腹部下的鳞片。这些鳞片与鱼身上的鳞片不同,是由皮肤最外面的一层角质层变成的,所以我们叫它“角质鳞”,而鱼鳞片是由皮肤最里面的一层真皮层变成的。蛇的鳞片比较有韧性,不透水,会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
蛇每蜕一次皮,就会重新长出更大的鳞片。蛇鳞片有两种:一种呈长方形,是生长在蛇腹面中央的腹鳞;另一种形状较小,是生长在腹鳞两侧及延伸至背的体鳞。
蛇要爬行的时候,它们的肋皮肌就会收缩,肋骨向前移动。而腹鳞通过肋皮肌与肋骨相连,肋骨一动,腹鳞片就会竖起来,像一只只小脚一样抵住地面,然后,它再左右扭动身体,一伸一缩就能向前行进了,这就是蛇虽然没有脚却能爬行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