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士蟆又叫“黄蛤蟆”、“田鸡”等,是林蛙的一种。它们生活在潮湿的山坡林地里,多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哈士蟆的外形像青蛙,头的长宽相等,呈扁平状,吻较钝,鼓膜黑色,腿较长,乳白色的肚皮上分布有红色的斑点,两眼前后各有一块三角形的黑斑,四周还点缀着清晰的黄纹,从肩部到臀部的背侧有两条褐纹。它们的皮肤颜色能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夏季是姜黄色的,秋季则会变成褐色。
哈士蟆的后腿既比前腿长,又比前腿有力,在陆地上栖息时,后腿总是缩成“z”字形。一旦有昆虫飞过或遇到敌害,它们能立即纵身跃起将昆虫抓住或远离敌害。它们跃起时能跳1米多远,同时,哈士蟆也凭借自己出众的跳跃能力而能有效避敌。所以,哈士蟆有“跳跃能手”的美称。
哈士蟆和其他蛙类一样,冬天会群集到河水深处的沙砾或石块下冬眠。早春时候,薄冰还没有消融,哈士蟆便早早地从冬眠中醒来,发出嘹亮的鸣叫声来召唤异性。哈士蟆每次产卵最多可达5000余枚,它们的卵连成一片,漂浮在水面或半沉在水草丛中。3个月后,小哈士蟆长成成体,就会像它们的父母一样,成群结队地跳跃着向距水较远的阴湿山坡进发,在那里捕捉昆虫,继续生活。
哈士蟆肉香味美,可以食用。哈士蟆的脂肪和输卵管可制成哈士蟆油,它性平、味甘,是一种良好的滋补强壮剂,并且能够有效地治疗虚劳、咳嗽等疾病。(www.xing528.com)
小故事
群蛙聚会
我国南岳衡山上有一个广济寺,该寺的一个丘田里曾出现过群蛙聚会的奇观。聚会的是一种叫做“石蛙”的蛙类,其颜色灰黄或褐色,成蛙有碗口大小。每年3月惊蛰时节,便有成千上万只石蛙到这块丘田里来聚会。
群蛙聚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原来,刚从冬眠中醒来的石蛙是到这里来约会的。成千上万只石蛙有时一对对堆叠而起,形成一个近1米高的“蛙塔”。蛙塔非常坚固,要把成双成对的石蛙分开是很难的,若抓住上面的雄蛙,下面的雌蛙也绝不会放“手”,颇有“誓死不分离”的决心和架势石蛙聚会一般会持续几天到十几天,然后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