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审查对中国新闻生产的影响利弊参半,在承认其存在的合法性的前提下,新闻业界也必须通过不断的新闻实践扬长避短,尽量放大其积极的一面,减少负面影响。
如前所述,自我审查本质上是由外到内的控制转化,而非全盘复制,因此自我审查与外在控制之间的微妙差距,客观上使得新闻从业者的专业实践与外在控制之间形成一个弹性空间。
具体而言,与审查之下界限泾渭分明、传媒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呆板情形相比,自我审查时所面对的边界不是像审查那般铁板一块,在话语控制的模糊策略与坚持的政治根本底线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弹性空间。因此,新闻媒介及从业者在仔细揣测政策、推敲语境、权衡得失利弊之后,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临场发挥”,一点点地拓展这个弹性空间。
一般而言,面对这种“开放性”的边界,新闻实践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其一,权力部门的惩罚有可能不会出现,或者潜在的“惩罚”经媒介综合权衡后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那么,通过自我审查,从业者巧妙利用外在控制的模糊策略,有效规避或减弱了风险。此次“临场发挥”的成功,不仅有效试探了上面的容忍限度,更将新闻实践空间向前“拱”[7]了一步。这些经验将被后来者模仿,久而久之,新闻实践空间加大了,外在控制的边界缩小。
其二,如果“临场发挥”失败,从业者也试探了上面的容忍限度,导致新闻实践范围紧缩,前次的教训被后来者借鉴,进而采取更为保守、严厉的自我审查,反而更加深化了社会控制,扩大了外在控制的边界,并将这些非制度性的内在控制制度化,进一步禁锢从业者的思想与行动,阻碍新闻事业的发展。(www.xing528.com)
在笔者进行的深度访谈中,一位中央级媒体记者的话很值得反思:
在一次年终的总结大会上,报社领导讲话说:真希望你们一线的记者能够再解放解放思想,实际业务中的步子迈得大些、再大些。他说:你们的步子迈得大些不要紧,到我们编辑这里可以帮你们把口子收小一点。可是现在,你们自己都谨小慎微,自己把口子收得紧紧的。稿子到了我们这里后,要不我们没什么可做的,要不就是收得更紧,不仅不会向前进、有所突破,反而越来越保守。当时我们都很惊讶领导会说这样的话,但大家也只是笑笑,实际工作中谁敢那样大胆?一线记者确实一般都很谨慎,别说越雷池半步了,就连……打个比方说,通常在距离警戒线还有100米的地方就缴械投降了。我们是党报,制度的约束也是很现实的,枪打出头鸟,没有谁会轻易地去探底。[8]
这位记者至少传达出两个信息:其一,记者在不知不觉中自觉地实践着自我审查,甚至没有充分意识到其中的危害;其二,在自我审查问题上,编辑与记者必须良性互动,确保新闻生产能够沿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在此基础上,为了安全拓展弹性空间,笔者提出如下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