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报纸编辑部自我审查研究:向下流动及见报反馈

报纸编辑部自我审查研究:向下流动及见报反馈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事后主管部门没有反应,或者仅以通报批评、写检查过关的话,就等于是风险被成功地规避了过去,那么此次自我审查是成功的,并将成为范例为后来者或之后类似报道所模仿、借鉴。因此,从本质上,新闻生产中的自我审查是一个采编互动的过程,是采编互动共同促成了报纸新闻生产中的自我审查。

报纸编辑部自我审查研究:向下流动及见报反馈

经过编辑的删改与版面处理,如果临时没有宣传提示下达,稿件基本上就以层层自我审查之后的面貌见报了。报道见报后会引发的社会影响,如读者反响、报纸销量情况、主管部门的反应等之前的顾虑,很快会揭晓。

一般而言,负面、敏感的新闻报道,见报之后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尤其是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话题。这当然是报社发布该新闻的理由以及期望达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来自主管部门的反应也是报社最为担心的,对后续的新闻生产的指向(包括后续自我审查)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果事后主管部门没有反应,或者仅以通报批评、写检查过关的话,就等于是风险被成功地规避了过去,那么此次自我审查是成功的,并将成为范例为后来者或之后类似报道所模仿、借鉴。如果“踩红线”被批,如《南方周末》报道张君案时的新闻实践,等于是试探了政治权力的容忍限度和新闻报道的可行性底线,成功了,就相当于无形中推动着前进了一步;失败了,则又成为之后新闻生产的自我审查的“前车之鉴”,明确了之后要规避的风险,都为后续新闻生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明显的“路径依赖”一直是中国新闻生产的鲜明特征。

对于具体的新闻从业者来说,一次新闻生产的具体过程,从选题到采写,到编辑以及最终的见报与否,都等于是某种学习。尤其是各级编辑在新闻判断、处理上的个人好恶与价值倾向,都会成为一套经验沉淀于记者心中,影响记者后续的新闻生产。(www.xing528.com)

对于某一个记者而言,在其新闻实践生涯中,如果总是遭遇稿件被毙、大修大改,就会形成、强化习惯性的“自我审查”,在各级编辑审稿之前对一些敏感内容先期进行处理。于是在长期的新闻生产中,这种自我审查意识会自上而下地“流动”,高层的“事后”把关实际上转换为基层的“事先”把关,原本应该停留在编辑部内部的自我审查就会内化成记者和编辑的新闻操作习惯,从信息准入的初始环节——记者判断新闻线索中直接出现。

因此,从本质上,新闻生产中的自我审查是一个采编互动的过程,是采编互动共同促成了报纸新闻生产中的自我审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