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呈现:简单修补新闻通稿
两份市民报《信息时报》、《新快报》以及准党报《羊城晚报》[28]的做法是,简单修改新闻通稿、添加一些自采信息一起刊发,配发大量现场照片,以此弥补文字信息的不足。其中《羊城晚报》下午出报时捕捉到宣传主管部门对《南方都市报》报道的平静反应,不仅大胆整合了所有内容,更新了事故信息,更配发了“大胆”评论:《城建地质灾害的警示》。
由于添加了自采信息,因此市民小报的新闻主角除了官员,也包括普通人等。但是总体而言,其文字报道以新闻通稿为准,新闻主角仍倾向于政府官方。
三报的新闻标题如下:
《羊城晚报》:
居民移进酒店,地铁运行有变(新闻)
城建地质灾害的警示(时评)
《新快报》:
墙塌路陷困五人救出三人,地铁二号线一段暂停营运
《信息时报》:
江南大道中工地塌方
显然行政级别的差异在《新快报》、《信息时报》的标题拟定中也体现了出来,与两份党报差异类似,不再赘述。
在版面安排上,市场化报纸巨大的版面冲击力通过多版面、大照片、大标题充分体现了出来。《羊城晚报》是对开大报,全部彩印,当天A叠共16个版,事故报道占用2个版面(A01、A02),A02版综合了所有的信息。《新快报》也是对开大报,A叠共12版,投入了2个版面(A01、A05),A05版还绘制了详细的事故时间表、刊发了大量现场照片。《信息时报》是小报格式,当天A叠共24版,事故报道占用了从A02版到A05版4个版面。
显然,对于市民小报来讲,在文字报道信息受限于宣传通稿之际,充分利用现场照片传达了新闻信息。(www.xing528.com)
回忆起决策过程,受访者坦诚颇费了一番心思。新闻报道既要尽量传达出事故的新闻信息,又要规避风险,因此决策过程中时时预测上面对其行为可能的各种反应及应对措施,采取相应策略,以“安全报道”为要。
《信息时报》的受访者说:
如何对待灾难中的人,党报与都市报区别很大。以往我们也不报道死亡数字……它太敏感了,或顶多带一个冷冰冰的统计数字。但现在竞争这么激烈,读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报纸)必须能卖出去、还要卖得好,我们就必须关注活生生的人身上发生了什么生动的故事。可是通稿上面的信息有限,怎么办?只能稍加修改,添一些人性化的内容,比如获救者的灾难经历、救援时间表……[29]
《新快报》的一位编辑说:
……编前会讨论的时候,我建议忽略这个通知,因为它只说不要炒作,天才晓得什么样的情形可以被归为炒作!假如通知里有更加具体的细节,事情又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可是,我做不了最后决定。彻底放弃新闻通稿可能太冒险了。我们只好一边将通稿小修小补后再发出来,一边刊登大量现场照片,有点像打擦边球。但今天看到《南都》的报道时,我们后悔死了,还是太保守了。这才是值得拼上四个版的新闻。[30]
规避舆论导向风险是中国报纸的生存之本,《信息时报》、《新快报》与《羊城晚报》等市民报也不敢忽视通知的要求,但也体现了对市场的争夺、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追求。
“不要炒作”与宣传通稿同时下发,实际上就意味着有关部门希望报纸发通稿,但是这与市民报的市场定位、专业诉求发生了冲突。市民报必须注重市场中读者的反应,注重信息扩散、事实呈现,着眼于“人”,强调服务于读者的专业精神,因此在风险判断中新闻专业主义和市场的力量体现了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不要炒作”的理解。
不同于党报“不自行报道”的理解,市民报将“不要炒作”理解为重视通稿,并以通稿为文字报道主体,简单修改、适当添加一些人性化的自采信息,并着力加大文字报道空间之外的图片报道力度,用大量现场图片增加信息量,实现专业诉求。
因此信息提供者这个角色判断显然使得其新闻框架比党报开阔很多,是在总体报道框架之内“偷渡”专业信息。
市场化报纸的行政级别差异对自我审查中风险判断的影响,与党报大致相同,不再赘述。
3.自我审查的实质
介于党报和调查性报纸之间,市民小报走了中间路线,采取了既妥协又折中的立场。修补通稿、添加一些信息,并以新闻照片扩大新闻信息的传达,这是在体制内的逻辑和市场逻辑之间的政治平衡。经过自我审查,市民报在新闻报道的话语选择上处于从官方话语向民间话语过渡的阶段,但更加侧重前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