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呈现:刊发新闻通稿
(1)同:“新华体”的文字报道
《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两份党报都刊载了新闻通稿,文字报道差异很小。
其中《广州日报》发的新闻通稿如下:
本报讯 昨天中午12时许,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大道中某建筑工地基坑挡土墙突然发生坍塌,导致邻近两幢建筑物出现不同程度的倾斜、部分墙体开裂,事故造成五人被困。
至记者发稿时止,已救出三人并送院检查治疗,目前情况稳定,无生命危险,公安消防部门仍在全力搜救另两名被困人员。受影响居民已被及时疏散安置,抢险工作快速有序展开。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事故发生后,广州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宁和市领导林元和、朱穗生、苏泽群及有关方面负责人迅速赶到现场,指挥救援工作。省委、省政府接到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报告后,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分别作出重要指示。
张德江书记指示,首先要千方百计搜救被困人员,其次在抢救过程中要防止发生新的伤亡事故,第三要保证地铁的绝对安全,第四要查明事故原因,总结教训,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发生。黄华华省长指示,同意广州市采取的抢险方案和救援措施,要全力以赴做好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张广宁昨天下午和晚上两次深入现场,认真察看险情并与专家和救援人员一起研究救援抢险方案。他提出,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千方百计搜救被困人员,把疏散群众的生活、居住工作做细做好;要按照专家提出的抢险方案,立即组织施工,迅速控制险情,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要及时做好调度工作,保障周边居民的用水、用电、用气;做好地铁二号线安全监测工作,确保地铁安全运营;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对全市建筑工地开展安全大检查,把安全工作抓实抓好。
据了解,昨天中午,事故工地基坑南端约100米长的挡土墙突然坍塌,拉动工地与居民楼之间宽约6米的水泥路整体下陷,并造成位于工地边的砖木平房倒塌,压倒五人。同时,塌方事故引起邻近一幢9层楼宾馆和一幢8层居民楼出现倾斜,部分墙面开裂。
事故发生后,海珠区委、区政府快速反应,主要负责人立即赶赴现场,组织人员疏散,共安置了198户居民及酒店人员约590人,对他们的生活和居住进行了妥善安排;并设置警戒线,严防无关人员进入现场,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市公安消防部门迅速开展搜救工作,经过艰苦的努力,成功救出三人,并全力搜救两名被困人员;交警部门迅速组织警力,疏导事故工地周边道路交通;市供水、供电、供气部门当即采取措施,保障事故工地水、电、气安全,并确保周边居民生活不受影响;市建设部门和地铁总公司立即组织专家研究抢险方案,并迅速调动抢险队伍和施工机械投入抢险施工。记者在现场看到,抢险工作在统一指挥下正在紧张进行。
由于事故现场距离地铁二号线隧道较近,为安全起见,有关专家正在对地铁隧道状况进行监测,因此地铁二号线中大站至市二宫站区段从昨天下午开始暂停运营,有关方面立即在电台、电视台发布消息,告知市民。一旦监测确认安全后,该区段即可恢复运营。
显然,新闻通稿以“新华体”形式出现,从官方应对得力的角度,强调灾难发生后省市两级政府对事故的重视和救灾效率,人员伤亡情况在报道中居次要位置,总体树立了省市两级政府应对危机行动迅速、措施得力的形象。
通稿遵循“新华体”的模式化情节展开叙述:
导语部分依据“5W”模式,概述倒塌事故的基本事实,只有“为何”要素没有出现,因为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然后在新闻正文中转入省市两级党和政府的要求与指示。
新闻通稿的叙述主体不是事故本身以及事故中的人,而是各级官员:省委书记、省长、市长和无名的地区官员。这些官员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顺序按照其官阶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只在最后一段涉及地铁系统安全运行问题中,提及了匿名专家的建议与观点。
具体到新闻通稿中,每一段都以标准的“新华体”开始:
某某领导指示……
事故发生后,海珠区委、区政府快速反应……
显然,新闻通稿通过聚焦于政府与官员的重视和抢险救灾,力图将事故从负面的灾难事件扭转为正面报道,以此树立党和政府的正面形象——灾难面前反应迅速、及时采取正确行动。
(2)异:细节及版面的差异
尽管都发了新闻通稿,但二者报道仍有差别,主要体现在标题侧重点、照片选取以及版面处理上。
首先,标题侧重点相反。
《南方日报》:
头版标题:
穗一工地墙塌地陷困5人 地铁二号线部分地区停运(主标题)
——张德江 黄华华指示全力搜救被困人员,保证地铁绝对安全(副标题)
B01版标题:
挡土墙突然发生坍塌 水泥路面整体下陷 两人员生死未卜
《广州日报》头版标题:
墙塌地陷屋倒,5人被压3人获救
《南方日报》事故报道涉及的两个版面上都拟定了大字体标题,并侧重于触目惊心的负面细节:地铁停运、路面下陷、五人被埋、两人死亡;而《广州日报》只有一个标题,虽触及了负面细节,但侧重强调三人已获救。
其次,版面安排和照片选择是二者的最大区别。
《广州日报》虽全彩印刷,但宣传通稿主体位于头版(A01版),余下300余字转入A05版极不显眼的位置——当天A05版下半版被广告占用,转入部分被置于上半版右下角,大体占上半版1/10版面,没有另拟标题,没有另发照片。新闻完全被淹没在版面之中,笔者查阅该报道时,找了四遍方才找到转入的报道部分。并且,头版照片是一张远景照片,平淡无奇、毫无冲击力,是六份报纸中效果最差的新闻照片(如图3-5)。
图3-5 《广州日报》刊登的事故现场照片
该照片的说明文字为:约100米长的挡土墙突然坍塌。
《南方日报》在头版刊发了醒目的中景照片,局部细节进行了放大处理,通过大标题与照片说明简要报道。然后投入整个B01版,即珠江流域新闻头版,重新拟定醒目大标题进行报道。B01版除了刊发通稿外,还分“现场”、“应对”、“抢救”三个板块刊发了7张照片及照片说明,根据时间节点展示事故过程,照片极具冲击力,信息量极大(如图3-6、图3-7)。此外,该报还设计了两幅示意图——“事故发生示意图”(如图3-8)、“事故发生地点示意图”(如图3-9)。
图3-6 《南方日报》头版照片
照片配的文字解说:
21日中午12时许,广州海珠区江南大道中某建筑工地基坑挡土墙突然发生坍塌,事故造成5人被困,至发稿时止已救出3人。工地附近宽约6米的水泥路也出现整体下陷,受其影响,广州地铁二号线部分区间长时间停运。
显然,两份党报作为党的宣传“喉舌”,遵守、执行了宣传部门的要求——全文刊发通稿,与官方话语保持一致。但二者都是对开大报,版面处理一对比,差别就显示了出来。《南方日报》除了完成规定动作——发通稿外,还通过新闻照片增加信息量,突出政府救援;而《广州日报》除了发通稿外再无动作,相比之下,这也显示了其“淡化”、“隐没”事故的报道意图。
图3-7 《南方日报》头版照片的局部放大图
图3-8 事故发生示意图(引自《南方日报》)
了解党报为何如此表现,我们必须考察编辑部内的自我审查过程[21],分析其风险评估以及各因素的博弈。
(www.xing528.com)
图3-9 事故发生地点示意图(引自《南方日报》)
《广州日报》受访者说:
事故中有人员伤亡,这就显得尤其敏感,尤其是死亡人数(更敏感)。事故发生在广州市,首当其冲市里肯定最紧张,所以肯定市里有关部门对报道盯得更紧,也更在意伤亡数字。我们是市委机关报,肯定要传达政府的声音。尤其不能在市里主要领导出访在外的时候添乱。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州日报》只发布新闻通稿是既省心又最安全的策略。[22]
《南方日报》受访者说:
报纸必须搞清楚你是办给谁看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是我们主要的读者……那些一般的常规读者影响不了我们的编辑决定……所以既然下了宣传通知,我们就不能不重视通稿。[23]
显然,尽管《广州日报》、《南方日报》都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党报,但受访者都没有特别提及广告、发行等经济风险因素,而是重视官方部门的要求,预测“上头”的反应,并选择与其配合宣传,按要求进行新闻处理。这体现了“党报”属性的根本性影响。
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广州日报》、《南方日报》都优先重视政治因素、舆论导向正确与否。两份党报从业者对上头“不要炒作”的理解,实际上是参照了其各自主管部门的“建设性”标准,为党和政府宣传、“补台”,以保证舆论导向正确。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即遵守宣传纪律、发通稿。
但显然二报也有明显区别,这是基于行政级别的差异。
结合深度访谈与实际报道,我们发现《广州日报》作为广州市委的“喉舌”,将“不要炒作”理解为“不自行报道”,基本是照登新闻通稿,没有在可能的空间内进行专业的“临场发挥”。
而《南方日报》则相对超脱,对“不要炒作”的理解也更加开放、灵活,纳入了一定程度的新闻专业和市场因素的考虑。但是它也有压力,作为党报必须优先考虑灾难报道中的舆论导向问题,因此首先刊发新闻通稿,将文字报道的空间留给新闻通稿;同时灵活开拓其他新闻表现形式,如新闻照片、示意图从抢险救灾的正面角度切入,立体形象地展示新闻信息,尤其用抢救的新闻照片与坍塌现场照片相比,版面处理上被放得更大,显得更为突出。
《南方日报》绘制的两幅图(如图3-8、图3-9),直观形象地展示事故发生地点;同时采用一系列新闻照片——7张照片(如图3-10—图3-16),分别以“现场”、“应对”、“抢救”为板块,按照事故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采取新闻照片配上文字解说的方式,直观生动地展示新闻事件的发生与救援过程。其中一位伤者从废墟中获救的照片被放大处理,几乎占到了版面的1/4。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照片的文字解说非常详细生动,就是记者对新闻现场所见的详细描绘,实际上相当于短小的现场短新闻。
《南方日报》B01版标题:
挡土墙突然坍塌
水泥路整体下陷
两人员生死未卜
图3-10 事故现场照片(一)(引自《南方日报》)
照片(如图3-10)配的文字解说:
在海员宾馆隔一条江南大道东对面的海洋石油大厦14楼上班的李小姐称,昨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她正在和几位同事边闲聊边吃饭,突然听到“咚咯”一声巨响,好奇的李小姐立即打开窗户往外看,对面就是一个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李小姐看第一眼还没特别的感觉,突然听到同事小谢一声大叫:“天啊!快看,快!地基泥土在下塌!下塌!……”李小姐举目望去,只见对面200米外的工地上,用来支撑基坑墙壁的直径约半米的4条铁管“咣当咣当”相继断裂!一瞬间,深10米左右的地基泥土纷纷往下倒。
照片(如图3-11)配的文字解说:
12时40分左右,地基泥土一点一点往下陷,海员宾馆一层楼的右手边三个房屋的东西又陆续往下滑落,沙发、电器等家电都纷纷往下掉,保安亭也被冲陷在泥土中,它的主人那时候恰好出去巡逻不在现场,避过一劫!下陷的地基不时冒出一股股尘烟。唯独一辆摩托车,还稳稳地停放在桩梁上。
照片(如图3-12)配的文字解说:
警方为了市民的安全,在1个小时之内,在江南大道与江南西的交界,先后拉起三层警戒。事发之后,出事附近区域的江南大道中双向六车道从中间部分封闭,经过此路段的海珠购物中心站的二十条公交线路受到影响,包括203、221、222、253、270、273、299、544、551、13、25、44、53、82、86、87、180、190、192等。
图3-11 事故现场照片(二)(引自《南方日报》)
图3-12 事故现场附近(引自《南方日报》)
照片(如图3-13)配的文字解说:
该照片被放大处理,大小几乎占版面的1/4。
照片(如图3-14)配的文字解说:
16时48分,大雨滂沱,一个7岁左右的小女孩被救出来,抬上广医二院的救护车。该女孩伤情较重,平躺在担架上,身上有一条毛巾盖住,眼睛微闭,眼角有泪痕。
图3-13 施救现场(一)(引自《南方日报》)
图3-14 施救现场(二)(引自《南方日报》)
照片(如图3-15)配的文字解说:
事故发生后,广医二院、省红十字会医院、珠江医院等各大医院纷纷出动120急救车抢救伤者。
图3-15 施救现场(三)(引自《南方日报》)
图3-16 施救现场(四)(引自《南方日报》)
照片(如图3-16)配的文字解说:
18时30分,现场来了三辆混凝土泵灌车,给基坑下灌混凝土。
因此,党报以“建设新闻业”的模式来协调新闻专业与宣传要求可能产生的冲突。当宣传要求与新闻专业发生冲突时,党报优先考虑舆论导向,放弃一定程度的专业诉求。在两份党报的自我审查之中,报纸属性定位的大体一致,决定了二者新闻表现的相似,如刊发新闻通稿;但行政级别的差异又导致二者风险判断的微妙差异,从而带来两报在版面、照片运用上的差异,于是在新闻通稿之外出现了“不主动作为”和“有限作为”两种状况。
3.自我审查的实质
两份党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的自我审查实际上就是优先考虑宣传部门的要求,优先规避舆论导向风险,通过对政府部门抢险救灾的报道,淡化事故本身的负面影响。因此其自我审查体现了以正面报道为主的专业诉求,这实质上是官方话语的传达。
通过刊发新闻通稿,这些报纸实际上构建、重复了官方报道的基本框架,这主要表现在新闻内容是对政府部门的行动或政策的记录,在新闻实践上一般由对政府部门的采访构成,以确保正向舆论的传达。相对而言,它们较少考虑经济风险因素,因此在政治风险与新闻专业诉求的博弈中,没有完全坚持其专业诉求,以确保宣传功能、传达官方信息。
因此,党报通过自我审查,实际上传达了官方话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