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报纸转换新闻事实:对公信力的致命削弱

报纸转换新闻事实:对公信力的致命削弱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转换新闻事实在新闻生产中并不少见。呈现在报纸上的新闻报道与当地群众的亲身经历存在差别,媒体可能有苦衷,但实际上这严重地削弱了媒介的公信力。报纸转换新闻事实的做法不仅伤害了报纸声誉,对新闻生产的影响更是致命的。[13]徐桂权:《社会生产、媒介呈现与言论表达:当前中国大陆公共议题建构的一种考察路径》,载(台北)《新闻学研究》,2009年,第100期。

报纸转换新闻事实:对公信力的致命削弱

转换新闻事实在新闻生产中并不少见。在诸如野蛮拆迁、违规征地以及其他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某些地方媒体常出违心之语,或不顾事实,将损害公众利益的做法说成是为了社会公益;或一味逢迎,将错误决策说成是经济发展的政绩。其中不排除媒体受到外在压力而不得不这样说。

这在2009年9月[16]之前中国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报道思维和话语框架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尽管转型社会中,群体性事件频发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绝大多数都是由于群众切身利益受到侵犯、利益诉求长期被漠视而引发的,但部分媒体惯常的思维和框架就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在“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或者“黑恶势力幕后指使策划”之下……比如云南“孟连事件”、甘肃“陇南事件”发生之初都能看到这样的“定性怪圈”。

呈现在报纸上的新闻报道与当地群众的亲身经历存在差别,媒体可能有苦衷,但实际上这严重地削弱了媒介的公信力。如2005年6月26日安徽池州发生群体性事件之后,见到媒体报道,众多池州当地网友发帖质疑新闻报道,其中一篇《谁在说谎——是暴乱还是愤怒?》[17]如下:

突然看到家乡发生“暴乱”的报道,先是震惊,接着疑惑,剩下的只有愤怒和悲哀了!

先看看来自政府官方媒体的报道,再听听来自家乡亲人的讲述,同样的事件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究竟谁在说谎?通读全篇报道,我们可以知晓整个事件的过程和结果,却无法知道准确的原因。一起普通的交通纠纷何以激起民众如此极端的行为:冲击派出所、烧砸车辆、殴打民警、哄抢超市……

我生长于斯,从小耳闻目睹小小村干部催缴税收时的砸墙搬物、乡镇领导摊派费用时的飞扬跋扈,还从未看过我温顺的乡亲有过几多过激的反抗,而今居然能做出“6·26”严重群体性暴力事件的“壮举”!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受“少数不法分子的鼓动”?这“少数不法分子”如何有这般本事?……

不知道这篇官方报道是哪位记者的“杰作”!我只想问问他:那个被殴打的学生刘亮现在还活着吗?你可知道那几个“颇为不满”的围观市民也被丰田车主的四个保镖砍伤,他们现在伤势怎样?……

报纸转换新闻事实的做法不仅伤害了报纸声誉,对新闻生产的影响更是致命的。这些信息的影响程度大小不一。

综上所述,在当前中国报纸的新闻生产中,“积极的”和“消极的”自我审查是无处不在的。它采取多种特殊方式处理新闻信息,从局部的信息遗漏与删除,到选择语言词汇策略以及曲折的表达方式或者抢发新闻,乃至最后的遗漏新闻或扭曲事实,表现方式不一而足,对新闻报道、新闻生产的影响也有大有小,呈现出一个动态的变化幅度。这些留待后文案例分析中作具体分析。

【注释】

[1]来自深度访谈。

[2]来自深度访谈。

[3]王毓莉:《中国大陆〈南方周末〉跨地区新闻舆论监督报道之研究》,载(台北)《新闻学研究》,2009年,第100期。

[4]乔云霞、胡连利、王俊杰:《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现状调查分析》,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年,第4期。(www.xing528.com)

[5]来自深度访谈。

[6]记者简光洲采写的《甘肃14名婴儿同患肾病 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

[7]赵金、简光洲、阚敬侠等:《媒体的“三鹿”之失》,载《青年记者》,2008年,第28期。

[8]斯大林:《马克思主义语言学问题》,人民出版社,1971年。

[9]此处案例来源于Jinrong Tong.Press self-censorship in China:a case study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discourse.Discourse&Society,2009,vol.20,no.5,pp.593-612.

[10]来自深度访谈。

[11]严力:《正面报道应打破平淡、滞后和陈套》,载《中国记者》,2002年,第11期。

[12]张志安:《编辑部场域的新闻生产》,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13]徐桂权:《社会生产、媒介呈现与言论表达:当前中国大陆公共议题建构的一种考察路径》,载(台北)《新闻学研究》,2009年,第100期。

[14]张志安:《编辑部场域的新闻生产》,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15]来自深度访谈。

[16]2009年9月1日云南省委宣传部下文要求媒体慎用、少用“不明真相的群众”、“一小撮”等词汇,不给群众乱贴标签。

[17]参见: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mutong932&Category ID=160829&r=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